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接軌、聚力一體化」,浙江這座地級市連續三年來上海為了什麼?

2020-12-22 人民網

時值歲末,在提出學習、接軌、服務上海後,浙江紹興又提出了「深度接軌上海」的發展目標。

12月19日,紹興市委市政府舉辦的「2020上海—紹興周」活動在上海鳴鑼開場,紹興市委書記馬衛光,上海市工商聯主席、總商會會長壽子琪,第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化原總裁王基銘,上海市浙江商會會長王均金先後致辭。

記者注意到,自2018年起紹興市已連續三年在上海舉辦「上海—紹興周」活動。用紹興市委書記馬衛光的話來講,紹興是「帶著走親訪友、合作交流、服務上海、推介紹興的目的,再次來到美麗繁華的黃埔江畔」。

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紹興市地區生產總值5780.74億元,位列杭州、寧波、溫州之後,是浙江省經濟發展的「第四極」。而此次紹興在對接上海,聚力長三角一體化建設中提出「深度接軌上海」這一表述,印證了紹興正以實際行動「跳出紹興發展紹興」。

「上海是一座承載著光榮與夢想的偉大城市」

「回望即將過去的『十三五』,紹興在學習、接軌和服務上海中,交出了一張高質量發展的高分答卷。」紹興市委書記馬衛光在致辭中如是說。

他表示,上海是一座承載著光榮與夢想的偉大城市,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五年來,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的劃時代成就,經濟總量邁入全球城市前列,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四大功能」不斷強化,「四大品牌」持續打響,各項事業呈現出蓬勃發展、再起宏圖的新氣象。

馬衛光介紹道,在上海的輻射帶動下,紹興經濟社會發展也邁上了新臺階、取得了新突破。今年紹興全市生產總值將突破6000億元,財政總收入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達到850億元和540億元左右,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居全國第8位和第5位,上市公司達到82家、位居全國地級市第3位,城市綜合經濟實力上升到全國第31位,全面小康指數位居全國第14位。

「我們真切感受到,長期以來,紹興的發展得益於比鄰上海的特殊區位優勢,得益於上海的強大輻射帶動。滬紹兩地地緣越來越近、人文越來越親、協作越來越緊,紹興正日益成為上海製造的重要協作區、上海服務的重要拓展區、上海創新的主要轉化地、上海文化的重要交融地,為我們今後更好地學習上海、接軌上海、服務上海打下了堅實基礎。」馬衛光說道。

他還指出,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和縱深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大背景下,上海的龍頭地位將更加凸顯,輻射帶動作用將更加強勁,必將為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乃至我國高質量發展帶來重大歷史機遇。這些年來,我們連續舉辦「上海—紹興周」活動,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學習上海、接軌上海、融入上海、服務上海,找準紹興與上海優勢互補的結合點,全面加強與上海的交流合作,努力推動服務上海邁上新臺階、長三角一體化取得新發展、紹興各項事業再創新業績。

「融杭聯甬接滬」,紹興從工業大市轉型智造強市

多年來,紹興以傳統製造業為支柱,紡織、化工、金屬加工三大傳統產業和珍珠、黃酒兩大歷史經典產業產值佔工業經濟比重一度超過60%,是傳統的工業大市。

民間戲稱紹興有「三缸」:染缸、醬缸、酒缸。回顧過往,1978年,紹興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僅為28.3%,來到2000年,這一比重達到了52.5%。

不過,「散亂弱」的傳統製造業,很快碰到天花板和陣痛期。老百姓感受最明顯的是環境不堪重負,工業廢水和工業廢氣排放量大幅上升……大家都明白要創新轉型、高質量發展,但決心難下,做起來也不易,關鍵要實實在在、持之以恆。

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後,紹興打出深入推進「融杭聯甬接滬」這手牌,隔著杭州灣,奔向大上海。

