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騎士精神,美國獨立自由精神,日本武士道精神,中國什麼精神

2021-01-12 百科閱覽

好萊塢電影中經常可以看到美國大片不時宣揚他們的美國精神,而過去日本的電影中也時常流露出他們的武士道精神。

簡單說來,美國精神主要是宣揚獨立自由,而武士道精神主要是宣揚名義忠勇。那麼作為擁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國古代有自己的精神嗎?

顯然,中國古代本身就有文化底蘊,自然會孕育出自己的精神,而這個精神就是士精神。

何謂士精神,要知道什麼是士精神,先要知道什麼是士。

中國古代的士源自儒家文化,當中國自秦始皇完成大一統之後,文化便形成了正統化和中心化,加上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加持,讓文化出現了聚焦。

因此,中國古代的士便來自儒家的士。儒家的士,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人,說得直白一點,他們是一群誕生在中華大地上以儒家思想為主博採眾長的人。

儒家思想即是孔孟之說,孔子說要「仁孝」,孟子說要「忠義」,「仁孝忠義」,這就是士精神的根本。

孔孟被後世封為聖,但當時對他們來說,成為聖賢並非最終他們的終極目標,他們的終極目標是求道,並且給出了一條求道之法。「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便是成為士的要領。

孔孟認為士不求名利,只為求道。那麼,何謂道呢?

道原本是窮盡天地萬物千載萬世的自然規律,道無處不在,卻無影無形,非一時一事可悟道。不過,儒家的道主要是帝王之術的道。

但是,即使是儒家學說,也有不同的說法,宋朝理學家朱熹認為道與欲是存在矛盾的,也就是為帝王之術所遵從的標準與人的欲望之間是有矛盾的,所以,朱熹主張」存天理,去人慾「。

因此,士為了自己崇敬的精神可以」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可以委屈自己,成全大局,可以忍辱負重,心懷天下。

天地萬物,衡在其中,即是儒家推行的中庸之道。

這個士精神歷經千年,開國之時大治天下,亡國之時力挽狂瀾。比如唐朝初年貞觀之治,士的有所為才有了後來的開元盛世。又比如明朝土木堡之變到了亡國之時,于謙以一個士大夫的身份保衛京師。

無論經歷什麼朝代,無論經歷怎樣的變遷,士精神經久不衰,一直延續到百年前,只是在近代才歸於泯滅,可見其生命力之強勁。

那麼,如此強大的士精神為何最終泯滅呢?這恐怕源於近代中國遭受的災難。

這個災難不僅是強敵入侵,還有文化入侵。在百年的屈辱災難之中,士精神的根基遭受動搖。天下最可敬的是讀書人,最可恨的也是讀書人。

讀書人不會只認為近代中國的慘敗不是武器打不贏別人,而是認為中國的儒道思想打不過別人,於是要捨棄這個打了敗仗的精神,去學洋人的精神。

這樣的讀書人也只是個讀書人,難以成為聖人。也因為這樣的讀書人,讓士精神漸漸歸於泯滅。

儘管現在已沒有多少人知道這個行王道的士精神,更沒有人願意履行,但這個精神還沒有徹底滅絕。因為這個精神之下有的東西已經融入了我們民族的血液。

北宋理學家張載對士精神留下四句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為天地立心,即是探究天地萬物的自然規律,大家之所為。

