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日企有序復工 日本汽車業竭力「恢復元氣」

2020-12-21 新浪財經

來源:一財網

原標題:在華日企有序復工,日本汽車業竭力「恢復元氣」

截至3月2日上午,日本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962人。

隨著新冠疫情不斷蔓延,全球產業鏈的風險隨之上升。

截至3月2日上午,日本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962人,其中包括在日本國內的確診患者和中國遊客等243人,「鑽石公主」號郵輪乘客和乘務人員705人,以及乘坐日本政府包機回到日本國內的14人。死亡病例累計12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處於疫情中心的武漢,是日企近年來從中國沿海發展向內陸開拓市場的又一個縮影。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數據顯示,日資企業在武漢及周邊地區數量達160家,在武漢投資的領域非常廣泛,以汽車及零部件為代表的製造業,則是日資在武漢最大的投資領域。

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日雙邊貿易額較2018年增長0.8%。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中日在貿易領域上中下遊互相依託。因此,在全球化市場下,無論是在華發展的日本製造業企業,還是日本本土的製造業企業,都難逃影響。

世界最大的玻璃生產商AGC株式會社執行董事、AGC集團中國總代表上田敏裕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積極捐贈緩解燃眉之急之餘,AGC竭力克服困難,確保中國的各個工廠有序平穩運作,「AGC更看重整個產業鏈的恢復。疫情過後,我們相信中國的消費定會V形恢復,屆時,製造業真正的春天將會到來。」

2月27日,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表示,中國是很多跨國公司全球供應鏈重要環節,疫情對外貿領域供應鏈的影響主要發生在生產配套層面,產品集成遇到暫時困難,這種影響是局部的,有限的,也是完全可控的。

在華日企有序復工

AGC作為汽車、顯示器面板、智慧型手機等領域的材料提供商,位於產業鏈的上遊,疫情期間,在各種資源捉襟見肘之中,AGC開始了復工之旅。而上田敏裕更是在日本政府呼籲駐外日本員工回國之際,依然決定按照原計劃結束春節假期,回到中國,趕赴一線制定復工戰略。用上田敏裕的話來說,AGC正竭盡全力為恢復製造業的元氣而努力。

上田敏裕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AGC在華所有的工廠都已經復工。「我們克服了人員不足、防疫物資不足等各種困難開始生產。AGC首先將保證員工的健康視為開工後的第一要務。」上田敏裕說道,「從新冠肺炎疫情初期,AGC總部即把應對緊急災害而儲備的口罩發送給在華各工廠,為復工做好準備。」據他介紹,有些工廠需要24小時不停工,春節期間也沒有停止生產。為此,工廠為員工提供周全的防疫物資、1天數次檢測體溫、採取輪休制、取消指紋打卡等各種措施應對疫情。

日立(中國)集團回復第一財經記者顯示,截至2月19日,日立在中國的105家集團公司已復工,其中包括在家辦公,以及並未完全恢復生產狀態的工廠。復工比例及何時能完全復工還在確認中。日立表示,在復工中嚴格遵循所在地政府的相關規定,積極做好相關防疫及衛生管理工作。

豐田汽車此前表示,計劃恢復在華四家主要工廠中的三家產能。其中,該公司在吉林長春和廣東廣州的工廠已於2月17日恢復生產,位於天津的一家工廠於18日恢復生產。不過,豐田位於四川成都的工廠何時復工尚未確定。另外一家日本汽車製造商日產,位於花都和大連的工廠也從2月17日開始恢復生產。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三井住友海上火災保險(中國)有限公司早在大年三十就緊急啟動全體員工每日健康狀況確認計劃,並向監管部門和總部匯報。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伊藤幸孝介紹道,1月28日,公司啟動「業務持續計劃」(BCP);2月3日就已正式復工,通過「遠程辦公+系統自動化」方式,推行居家辦公模式,繼續為中國客戶提供保障和服務的同時,盡一切努力把員工感染病毒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其實,三井住友海上(中國)和其在日本的總部一樣,為應對突發危機,每年都會演練業務持續計劃。去年11月演習的項目是:假如上海總部和中國各地分公司都因突發事件無法正常運營,該如何應對。