據紹興市官方介紹,早在1910年8月,在上海的紹興同鄉們就成立了「紹興七縣旅滬同鄉會」,也是近代上海最具影響力、最有實力的同鄉會之一。在其成立之初,就確定其宗旨是「聯絡鄉誼,圖謀本籍及旅滬鄉人之公益」,包括慈善、教育事事業,以及解旅滬鄉人之爭議、救助旅滬鄉人之損害等。

後來的鄉鎮企業初創時期,不少上海來的「星期日工程師」利用休息日到紹興指導生產,促進了紹興鄉鎮企業的蓬勃發展。如今看來,向上海「借智」也是紹興發展的訣竅之一。現在,紹興人在滬創辦企業2萬餘家,在滬企業聯合會直屬註冊會員就有1000餘名,絕大部分在上海有辦事處或研發中心。

雖然隔著杭州灣,紹興的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接軌大上海仍是重中之重。集成電路和生物醫藥都是上海的強項所在,紹興如今正聚焦集成電路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和高端生物醫藥創新中心建設,以濱海新區為依託,積極承接上海產業轉移,探索創新園區共建模式,吸引國際知名企業、國際資本等落戶。

在創新方面,也正加強紹興科創大走廊與上海松江開闢面向長三角的G60科創走廊等合作,推進鑑湖實驗室等重大平臺建設,提升實驗室、大科學裝置、工程研究中心和金融科技支撐。

在此次「2020上海—紹興周」活動中,紹興安排布置了「3+7」系列活動。「3」即3項主體活動:一次學習考察;一場主題推介大會及會見在滬越商代表;一場越地國粹展覽展示。「7」即深度接軌上海7項平行子活動。

12月19日上午,紹興市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及相關市領導等一行赴中國北鬥產業技術創新西虹橋基地、上海細胞治療集團現場開展學習考察。

不僅如此,「紹興特色」此次也在上海悉數亮相。「上海—紹興周」活動期間,紹興市在國家會展中心NH館圍繞「中華國釀、詩畫紹興、越地國寶」三條主線,設置三大展區,現場展示紹興黃酒古法釀造工藝,推介紹興精品民宿、特色農產品、特色美食,全方位展示紹興風情,展示「一城三故裡」(陽明故裡、書聖故裡、魯迅故裡)和大運河紹興段、會稽山古香榧群、倉橋直街歷史街區等三處「國寶級」遺產。

除了經濟、科技、文化、人才等方面的學習交流活動,紹興還把社會治理研討會帶到了上海。12月20日,紹興市邀請上海、浙江兩地專家學者,圍繞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目標,交流研討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下社會治理的路徑選擇,探討構建協同治理體系對策建議,推動市域社會治理跨區域合作。

紹興市委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活動布置安排諸多環節正是紹興市為深入貫徹落實《紹興深度接軌上海行動計劃》《紹興市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行動計劃》,進一步加強紹興與上海及長三角城市的交流合作,深度接軌大上海,全面融入長三角,打造長三角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的生動體現。

(責編:龔莎、金煜純)

