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到王羲之,下至康有為,六十九位名家95篇論作,幫您學書法

2020-12-17 沐石陪您學書法

今天,我們不聊名家,不談作品,來點書法理論上的乾貨。

從最早的商周甲骨文到現在我們使用的簡體字,書法伴隨著歷史,也經歷了3000多年的摸索和完善。大家想過沒有,面對如此厚重的書法史,各代的名家又是怎麼看待書法的呢?如果我們能知道他們的所思所想,是不是對我們的書法學習有幫助呢?

在網上教我們學書法的黃簡老師,曾負責編寫過一本《歷代書法論文選》,裡面就匯集了上到王羲之,下至康有為等六十九位歷代名家,95篇經典論作,恰好整整888頁,可以說是把古人關於書法的主要論作打了個包,說盡了3000年的書法史。

這95篇經典論作都說了些啥?限於篇幅,我摘出其中的4篇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幫您學書法。

1、 王羲之《筆勢論十二章》。

我自己照的圖片,可能大家看不清楚,我還是簡單介紹其中的一些細節吧。

在《創臨章》中,王羲之說了這麼一段話:「始書之時,不可盡其形勢,一遍正手腳,二遍少得形勢,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潤,五遍兼加抽拔。創臨惟須滑健,不得計其遍數也。」

王羲之說的是啥?簡單地說,他就是在教我們臨帖啊。這「五步臨帖法」,具體講的是什麼,之前已經和大家分享過,在這裡就不多做介紹了。再者說,大家也應該都能看懂。

2、 歐陽詢《三十六法》。

書法結體有什麼訣竅?歐陽詢總結過經典的《三十六法》。

以前的時候,我還專門弄了一本《歐陽詢結體三十六法》,殊不知,這本書的內容只是《歷代書法論文選》中的一個章節。

3、 張懷瓘的《玉堂禁經》。

不熟悉的朋友,光聽《玉堂禁經》這個名字,你很難想像這篇文章說了些啥。

簡單介紹一下,張懷瓘在文中有這麼一句話:「夫書,第一用筆,第二識勢,第三裹束。三者兼備,然後為書。」《玉堂禁經》裡面說了啥?所有內容都是圍繞書法的這三個要素展開討論的。

平日裡,我們光說用筆要有方法。筆法從哪裡能學到?還請你先了解張旭總結的「九用」再說。可以這麼說,這是書法史上王羲之帖學系統中最完整的也是最全面的用筆方法總結。看過黃簡老師書法分享的朋友,自然知道我在說的啥。

4、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

說實話,康有為的這篇《廣藝舟雙楫》雖然收錄在這本書中,但我一直沒仔細看過。第一,我沒怎麼接觸碑學,再者,我不怎麼喜歡康有為的書法。當然了,這只是我的個人喜好,不代表康有為寫的不好。

之所以把康有為的這篇《廣藝舟雙楫》放在第4的位置上,主要是想告訴大家,這本《歷代書法論文選》,實在是太全面了。這麼說吧,只要你聽過的那些朗朗上口的書法經典名句,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