為生民立命,即是讓百姓安居樂業,公務員之所為。

為萬世開太平,即是為天下蒼生開創太平盛世,大人物之所為。

以上三者皆非平常人所能做到,但是最後一項我們可以做到,為往聖繼絕學,繼承往聖們的絕學,而不是讓聖人的絕學在我們這裡絕跡。

如今中華民族正在經歷偉大復興,我們將會出現新的中國精神,而這精神將由你我共同來制定。

相關焦點

  • 日本有武士道,歐洲有騎士精神,中國有什麼?
    日本武士道精神最典型的行為是切腹。 武士道,或者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封建社會中武士階層的道德規範以及哲學。 武士道是基於一些美德如義、勇、仁、禮、誠、名譽、忠義、克己的精神信仰。 只有通過履行這些美德,一個武士才能夠保持其榮譽,喪失了榮譽的武士不得不進行切腹自殺。
  • 騎士精神:歐洲代表的精神文化,核心思想與今日世界文化相牽連
    二、歐洲的騎士精神強調犧牲奉獻,日本的武士精神強調效忠天皇,中國的俠道強調替天行道,三者雖有異曲同工之妙,卻存在著本質區別在早期,最原始的騎士有自己所屬的階層和必須履行的義務。首先他們是封建制度的組成部分,再爾騎士是一個獨立的社會階層,最後騎士有自己固用的行為方式、榮譽觀和道德準則。在帝國面前無個人利益,騎士可以為了國家而戰死,要求對帝國的絕對忠心。
  • 中國古代真的沒有騎士精神嗎?帶你領略中國的騎士精神
    中國古代真的沒有騎士精神嗎?我們知道騎士精神,是歐洲人對身份和榮譽的象徵!即使是與我們一衣帶水的日本,都搗鼓出了武士道精神,而只有兩百多年歷史的美國,則誕生了橫槍立馬的牛仔精神,這些都是典型的尚武之風,那麼中國有所謂的騎士精神嗎?
  • 了解日本,需要了解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上文作者介紹了日本武士的形成,這篇我們接著講解日本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精神,是在日本武士形成後慢慢形成的一種文化,是對武士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總體來說提倡「崇尚勇武,誓死效忠主君」。雖然武士道精神在世界上比較有名,但是不要被過分的神化。
  • 什麼是騎士精神?騎士精神也是一種貴族精神,與富貴無關!
    關於一組拍攝使我產生的思考:騎士精神也是一種貴族精神,是自由意志和契約精神的一種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士"族就是貴族階層一群人,他們是社會道德的和貴族價值的捍衛者。電影《老炮》便是士族精神的一種歌頌。文有文士、武有武士,他們都是人類社會的佼佼者。騎士也是一種"士",放蕩不羈的表象下隱藏著那種自由意志和俠義精神,光明磊落頂天立地。騎士的符號便是駿馬,就是如同文武士的佩劍。馬之所以高貴不單單是外形的俊美,而且是千年來貴族們賦予這種動物的精神氣質。
  • 中世紀歐洲的騎士精神,你真的了解嗎?
    騎士精神,這個詞一聽就讓人聯想到穿著華麗的盔甲,騎著高頭大馬的帥氣騎士彬彬有禮地向你問好,充滿著異域風情和浪漫氣息,讓萬千少女為之著迷、無數直男為之嚮往。在西方的文學著作中也有許多描述騎士精神的,有讚美它的《冰與火之歌》,有諷刺它的《堂吉柯德》等等。
  • 日本軍國主義:統一效忠天皇引入武士道精神,卻執意對外擴張
    日本軍國主義的孕育:武士道精神日本軍國主義其實就是一種類似於日本武士道精神,日本武士道精神就是效忠於天皇,用生命去捍衛天皇、捍衛國家,並且崇尚武力,對命令絕對服從,這就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最初的武士道精神,只是流傳在日本民間,因為日本的武士十分居多,武士們在外流浪漂泊總得有個信仰。
  • 《切腹》:一部描述武士道精神實質的電影,武士道沒有想像中美好
    ——津雲半次郎武士題材電影是日本電影史上不可獲缺的一部分,而《切腹》正是一部典型的日本武士題材電影,該影片獲得第16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它的導演是與黑澤明、木下惠介、市川尾並稱為「日本影壇四騎士」之一,且被評為「世界十大導演」的小林正樹,上映於1962年,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 以強烈的科技感演繹日本武士道精神
    Moeco 與 Arthur.K 合作推出了一款全新 iPhone 11 Pro Max 日本武士電路板手機殼,紋理設計層次分明,黑金白的搭配低調而富有質感。
  • 淺談《海賊王》中索隆貫徹的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精神之前有對一句話印象比較深刻「所謂武士道,就是看透死亡。於生死兩難之際,要當機立斷,首先選擇死。沒有什麼大道理可言,此乃一念覺悟而勇往直前」。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指的是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為自己本身,也為整個團隊盡全力的發揮出自己的能力,其中大多數人都是抱著必死的覺悟去做事的,甚至這已經是一個標準或規矩,如「切腹」就是武士道精神最典型的行為,而切腹也不可隨意為之,切腹自殺也要有種種規矩,是不可失禮的。