相關焦點

  • 全面接軌上海 嘉興這位模範生正在書寫答卷
    到了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將「主動接軌上海,積極推進長三角合作與交流」作為省「八八戰略」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高度重視接軌上海工作,2004年3月在嘉興調研時強調:嘉興作為全省接軌上海的「橋頭堡」,承接上海輻射的「門戶」,要在全省「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中發揮更大作用。
  • 廣東省「最富」的4座地級市,其中一座號稱是「世界工廠」
    東莞市以「世界工廠」而聞名,是中國廣東省管轄的地級市,該市西面臨珠江口,與廣州市、深圳市、惠州市交界,東莞是「廣東四虎」之一,更是國際加工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廣東重要的交通要衝和對外貿易口岸。最有名的景點有孫文祖先的故居、廣東暉園、虎門炮臺、袁崇煥紀念園、松山湖、可園等。
  • 我國「土豪最多」的城市,不是北京上海,卻只是一個地級市
    我國經濟發展很猛,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提高,國內許多沿海城市也躍升為國際化的大城市,在大家的印象中,這些經濟發達的地區,有錢人也最多,其實不是,我國有可以說是我國土豪最多的城市,不是上海,也不是深圳,那只是支付市,這座城市是溫州。
  • 浙江這座地級市,GDP全省倒數,卻是旅遊名城、國際花園城市
    浙江作為傳統江南省,自古以來就具有江南水韻的特點,不論以西湖之名是天下杭州,還是其他地級市,都有儒雅秀麗、優美的山水風格,浙江省的地級市,GDP是全省最低的,但是省內有名的旅遊城市,是個宜居的城市,去年獲得了國際花園城市的稱號,你知道是哪個城市嗎?
  • 勇敢走出去 接軌大上海丨上海市北高新集團「牽手」台州市北部灣區
    勇敢走出去 接軌大上海丨上海市北高新集團「牽手」台州市北部灣區 2020-08-17 20: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內最「霸氣」的地級市:GDP超全國99%的省會,卻沒有一座機場
    眾所周知,每個省份當中只有一個省會城市,它是這個省份的形象代表,其中這個省份的政治中心,決策中心大部分的群體機構都住在這。並且在交通上也是非常便利,要保持和各個地市的直接溝通,無論在哪一方面都是比地級市有優勢的,發展自然是差不了。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國內最「霸氣」的地級市,GDP超全國99%的省會,卻沒有一座機場。
  • 廣東省實現21個地級市通達天然氣主幹管網
    10月30日,由廣東省天然氣管網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揭陽-梅州幹線項目最後一道焊口焊接完成,標誌著「2021工程」全線貫通,按期實現廣東省天然氣主幹管網通達21個地級市的目標,結束了雲浮市、陽江市、河源市、梅州市、汕尾市沒有天然氣主幹管網通達的歷史,初步實現廣東省內天然氣「市市通」,基本建成以珠三角為中心、橫跨粵東西北的「全省一張網
  • 廣東省行政區劃合併新遐想:21個地級市縮減到14個
    文/笑晨話城市,持續更新稿件 廣東省下轄21個地級市,省內2019常住人口1.15億人,21個地級市,小編認為太多太分散,有些地級市體量太小
  • 安徽「被無視」的地級市,曾經濟發達被贊「小上海」,資源超豐富
    安徽省、省名取自安慶、惠州兩政府的首字母,清康熙6年建省,距今已有350年的歷史,當初的惠州已經改名為黃山市,安慶這個名字,至今仍在使用,是安徽的地級市。安慶這個名字有「平安吉慶」的意思,其歷史也極其悠久,南宋時代開始建設,至今也有800多年的歷史,建設後到清朝是安慶府治的地方,特別是從清幹隆25年到民國26年,這個城市是省會和安徽布政司的所在地 安慶當時的繁榮也是空前的,我國第一艘機車和蒸汽機誕生在這裡,當時的經濟和工業極為繁榮,安徽第一批機場、發電廠等許多基礎工業都在這裡,經濟與南京、上海、武漢相比,可以擁有「小上海」的稱號。
  • 廣東行政區劃暢想:16個地級市