這本書,我已經讀了很長時間了。如果您也喜歡書法,建議您好好地品讀琢磨一下。

沐石推薦,我自己有的,才推薦。

相關焦點

  • 顏真卿書法影響有多大?這9位學顏體的書法名家,您喜歡哪一位?
    書法史料記載,顏真卿書法得力於《北魏吊比幹碑》,也從《瘞鶴銘》、《郙閣頌》、《高植墓誌》、《太公望表》等汲取學養。筆法方面受張旭的影響頗深,亦對王羲之、王獻之及褚遂良有過深入研習。從古至今。學顏真卿書法的書家數不勝數,但能得顏真卿書法精髓的卻微乎其微。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接下來就後世學顏體的代表書家進行簡要分析,如能為每一位學顏真卿書法的同道有所裨益,幸甚至哉!
  • 晚清書家康有為書法
    康有為聰穎過人,從小接受嚴格的封建正統教育,打下了深厚的國學根基,但是在科舉道路上卻並不順遂,屢試不第。1876年,康有為19歲,他到九江山學堂跟隨理學大師朱次琦學習,在這裡,康有為受到朱次琦「濟人經世」思想的影響。後來,康有為又接觸到西學,開闊了視野。
  • 他的書法取虞世南、歐陽詢諸家,後上朔至王羲之,自成體系
    他的書法從小受歐陽詢、虞世南二位書法名家的書風影響, 而後又經魏徵的舉薦, 任職於唐太宗身邊。唐太宗是位崇尚書法且文化造詣極深的帝王, 他將王羲之奉為「盡善盡美」的書法典型, 所以褚遂良書風也受王羲之的影響極大。褚遂良的一生, 光明磊落, 成為道德品行上受人尊重的忠臣。其書法也是當時學書者的楷模, 並對後世的書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寫行書都學王羲之,但王羲之書法風格是怎麼形成的卻極少有人知道
    寫行書都學王羲之,但王羲之書法風格是怎麼形成的卻極少有人知道。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上書聖之地位當之無愧, 他對書法藝術的貢獻尚無人能夠取代。他的書法造詣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吸收民間新風, 並不斷提升境界, 從而成就了楷書、行書、草書三種書體的定型, 並使之成為後世文人流派書風延續的不竭源泉。
  • 書法名家曹寶麟,寫王羲之《蘭亭序》,這麼規矩寫字的,不多了
    絕大多數書法高手都臨寫過王羲之的《蘭亭序》。這麼說吧,如果你想在行書方面有所深入,很難避過王羲之這關。特別是他的這篇《蘭亭序》,更是成了無數名家取法學習的首選。遠了點說,唐代的這些高手,比如褚遂良、虞世南等人,都在《蘭亭序》上下過不少功夫。
  • 太有才了,他用100首詩記錄了歷代書法名家
    書法一帖一貌,一帖一味,一帖一境,一帖一趣,全無定法,卻又天然自得,非俗手所能為。傳世書跡有《韭花帖》、《神仙起居法》、《盧鴻草堂十志圖跋》、《夏熱帖》、《步虛詞》等。皆墨林至珍,為世人所寶。黃庭堅評其書為「散僧入聖」,又詩云「世人喜作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誰知洛陽楊風子,下筆卻到烏絲欄」,對其十分推崇。
  • 王羲之去世前後,一直經久不衰,這裡還有這麼多有趣的故事
    王僧虔《論書》說: 「庾徵西翼書,少時與右軍齊名。右軍後進,庾猶不忿,在荊州與都下書云: 『小兒輩乃賤家雞,愛野鶩,皆學逸少書,須吾還,當比之。』張翼書右軍自書表,晉穆帝令翼寫,題後答右軍。右軍當時不別,久方覺,云:『小子幾欲亂真!』」; 「康昕學右軍書,亦欲亂真,與南州釋道人作右軍書貨」。
  • 康有為推崇的劉墉書法是醜書嗎,陳忠康:寫得太漂亮,不是好兆頭
    比如,網絡上評出當代十大醜書排行榜,曾翔、王鏞、沃興華、王冬齡、劉彥湖、於明詮、白砥、石開、程鳳子、何應輝等當代名家赫然在列。要不是看了這些書家書作,「醜」得各有面目,我也差點信了這些說得有理有據的榜單。回過頭來說,「二王」系統的書法,如果能鑽進去學習,仿佛也是進了一座寶藏。看唐代不少名書法家都能得王羲之一面就立足千年的,比如歐(陽詢)、虞(世南)、褚(褚)、薛(稷)。
  • 王羲之的書法原則:結字是基礎,筆勢是裝飾,用筆是技法
    於是很多人極力褒獎,當作書法楷模來學習,對於其他人所說他的字不是書法很難理解。這也不足為怪,藝術審美是需要培養的。就跟城裡人到農村,看見長勢特別好,枝葉特別繁茂的土豆,會認為這棵土豆一定產量高一樣。土豆地上部分過剩,會影響地下部分的生長和膨大,這是專業知識。從土豆地上部分的長勢預估產量,只有長期種植的人和學到正確種植技術的人才能判斷。
  • 書法天才王寵:是如何學習王羲之的?掌握好這3點,讓你進步如飛
    學習書法,特別是學帖,你真的很難繞過王羲之。很多歷史上的書法名家,虞世南、李北海、米芾、趙子昂、董其昌、王鐸等人,都從王羲之這裡吸取了大量的營養。還有一些人,雖然不是直接學王羲之,但仍不離「二王」這一體系。
  • 鍾繇和王羲之,誰的書法水平更高一些?1500年前,虞龢這麼說
    書法水平的高低,誰的書法更好一些,都有什麼特點,這些問題,不光現在的我們經常提起,前人當然也常有提及。比如魏晉之後的南朝時期,書法家虞龢就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向當時的皇帝介紹魏晉時期的書法名家。這篇文章就是書法評論史上著名的《論書表》。
