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報導,香港珠寶零售商周大福斥資7100萬美元,拍下了一顆59.6克拉的粉色鑽石,整場拍賣會只進行了5分鐘。這顆被稱為「粉紅之星」(Pink Star)的鑽石早在2013年,就曾被拍出8300萬美元的天價,然而珠寶切割商 Isaac Wolf 沒能支付拍賣金,交易作罷。時隔4年,雖然價格縮了一點水,但仍然創造了世界寶石拍賣的最高紀錄。
周大福在購買寶石方面,一直毫不手軟。2010年,周大福從庫利南購買了一塊毛坯鑽石; 2016年,在克裡斯蒂的拍賣會上以1700萬美元買下了一顆綠色鑽石。如今,周大福以破記錄的價格買下這塊粉色的鑽石,主要是由於近兩年業績不斷下滑,想要通過新產品來吸引新市場以及新的年輕人的注意。
需要新增長點的周大福從2015年起,周大福的業績就處於同比負增長的狀態。根據其發布的最近財報,截至2016年9月30日的2017財年上半年,周大福的營收為215.26億港元,同比下降23.5%;毛利為68.28億港元,同比下降了13.1%。淨利率從2014財年上半年9.6%,掉到了4.4%。
周大福在發展過程中,一直比較依賴黃金類產品。通過賺取黃金差價與附加值獲得盈利。在最新的財報中,黃金業務的營收佔比高達55.3%,而鑽石珠寶類佔比為27.4%。以黃金業務為主,使得銷售額很容易受到黃金走勢的影響。由於黃金價格持續不振,2017財年第二季度周大福的黃金產品同店銷售下跌趨勢最為顯著,同比下降26.7%,香港地區黃金產品的同店銷售更是驟減36%。
此外,目前珠寶的消費群體多為年輕人,這些品牌的黃金產品同質化嚴重,與年輕人時尚的喜好可謂是背道而馳,更像是大媽們用來保值的產品。
除了過於依賴黃金業務,周大福還依賴大陸這個單一市場。大陸貢獻了近60%的營收,而且周大福超過90%的門店都在大陸。據統計2017財年上半年周大福共有2300家門店,香港市場的零售點約為103家,國外為20家,剩下的都在大陸。
而中國大陸的珠寶市場可謂是競爭激烈,不僅有老牌的周大福、周六福、老鳳祥,更有一批新興國內外牌子,例如通靈珠寶、潘多拉來搶佔市場。周大福本身品牌的老化以及市場激烈的競爭都在敦促這個牌子做出改變。
醉翁之意在美國市場與年輕人通過買下這塊粉鑽,周大福希望能夠進一步擴展產品品類與美國市場,以減少對於黃金以及中國大陸市場的依賴,目前美國市場的營業收入僅佔1.5%左右,周大福曾在2014年收購了美國鑽石商Hearts on Fire 以擴充包括耳環在內的更多鑽石飾品品類。
周大福進軍美國,一方面可以分散大陸市場帶來的風險;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其開拓鑽石珠寶線,先在成熟的市場嘗試,之後將成功的經驗轉移到中國等鑽石需求日益旺盛的市場。
全球最大鑽石生產商戴比爾斯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5年,美國、中國、日本、印度等四大鑽石消費市場的「千禧一代」消費者,共購買了價值約260億美元的鑽石飾品,佔四地市場零售總額的45%。
中國年輕一代的鑽石消費佔比更是高達67%,可見年輕一代對於鑽石的喜愛。除了周大福以外,也有不少品牌開始向鑽石類產品傾斜。此前,36氪曾經報導過的通靈珠寶,就是以鑽石產品為主,營收佔比達90%。在老牌珠寶一片「慘澹」時,憑藉著鑽石「藍色火焰」,2016年全年淨利潤增加了22.10%。
這次周大福拍下的粉紅之星,一直被行業視為鑽石界的稀有品,被美國寶石學院評定史上最大顆內部無瑕鮮彩粉紅鑽。通過這顆粉鑽的美貌以及背後的價值,來吸引年輕人的注意。不過除了鑽石產品以外,年輕人也很注重珠寶的營銷方式。
以往鑽石都是「婚姻」的象徵,周大福不少的廣告也都是由「婚禮」引發的。然而對於現在年輕的人來說,那種卿卿我我的情侶形象在珠寶廣告中已經過時了,獨立的女性也可以為自己買鑽戒和鑽石項鍊。從珠寶商的角度來講,也是希望年輕人能夠多買幾件鑽石產品,而不是僅僅在結婚時才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