    自1989年起廣東省的GDP連續穩居全國首位,成為公認的中國第一經濟大省,如今廣東省的GDP已經佔到了全國的1/8,是中國區域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廣東的問題主要兩個:其一,省內經濟發展不均衡,且差距十分懸殊,有不斷擴大之勢,珠三角的確是足夠發達,但是粵西北山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卻依然很低,與珠三角的差距越來越大;其二,省內地級市數量太多,廣東省目前共有21個地級市,是全國地級市數量最多的省份,目前已經影響到了省域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 滬鹽院科合作籤約、名醫工作室揭牌……鹽城醫療衛生接軌上海再結...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上海鹽城醫療專業協會會長樊嘉,鹽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費堅出席並講話,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政府辦公室(研究室)主任姚學龍主持會議,市衛生健康委主任徐傑、市政府駐上海聯絡處主任王勝等參加會議。
  • 助力「長三角一體化」,維邁科建集團在行動!
    日前,由民進上海市委會、民進浙江省委會指導,南太湖新區管委會/德清縣人民政府、民進湖州市委會主辦,上海民進企業家聯誼會、民進上海虹口區委會、金山區委會協辦的「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上海民進企業家聯誼會走進湖州系列活動順利舉行。
  • 浙江台州寧波與上海楊浦啟動人才服務「一卡通」
    浙江日報台州12月12日電 一張小卡片,撬動人才資源,集聚人才優勢。12月12日,在2020台州國際人才合作洽談大會上,台州市與寧波市、上海市楊浦區牽手合作,啟動人才服務「一卡通」。台州與兩地在區域人才互認、服務共享、待遇同城方面邁出了新步伐。
  • 浙江若再誕生一座樞紐城市,不是嘉興金華,而是這座四線城市
    中國幅員遼闊,城市眾多,為此,不僅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第一城市,在重慶、成都、杭州等新的第一城市也將有所區別,不僅如此,根據城市人口規模,將城市地區劃分為特大城市、特大城市、特大城市,人口對於一個城市的發展也是很重要的,因為人口不僅能提供人才和勞動力,還能創造出更多的GDP,
  • 鹽城農業接軌上海做好「融合」文章 讓「菜園子」無縫對接「菜籃子」
    新民晚報訊 (記者 唐聞宜)重點宣傳推介鹽城農業農村發展成就、農業農村投資環境和「鹽之有味」農產品,全力打造上海及長三角地區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今天下午,鹽城在滬舉辦2020鹽城農業接軌上海專場招商推介會暨第十八屆江蘇名特優農產品(上海)交易會主場推介活動,一批農產品深加工、農業融合發展等重大項目成功籤約
  • 我國東、西、南、北端的4座城市,只有1座地級市,你知道幾個?
    今日,小編就盤點了我國最北端、最南端以及最東端和最西端的四個城市,估計最北端的城市漠河是這四個城市中,大家聽過最多的了,至於其他三個可能聽到的就相對來說少一些。漠河地處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的漠河就是我國最北部的一個城市,漠河是一個縣級市,在其下轄還有6個鎮。
  • 安徽「被低估」的地級市,正在悄悄崛起,不是滁州和馬鞍山
    安徽省雖然沒有像河南、浙江等省份發展的快,但總體上來說安徽的經濟發展一直也是中規中矩的。其省會城市合肥在近年來也取得了很大的經濟成就,各方面的產業鏈日臻完善,工業實力也非常強。合肥與其它各大城市的經濟交往也越來越緊密、頻繁。安徽整體上的經濟發展狀況還是非常不錯的。
  • 崑山有望「聯手」的2個強鎮,一旦成功,崑山將有望晉升地級市
    年的時候,這裡的經濟總量就達到了4045.06億,遠超國內許多地級市,是蘇州境內經濟最強悍的縣市,也是國內經濟最發達的縣市,發展前景很被看好。而此地之所以經濟強悍,離不開內部各大城鎮的努力,尤其是小編今日想說的這兩座強鎮,這兩座強鎮都是我國的千強鎮,是國內數一數二的城鎮,一旦這兩地聯手成功,崑山將有希望從縣級市晉升為地級市,那麼你知道小編說的是哪兩座城鎮嗎?不錯這兩座強鎮就是小編常提及的玉山鎮和張浦鎮。
  • 去年福建所有地級市人均GDP均超全國平均水平 為全國唯一省份
    廈門網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 (記者林侃) 來自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省人均GDP為107139元,除港澳臺地區外,僅次於北京、上海、江蘇、浙江,排名全國第五。在我省各設區市中,人均GDP最高的是廈門,為142739元;福州、泉州緊隨其後,分別為120879元、114067元,龍巖、三明兩個山區市的人均GDP同樣突破10萬元大關,排名第四、第五。  值得一提的是,南平市去年這項數據也達到了74036元,高於全國平均的70892元,福建也成為全國僅有的所有地級市人均GDP都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