供應鏈影響可控

儘管在華日企正處於逐步復產的階段,但在全球化的當下,對於製造業企業而言,供應鏈的影響牽一髮而動全身。

2003年日產最早與東風汽車成立合資公司,成為當時中國汽車產業最大的合資項目。此後,本田也仿效日產,紮根武漢。日產、本田的到來,也吸引來了不少日本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理研、昭和、日本矢崎公司等一批知名日資汽車零部件企業正加速入駐。日媒的數據顯示,中國生產的零部件佔比已超過日系車企的30%。

日產汽車位於日本九州和福岡的兩條生產線分別在2月14日和17日宣布因為全球面臨的健康危機停產。日產也成為日本首家公布其國內工廠臨時停工的汽車公司。據估算,日產此次跟新冠疫情相關的停運可能會影響到約3000輛新車的生產,目前尚不清楚日產是否會在恢復生產後設法彌補這一產量缺口。

除了日產,豐田汽車2月26日表示,未來幾周內,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加劇惡化,其日本工廠的運營可能會受到供應鏈中斷的影響。豐田在日本國內經營著16座整車和零部件製造工廠。該公司將決定如何從3月9日當周開始繼續國內工廠的運營。豐田發言人表示,「目前我們能夠正常接收到來自中國的零部件,但我們將在3月2日後評估相關情況。」

目前,對於新冠肺炎對汽車產業鏈的衝擊,日本經濟產業省於2月底宣布將與日本汽車工業協會、日本汽車零部件工業委員會共同建立針對新冠肺炎的聯合委員會,以應對疫情對日本汽車產業製造及供應鏈條的潛在影響。經濟產業省表示,聯合委員會將監督疫情事態發展,協調溝通,並與政府充分合作,如果疫情對日本汽車產業的影響進一步惡化,將共同制定措施,確保汽車製造商的零部件能順利供應。

同樣在武漢設有分公司的日立(中國)集團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疫情對企業的影響還在確認中,「疫情進一步擴大困難會對供應鏈產生影響,我們密切關注中。我們也看到了中國政府積極採取了很多措施,希望此次防疫工作能早日取得成功。」

第一財經記者從AGC了解到,在復工進程中,AGC也遇到了諸多挑戰。比如,由於在華分支機構較多,在各個省際交通聯外運輸中都遇到困難。加上出省返回後,各個省市都採取的措施,致使許多運輸公司不願對外運送。由此導致原料和零部件、材料等無法及時供應。而原來從國外進口的原料和零部件、材料或是商品等也因為物流延緩,造成影響。再比如,為了防止感染擴大,有些工廠和銷售公司推遲復工,導致債權回收等業務停滯,資金回籠受到影響。

「值得慶幸的是,中國的貿促會給外資企業提供了與政府溝通的機會,上述困難和我們的提議已經通過貿促會提交給政府相關部門。有些困難已經慢慢得到解決。」上田敏裕說道,「同時,AGC與日中經濟協會聯手,一起收集來自其他日本企業的困難和提議,為了經濟的儘快復甦而努力。」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儘管由於疫情導致物流和通關速度下降,產業鏈的恢復受到影響,「但AGC的生產計劃無大調整。」

李興乾也進一步表示,中國具有世界上規模最大、門類最全、配套最完備的製造業體系,完整產業鏈的優勢無可替代。中國外貿發展韌性足、餘地大,創新能力強,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也不會改變。