  • 行書,學米芾容易學王羲之難,為什麼?從八大山人書法線條品端倪
    從書體本身的變易來說,從金文大篆到小篆、隸書、楷書的演變,是一個書寫愈來愈規範、法度愈來愈完備謹嚴,而變易愈來愈小的過程,創新的可能性也就愈來愈小,要創新就須上追隸篆。比如八大書法,熔篆隸楷行於一爐,新異多姿。在這一規範化過程中,也同時孕育著另一條路線—愈來愈自由化、藝術性的傾向,這就是隸篆的草寫,直到章草再至今草、大草。
  • 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書法功力直逼王羲之,流傳1000多年
    唐朝時期的書法,是繼晉朝之後的又一個巔峰時期,天下第一楷書、天下第一小楷等傳世佳作,都是出自這個時代,還出現了如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虞世南等書法名家,可以說,大唐時期的書法,是無比光輝與燦爛的。在初唐年間,就有這樣一位書法奇才,他是虞世南的外甥,草聖張旭的外祖父,被世人冠以「文書雙絕」的稱號,此人就是陸柬之。陸柬之出身於江東世家吳郡陸氏,少時跟隨舅舅虞世南學習文學,後入仕隋朝,官至朝散大夫。在那個時代,陸柬之的書法相當有名氣,入唐之後,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盛讚。
  • 說起學米芾,當代書法名家,有人比得過曹寶麟嗎?
    說起學米芾,當代書法名家,有人比得過曹寶麟嗎?曹寶麟這個名字,喜歡書法的朋友肯定會非常熟悉。他學書法,主要取法自米芾,同時還涉獵到顏真卿、蘇軾等唐宋名家。這麼多年來,他一直堅守傳統帖學,精心耕耘,不求出彩,只為再現書法的古典美。細看曹寶麟先生的書法作品,你還是能在其中看到一些米芾的影子的。
  • 承認江湖體價值,辨別王羲之書論是偽作,孫過庭怎麼想的?
    書譜,十寫《書譜》至今日正好半個月,也是第十篇。於寫文章來說,尤其是寫書法文章,我多數時間在犯懶。一為不知寫什麼,可寫的自然多,值得寫的卻很少,然,值得寫的已於專欄中先一步寫完了。第十段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孫過庭對王羲之書論發表了一點看法,其犀利處,需當學習。因順序問題,王羲之理論偽作原文在後述第3句,文下是本段第1句。1,且六文之作,肇自軒轅;八體之興,始於嬴政。其來尚矣,厥用斯弘。但今古不同,妍質懸隔,既非所習,又亦略諸。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藝術,王羲之的書法美學思想
    字逸少,官至右將軍,世稱王右軍。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定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王羲之是婦孺皆知的書聖,對我國一千多年來的書法藝術始終起著導航和定向的巨大作用,但卻沒有留下可以徵信的論書文字。相比較而言可行性稍大的,只有《題衛夫人〈筆陣圖〉後》和《書論》。
  • 書法入門 初學者學行書從王羲之《蘭亭序》入手可以嗎?
    先不作判斷,讀者朋友看完後應該心裡有譜了。首先,人書俱老的書體不適合初學者。蘭亭序是王羲之最得意之作,是王羲之書法大成之後的作品。看不出來還怎麼學?其實學王羲之最好的範本是《聖教序》。聖教序1900多字,蘭亭序只有324字,而且重複字很多。而且聖教序是集字,是王羲之真跡,收錄的是王羲之各個時期的作品。
  • 到底什麼是書法?1200年前,張懷瓘說了這8個字
    到底什麼是書法?1200年前,張懷瓘說了這8個字。張懷瓘,生卒年不祥,唐代開元至乾元年間著名書法理論家。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研究書法,責任感很強,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臣願天下之事,悉欲盡美盡善,寧以書道獨能謝於前代乎?」
  • 天海高曠 水月清華——康有為、梁啓超的碑派書風
    今年是戊戌變法120周年,為紀念這一歷史事件,廣州藝術博物院與廣東省博物館聯合舉辦了「天海高曠·水月清華——康有為梁啓超書法展」。此展於9月9日至12月10日在廣州藝術博物院歷代繪畫館展出,共展出康有為和梁啓超作品70餘件(套),包括康有為的《行草書鄧承修臨王羲之蘭亭序跋》《行草書格言》《行草書七言詩》以及梁啓超的《楷書八言聯》《行楷書李世民聖教序語》等。
  • 學行書,想3個月,創作入展的優秀作品,首選趙子昂,而非王羲之
    書法大家白蕉先生說過:學書法,首重選帖,就像選老婆,選錯了,可不得了!歷代名家碑拓眾多,作為想學習行書的初學者,該何去何從?學書法,不是要「取法乎上」嗎?《蘭亭序》,《蘭亭序》是王羲之在微醺狀態下激情創作,而且是一副草稿作品,後來王羲之自己多次臨摹,也難以還原,只好作罷,可見難度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