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缸底砂常常會堆積很多食物殘渣,或者魚的糞便。長期不活化也容易導致厭氧菌爆發,造成底砂發臭現象。但是如果幹脆直接不要鋪底砂了,那樣看上去又非常不美觀。而且水草也沒有地方種了,只能種一些附著性水草,大大減少了水草種植方面的選擇性。一些有挖掘底砂築巢的魚由於沒有了底砂也失去了很多可玩性,趣味性。所以,如果你不想要底砂堆積一大堆糞便和食物殘渣,也不想要底砂臭味堪比臭水溝,那麼你就需要翻砂生物來解決這幾個問題。
翻砂生物是魚缸中必不可少的生物。他們擔任著清潔底砂,活化底砂的重任。但是市面上實用的翻砂生物其實不多,下面為大家推薦幾種翻砂生物,便宜並且高效!
泥鰍
泥鰍在我之前的文章也有稍微介紹過。他們生來就具備翻砂的本領。經常為了躲避天敵鑽到泥巴裡面。而野生環境下如果水資源乾旱,他們也會鑽進潮溼的泥巴中等待下雨。我還記得水一幹到田裡就能挖到很多泥鰍的景象。泥鰍一般在菜市場就可以看見,往往都是要上餐桌的。但是其實泥鰍的翻砂效果也是很不錯的。
他們細長的身體非常利於鑽進底砂。嘴巴旁邊的鬍子可以感知食物。他們會過濾沙子中可以吃的東西。遊動起來可以形成水流,讓髒東西漂浮起來,便於被過濾。泥鰍表面有很多黏液,他們屬於無鱗魚。依靠著黏液,他們可以輕而易舉地鑽進石頭縫裡面,堪稱「無孔不入」。當然,泥鰍的性格也非常溫和,不會攻擊其他魚類。但是它的顏值還是比較適合放在原生缸當作清潔工。
一定要記住,別拿泥鰍和食肉性魚類混養。泥鰍被吃進肚子裡面的時候只要還有一口氣它就會使勁鑽。如果被其他魚一口吞下,它很容易鑽破對方的消化系統,造成死亡。兩敗俱傷。
當然和泥鰍相類似的魚還有花鰍。花鰍只是體態上和顏色上與泥鰍不同。花鰍的頭部比較長,花紋也不一樣,但是他們的工作效率也是一樣的。並且花鰍的眼睛下面長有兩個小刺,遇到危險無處可逃它就會彈出那兩個刺從而來保護自己。花鰍被吞的話估計對方肯定要死掉。
黑殼蝦
黑殼蝦大軍不僅可以用來除藻,還可以用來翻砂!黑殼蝦的體型也相對來說比較小,可以鑽進各種角落裡面。它的體型雖然說比較小,而且鉗子更小,但是他們會把沙子撿起來,然後吃上面的藻。如果沒有食物就扔掉,繼續挖。
底砂中如果存在一點點食物被黑殼蝦嘗到甜頭後他們就會樂此不疲的一直翻,直到吃完底砂中僅存的食物後才肯罷休。雖然黑殼蝦性格溫和,不會像泥鰍一樣鑽腸,但如果和大型魚混養,黑殼大軍百分百也要全軍覆沒。
鼠魚
鼠魚是很多魚友都接觸過的一種系列的魚。鼠魚的嘴巴尖尖的,遊動速度極快,體型比較小,類似老鼠,因此得名。鼠魚體色品種都很豐富,草缸裡面都可以看見它的身影,包括南美原生缸。鼠魚屬於一種底棲魚。依靠吃沉落到底砂上面的食物殘渣為生。他們會吃食物殘渣和少許植物屍體。並且遊動速度很快,非常容易攪動底部雜質。
但是屬於也不能和食肉魚類混養。鼠魚的殼是比較硬的,和清道夫有點類似。而且它的背鰭上那個第一排的魚刺是極為尖銳和硬的,被魚吃掉卡住喉嚨麻煩可就大了!
橙兔螺
橙兔螺其實就很類似馬來螺。但是它的體型比較大,而且螺肉大多為橙色。每隻螺都有自己非常獨特花紋,也就是說這個世界上是沒法找到兩隻完全一樣的橙兔螺的。橙兔螺不容易爆缸,他們繁殖速度比較慢,一窩只生一隻。溫度需要26度以上才可以生存。
橙兔螺的翻砂能力有多強呢?可以用挖掘機來形容,並且一點也不過分。他們的嘴巴呈象鼻狀,可以拱開底砂,鑽進去吃食物殘渣。而且效率非常高。養這個東西最好加蓋,不然它會爬出魚缸來個自由落體,直接「跳樓」。高度低還好,如果很高的話就四分五裂了。
這幾種翻砂生物都是非常常見並且溫順的,可以放心飼養。
這裡是養魚說,如果你也喜歡飼養觀賞魚,不妨動動手指點個關注,所有養魚所要知道的都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