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寒時勇出徵,春風拂面英雄歸。3月31日16時,在武漢協和西院持續鏖戰65天,出色圓滿地完成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任務的黑龍江省首批援鄂醫療隊,乘坐的專機平穩降落在哈爾濱國際機場,哈醫大二院首批援鄂醫療隊46名隊員全部凱旋。
「兌現了出徵時的承諾,不負3800萬龍江人民的希望,帶領醫療隊圓滿完成救治任務,將137名隊員一個不少的帶回來了!」黑龍江省首批援鄂醫療隊臨時黨委書記兼領隊、哈醫大二院院長焦軍東激動地說,137名隊員大年初三星夜兼程,馳援武漢,緊急接管危重症患者救治的定點醫院武漢協和西院的三個病區,共管理140張床位。全體隊員持續戰「疫」六十五個日日夜夜,累計收治患者334名,重症與危重症比例超過90%,醫護人員零感染,是目前黑龍江省援鄂醫療隊中抗疫時間最長、工作量最大、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最多且出院人數最多的隊伍,被受援醫院成為「最強外援」。醫療隊中有64名醫護人員提交了入黨申請,先後發展了三批黨員,共有34人火線入黨。
武漢當地向醫療隊贈予錦旗
哈醫大二院首批援鄂醫療隊隊長王洪亮介紹,在65天的戰「疫」中,醫療隊和內蒙古醫療隊、安徽醫療隊、以及武漢協和西院的醫護人員並肩作戰,由哈醫大二院首批援鄂醫療隊負責的兩個病區共收治患者228人,重症與危重症比例超過90%,治癒出院191名,轉院轉科17人,在抗疫前線築起阻擊戰的鋼鐵長城。
哈醫大二院首批援鄂醫療隊醫療小組組長王欣燕與武漢協和西院醫生緊緊相擁
醫療隊隊員與前來送行的武漢協和西院醫護人員合影
星夜兼程 千裡馳援為龍江醫療隊搶出「第一塊陣地」
聞令而動,主動請纓,告別家人,千裡逆行。1月27日,大年初三,在萬家團圓之時,哈醫大二院院長焦軍東作為黑龍江省首批援鄂醫療隊總領隊,哈醫大二院首批援鄂醫療隊隊長王洪亮和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書記李家寧,帶領哈醫大二院46名精兵強將,懸壺入荊楚,白衣做戰袍,星夜兼程,義無反顧地奔赴疫情肆虐的武漢市。
在抵達武漢後,焦軍東休息不到四個小時,便起身趕往危重症患者定點救治醫院武漢協和西院進行實地勘察。他身體力行,對即將要接管的病區每一個角落都不放過,對每個環節和流程都仔細謹慎、反覆推敲,發現問題後積極和院方進行溝通,對隔離病區進行改造,竭盡全力保障隊員們工作環境的安全和感控流程的合理。隊員們也都迅速調整,立刻進入戰鬥狀態,加強防護訓練,制定周密的醫療護理計劃,每個隊員身上的疲憊都被重重的責任所掩蓋。
與時間賽跑,同病魔戰爭。1月29日,隔離病房改造完畢後,李家寧帶領15人的醫療組率先進入受援醫院11樓西區接診患者,4個小時裡,成功接診14名危重患者,將生命垂危的患者從死神手中搶回,為黑龍江省醫療隊搶出了赴湖北抗擊疫情的第一塊陣地,也是受援醫院中第一個進入病區開展救治工作的醫療組。在接下來的工作中,醫療組嚴格按照國家治療指南,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摸索、建立了治療「龍江組套」,內容包括醫囑用藥、化驗檢查等科目,將檢查、用藥具體到幾點幾分,成為了較為實用的救治「臨床路徑」,受到了其他醫療隊的認可。
最強外援對重症救治發起「總攻」 精銳之師與疫魔戰鬥到底
「疫情不退,我們不撤!」這支抗疫時間最長、收治危重症患者最多、治癒出院患者最多的「硬核」醫療隊,用實際行動兌現了他們出徵時的錚錚誓言。
武漢協和西院是武漢市收治最後一批危重症患者的定點醫院之一,這裡是新冠危重症肺炎患者最多、最重、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哈醫大二院首批援鄂醫療隊隊長王洪亮負責的5樓西區是接收新冠肺炎患者的重症病房。
