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客戶端12月7日電 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點火起飛,起飛前,一面五星紅旗在著陸器上展開,這也是中國在月球上放置的第一面五星紅旗。採用鉸鏈機構懸掛於嫦娥五號著陸器一側的五星紅旗,面積為200mm*300mm,重量為11.8g,布料較同等大小的普通布料製成的國旗略重,但不皺、不變色、耐極端高低溫。與「嫦娥三號」「嫦娥四號」以及玉兔月球車上的國旗採用噴塗方式不同,「嫦娥五號」上的國旗則是一面實實在在的旗幟。它採用二級鉸鏈機構被牢牢懸掛於嫦娥五號著陸器一側,將永久留在月球之上。
這樣一面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國旗,從設計到製作,乃至展示系統,都來自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決勝之地,湖北武漢。
武漢高校自主研發月球上首面國旗
月球上首面國旗的製作者為武漢紡織大學「省部共建新材料與先進加工技術國家實驗室」負責人徐衛林教授帶領的五人團隊,另外四人分別為王運利、曹根陽、盛丹、潘恆,攻關小組2012年接到縫製一面國旗在月球上展示的任務,歷時8年,才將這面深空探測領域第一面設有溫控條件懸掛在外的國旗完工。徐衛林教授介紹,這面五星紅旗的材質主要採用芳綸和錦綸構成,具有耐高溫、不褶皺的特點,使用溫差可達300℃。「嫦娥五號在月表的作業時間均為白天,所以這面國旗的使用溫度設置在正負150℃範圍,在地面模擬太空艙測試,完全符合要求。」
月球上展示的五星紅旗要求抗皺、耐高低溫、耐紫外線,而且要便於收放,即使收放也要求平整而無摺痕。這看似簡單的製作條件,讓團隊成員倍感壓力,不僅此前從未做過這樣的國旗,而且要同時滿足這樣的條件絕非易事。
接到為國製作一面五星紅旗的任務後,團隊成員不舍晝夜,當即在原料篩選、結構設計到圖形構建上全面展開工作。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團隊在選材上花費的時間就超過1年。
他們在研究中發現,雖然有些纖維材料的強度很高,但染色性能較差,染色性能較好的纖維材料,強度又達不到要求,單一纖維和紡織工藝都無法滿足月面環境的要求。「雖然芳綸和錦綸兩種材料性能優越,但兩者的初始模量指標差異有10倍,很難在一起加工。」徐衛林教授團隊成員曹根陽副教授告訴記者,這兩種材料都是從海量的高性能材料中篩選出來的,為提供符合標準的芳綸材料,煙臺一家紡織企業還單獨開了一次紡車,才符合技術指標,但是芳綸本身不耐強紫外線,他們利用小分子調控技術實現了芳綸纖維的結構調控及顏色構建,並在此基礎上實現了極端紫外條件下優良的耐日曬牢度。芳綸和錦綸的結合則採用了獨特的紡紗技術,讓二者實現緊密結合。
在這面五星紅旗製作過程中,團隊還發現另一個難題:在高低溫交變和絕對真空條件下,會出現串色,黃的串紅,紅的串黃。「顏色能串,說明小粒子會流動。」曹根陽前往上海,希望能從顏料的製備上找到原因,結果失望而歸。最終採用徐衛林教授的科技成果——天然材料微納米化技術,讓小粒子不再流動,串色問題迎刃而解。
曹根陽表示,從外表看,月球上的國旗和地面的國旗沒什麼差別。但是普通布料在零下150℃低溫和零上150℃高溫時,力學性能會受損,尤其高溫時布料顏色會變暗,失去已有的鮮豔度。
串色問題解決了,那麼這面國旗上的五角星究竟是繡還是印上去呢?團隊成員想在製作上更多地體現中國元素,覺得繡上去更有質感,他們首先想到的是漢繡,嘗試用漢繡技術將五角星繡在旗面上,反覆嘗試後發現,刺繡的線與旗面材料收縮不一致,容易導致起皺,最終放棄刺繡,改為印五角星,然後套上黃色。他們又想到採用蠶絲,普通蠶絲並不耐受紫外線,最終還是被團隊採用「整理」技術克服,將蠶絲用在了這面國旗上,最大限度體現中國元素。
最終,這面不褪色、不串色、不變形,能夠抵禦月表惡劣環境的國旗誕生了。「我最美好的8年奉獻給了這面國旗。」今年39歲的曹根陽覺得很值,自己親手做的這面國旗能夠永久留在月球上,內心無比自豪。
駐鄂央企參與研製月球國旗展示系統
國旗能夠實現獨立展示,主要依靠月表國旗展示系統輔助。該系統由月表國旗、壓緊釋放裝置、展開機構三部分組成,長約半米。在鄂央企、航天三江紅峰公司承擔了展開機構件的加工。
國旗展示系統的主管工藝師黃敏介紹,國旗「旗杆」頂端有一個空心球,作用是固定旗杆,讓外形更美觀。為了降低飛船載荷,其重量必須小到極致。
黃敏說,公司從未加工過此類空心球,只能「想破腦袋」去做,靈感來源於家裡孩子的一個玩具扭蛋。扭蛋外表渾然一體,完全看不出是兩個部件。
「製作兩個半球,加工螺紋,就能組合為完整球體,球壁極薄,加工螺紋相當於在頭髮絲上做微雕,既要結實又不能有絲毫裂紋。」黃敏說,要做到兩個半球徹底密閉、「天衣無縫」,並不容易。
經過大量精細計算,黃敏得出可靠的螺距和螺紋環數。她和車工廖光恆最終加工成功,零件順利通過多項試驗考驗,獲得認可。此項工藝後來獲得發明專利。
黃敏說,整套系統中,國旗被收納在「旗杆」裡,固定在基座上,在登上月球前處於密封狀態。在火箭發射升空過程中,系統在此期間要經受高溫高熱考驗。
「要確保基座『零變形』、旗面無汙染,密封圈至關重要。」黃敏說,她和設計師通過優化產品結構,反覆試驗,成功解決問題。
通過反覆摸索,黃敏設計出一套試驗裝置來模擬月球重力,將展示系統固定在上面進行試驗,成功驗證系統在月球上的展開情況,保證了國旗在月球上展示的「旗開得勝」。(工人日報記者 張翀 通訊員 鄭婷 譚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