溼度越高時,人體的體感溫度也會隨著升高。除溼模式之所以會如此神奇,和這個原理有一定關係。開啟除溼模式時,室內吹風機將保持低速運行,壓縮機也間斷運作,如此不斷地循環,使得室溫保持在設定的溫度附近,可以大量去除空氣中的溼氣。
而「冷氣」模式,空調壓縮機和吹風機會持續運作,直到室內溫度達到低溫後才會自動停機,所以更為耗電。
使用空調除溼功能時,房間空氣被室內機的風機吸入並通過蒸發器時,空氣中的水分被冷凝成水排掉。空氣相對溼度由除溼前的70%以上(桑拿天的難受感覺),降到50%左右,給人以乾爽的舒適感覺。
專家表示,室內外的溫差最好在5-6度之間。若差距過大,則會給人的身體帶來偌大負擔。因此「除溼」模式相對於「冷氣模式」,又健康許多。需要注意的是,在除溼模式下,不需將空調溫度調得太低。 溫度低於23度後,只要調低多一度,就要用數倍電力來發電。
錯誤做法:為省電,大多數人出去時會關掉空調,回家後重啟。理由:過於頻繁的操作會對空調壓縮機造成傷害,而啟動時產生的500-1000瓦的高額電壓會更耗電。理由:氣溫不是人體感知冷熱的唯一條件,溼度、氣流、輻射都會改變體感溫度,一味降低空調度數,並不能完全感到舒爽。若要有效降低體感溫度,建議把冷氣風量調強,讓肌膚感受到冷風。室內外溫差最好在5-6度之間,否則對身體不好。
來源:CCTV4,綜合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