  • 日本戰國時期的幕府時代,竟然是背叛「武士道」精神篡位奪權的?
    十六世紀的中國已經是大一統的時代,明朝正以雄偉的英姿屹立於世界東方,而同一時期的日本卻限於內戰,各大軍閥勢力都在為爭奪霸權,導致了日本分裂,各地領主無不擁兵自重,培養為榮譽而戰的日本武士,他們這些人效忠自己的領主,並且能夠做到至死不渝。
  • 解析《阿甘正傳》下的美國精神:自由獨立
    本文中雖然是講述了珍妮和阿甘的愛情故事,但是也透露著美國人對自由和獨立的生活的嚮往。現在讓我們來看一看阿甘的故事。什麼是真正的自由獨立?在我們心目中,美國人一直都是自由而獨立的,身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日子是過得有滋有味,這樣享受的生活才是真正自由的獨立的,但其實並不是。
  • 《座頭市》:武士道精神中的欲望和道義演繹了北野武另類的武俠夢
    座頭市是日本傳說中的民間英雄,為了弘揚他的光輝形象,在日本出現過很多關於他的藝術作品。而最著名的就是日本導演三隅研次的《座頭市物語》系列,這一系列在前後十幾年的時間裡共拍了26部,創下了日本武士娛樂片的一大奇蹟。其中勝新太郎所塑造的座頭市更是深入民心,承載了很多日本人兒時的記憶。
  • 紳士風度與騎士精神
    "紳士"由於中世紀的大多數歐洲封建制國家的"騎士"發展而來。騎士是封號,要經過嚴格的訓練和培養,通過嚴格的宣誓效忠儀式,由領主授予,騎士制度初期的目的是保障封建主的兵源,後來演變為一種榮譽稱號用於表示一個社會階層,騎士生活在歐洲上流社會的下層,他們的身份往往並不是繼承而來的。
  •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而這「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後來也刻在他自己的墓碑上,這也正是陳先生一生的真實寫照。翻開陳寅恪先生的歷史,展現了一幅中國學人的異彩畫卷,只覺得他才華橫溢,熔鑄古今,祖父是清湖南巡撫陳寶箴,父親是詩人陳三立,母親是俞眀詩,娶廣西灌陽唐景崧女孫唐篔。
  • 中國古代的「騎士精神」
    中國古代的「騎士精神」每次看到新聞中各種大咖一起會面,坐姿端正手放膝蓋微微低頭的是日韓的人,風度翩翩抬頭挺胸自信隨意的是歐美的人,最後隨隨便便歪著翹著二郎腿的肯定是咱中國人。歐美gentleman騎士精神,不管背後混成怎麼,衣裳革履女士優先那是必須的風度,哪怕在泰坦尼克要沉沒的時候,也要如此,讓人讚賞。殊不知,中國古代的貴族精神才是真正「騎士精神」。其中尤以宋襄公為典型代表。咱們偉大的毛主席說過:「我們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種蠢豬式的仁義道德。」那我們來看看宋襄公做了哪些事情吧。宋襄公(茲甫)的父親宋桓公病重。
  • 日本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人,崇尚所謂武士道精神的作家三島由紀夫
    「切腹」是一種流傳於日本的一種自殺方式,這種方式也被一群崇尚所謂的武士道精神的人所發揚光大。在他們認為,「切腹」自殺是非常光榮的,所以在日本歷史上,以這種方式自殺的人並不在少數。在日本歷史上,第一個切腹自殺的人叫藤原義。他出生於日本平安時代的一個貴族家庭。
  • 談騎士道的發展與美德,解讀《海賊王》中山治的騎士道精神!
    海賊王中的人物塑造一直都是這部作品非常成功的原因之一,每個人都是主角,每個人所堅持的信念或者貫徹的精神都是值得我們稱讚的,之前和大家聊了索隆的武士道精神,今天我們來一起走進山治的騎士道精神。而騎士精神的制度是產生於中世紀歐洲的上層社會,這個時候騎士身份的獲得,就是一名武士進入上層社會的標誌了,如果想要成為騎士是需要通過非常嚴格的考試與儀式的,顯然這個時期還是一種封閉的貴族文化。到十二世紀以後騎士道的意義則轉變了為人生的整體規範,比如說為公義而戰,熱愛家園,對婦女的新態度,保護老弱婦孺等。2、美德「我的劍放在這裡!
  • 什麼是騎士精神?腐朽的軍事貴族的價值觀不應該為現代社會所繼承
    騎士精神究竟是什麼?對於軍事貴族來說,為君主和首領效力就是在國家中扮演戰鬥者的社會角色,通過履行軍事職責獲得經濟收入,憑藉戰爭中的戰功增加經濟收入,其實軍事貴族的本職工作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對內鎮壓毫無軍事素養的農民起義,幫助君主壓榨農民。對外謀求軍事擴張,以求憑藉侵略的戰功搶奪土地和財富。可以說軍事貴族就是君主為代表統治階級養的「打手」。
  • 中國武俠、日本武士和歐洲騎士,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共性和差異
    騎士制度的發展最高峰是十字軍東徵,而火藥和火炮的出現,又讓其最終衰落,退出歷史舞臺。 第二部分 中國武俠,日本武士,歐洲騎士共性 中國俠士和日本武士以及歐洲騎士,在文化共性上他們都是尚武精神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