在救治的過程中,有兩位新冠肺炎患者,令醫療隊隊員印象深刻。一位是腎移植術後4年,另一位是心臟移植術後10年。兩人入院時都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呼吸窘迫嚴重,隨時有生命危險。哈醫大二院醫療隊憑藉多年的器官移植經驗,立即為他們制定專業、高效的個體化診療方案,實時監測病情,確保在有效治療新冠肺炎的同時,能更好地保護腎臟功能和心臟功能,以免出現器官衰竭危及生命。最終在醫療隊的全力救治和精心護理下,兩位患者都已經治癒出院。
王洪亮介紹,根據報導新冠病毒不僅攻擊肺臟,同時還可能對心臟、腎臟、腸道等器官產生影響。因此,在用藥方面需要根據各版新冠肺炎診療意見結合實踐經驗,採取「一人一方案,一變一調整」的診療策略,同時密切關注病情變化,比如心率、血壓、血氧等指標。將治療埠前移,可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此外,就是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多給予關心和照顧,使患者擁有戰勝病魔的信心和勇氣,更加信任醫護人員,治療效果將大大提高。
焦軍東表示,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醫療隊充分發揮團隊作戰優勢,慎終如始,在抗疫的最後關頭,咬緊牙關,啃下最硬的骨頭,盡最大努力救治患者。
龍江漢江風雨與共冰花櫻花情深誼長
去時義無反顧,別時兩兩相依。在戰「疫」的這六十五天裡,哈醫大二院首批援鄂醫療隊並不是孤軍奮戰,內蒙古醫療隊、安徽醫療隊和武漢協和西院的醫護人員們,和醫療隊共克時艱一起守護武漢人民,彼此之間結下了深厚的戰友情。
得知醫療隊即將啟程,當地多名醫護人員趕來相送,有著過命之交的兩地醫護人員緊緊相擁。「聽到你們要撤離的消息,除了感謝最多的就是不舍。一起並肩戰鬥了兩個多月,你們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東北人的豪爽和熱情,更多的是看到了你們身上的專業與擔當。待他日重逢,我們一起攜手賞美景、吃美食!」武漢協和西院護士長劉菊眼眶裡淚水在打轉。
馬達轟鳴,返程車隊正式出發,武漢警車開道護航,志願者、機關幹部和酒店員工列隊歡送,駐地附近的居民們紛紛走上自己家陽臺揮手致意,此起彼伏的感謝聲不絕於耳,「感謝黑龍江」「一路平安」「武漢加油,中國加油」……開往機場的路上,街道兩側掛滿了,一幅幅「幸得有你,山河無恙」「風雨與共,守望相助,謝謝您為武漢拼過命」「武漢人民永遠銘記您」的標語,路過的私家車紛紛鳴笛致敬。
看著車窗外流淚歡送的武漢人民,醫療隊員淚眼相視,揮手比心。在返程的路上,哈醫大二院呼吸科主任醫師韓開宇寫下:因為一場戰「疫」,愛上一座城。想起初來武漢,壯士不懼生死的心情;想起第一次進病房,握住患者的手,心裡的一絲忐忑…如今,我已經把我的感動和淚水,努力和付出,都留在了武漢,我註定是和這個城市結下了不解之緣。現在,真想好好看看口罩後戰友們的美麗笑容,真想好好的擁抱你們!待山河無恙,我們一定會再相見!(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張士英 通訊員李華虹 曹玥)
附:
哈醫大二院首批援鄂醫療隊 英雄榜
焦軍東 王洪亮 李家寧 王欣燕 鮑永霞 王宏偉
梁 明 韓開宇 陳立豔 肖金玲 李兆國 趙 帥
楊拓耘 李原超 祁 勇 遲迺洵 李 謙 於志鴻
全紅佳 孫 慧 王君瑋 李 丹 王 偉 魏文舉
陳 巖 王雅靜 李 玥 鍾 琳 王新婷 孔祥凝
申 傲 張美聰 劉 靜 姚偉哲 代美薇 張文婧
許博薇 鞠鳳祥 梁曉東 陳思洋 尹 航 徐 良
裴建強 王東博 楊皓程 陳昊岡
[ 責編:張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