相關焦點

  • 後疫情時代,日系車企復工不易 復榮光也難
    企業相繼復工,被疫情打斷的生產生活節奏開始有序復原。 作為衡量國民經濟運行狀態的重要指標、表達中國對外開放堅定決心的重要窗口、彰顯國際社會對華支持信任的重要渠道,在華外資、合資企業的有序復工被給予充分關注。 水滴汽車App注意到,繼特斯拉上海臨港工廠復工登上《新聞聯播》後,豐田在華生產企業的復工也得到了《新聞聯播》關注報導。
  • 在華日企漸次復工復產 堅信中國「戰疫」成功
    響應中國政府抗「疫」號召,日立(中國)集團、理光(中國)投資公司、AGC旭硝子集團等在華日企紛紛採取延遲復工等舉措予以響應。當前,隨著疫情防控取得積極成效,大部分地方也在有序復工復產。為了了解和解決外資企業在復工復產中遇到的實際難題,政府和相關機構開通了溝通渠道,此舉獲得多家在華日企的肯定。在他們看來,疫情只是一時的危機,中國一定能「戰疫」成功,使經濟繼續保持較高發展水平。
  • 後疫情時代的在華日企:加快人才本地化 關注新基建動態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後疫情時代的在華日企:呼籲加快人才本地化,關注新基建動態面對後疫情的全新時代,在華日企都準備好了嗎?而VUCA時代的到來,已成為諸多在華企業的共識。如何應對疫情所催生的快速變化的商業世界,也成為了在華日企的一大考驗。目前,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在華日企除了確保生產的穩步進行外,也格外關注中國市場的新動態。尤其是「新基建」這一概念,將成為後疫情時代日企在中國市場發力的新契機。
  • 疫情讓在華日企「轉移產能」意願大降
    2月末,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也進行了同樣調查,當時回答考慮轉移的在華日企多達15%,遠遠高於這次的最新調查。對此,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廣州事務所所長清水顯司對《日本經濟新聞》表示,這表明目前新冠病毒感染狀況趨向沉靜,企業也因此變得冷靜了。
  • 日本宣布助日企回國後,三大巨頭卻做相反舉動:對華投資增近86億
    據日經新聞7月4日最新報導,日本汽車巨頭本田正繼續加大對華的投資,周三與中國信息技術巨頭東軟(Neusoft)的合資企業正式在中國大連開始運營,主要業務是開發車聯網服務。據悉,該合資公司是本田在該領域唯一的中國研發基地,總投資規模為3億元人民幣(約合4240萬美元)。
  • 全力支持外資企業復工達產(政策解讀·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對8200餘家重點外資企業調查顯示,截至4月底,復產率超七成企業佔76.6%  近期出臺的減稅降費等助企紓困政策,內外資企業同等享受;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總結經驗做法    近段時間以來,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 外企頭條:在華日系車企取消減產
    中國經濟恢復活力的跡象為在華的跨國車企帶來了信心和動力。日系汽車大型企業的中國工廠從5月開始恢復到平常運轉,希望通過取消減產,引領全球的銷售。據日媒報導,在中國有4個整車工廠的豐田汽車,從3月底開始逐步取消減產,計劃從5月開始比去年同月生產量增加一成。豐田2019年在中國的產量約為140萬輛,佔豐田全球產量的近20%。
  • 日本欲協助日企生產線從中國轉出?面臨2大難題
    日本央行4月9日發布了關於地區經濟形勢的季度櫻花報告,下調了對所有9個地區的評估,這也是一段時間以來日本首次同時下調對所有地區的評估;對此,日本央行給出的解釋是:疫情的蔓延正在對該國的出口、旅遊、消費者支出以及工廠生產造成嚴重影響。值得一提的是,面對經濟的動蕩,日本同時還實施了一項「意外」的措施。日本欲撥款2435億日元,協助日企將生產線從中國轉出?
  • 影院20日起有序恢復開放,重慶影院已在做復工準備
    影院20日起有序恢復開放,重慶影院已在做復工準備 2020-07-16 16: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1757家在華日企撤離?中國回應:站不住腳!近20000日本人才來華
    正是看重中國潛在的龐大市場,各國企業也紛紛來華布局,然而,今年卻有「大批日本企業排隊撤離」的不實消息傳出,對此,剛剛中國也回應了。1757家在華日企排隊撤離?中國回應:站不住腳!據觀察者網報導,12月10日,我國相關部門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稱所謂「大批在華日本企業撤離」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 柯橋首批助企復工服務員全流程指導 一批企業復工復產
    圖為索密克汽車配件有限公司復工現場隨著疫情防控工作推進,紹興市柯橋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並結合深化「三服務」活動,根據疫情防控情況和企業實際,分批選派助企復工服務員,主動靠前服務,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引導企業增強信心,有力有序地促進了企業復工復產。
  • 日企回家路費報銷?明治:沒聽說、沒計劃、剛追加在華投資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近日,一則「日本政府將資助日企將生產轉出中國」的報導引發輿論關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受新冠疫情衝擊的當下,一批有戰略眼光的跨國公司非但未撤離,反而加快了在華投資布局的步伐。隨後,4月16日,明治乳業(蘇州)有限公司(下稱:蘇州明治)上海分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在接受觀察者網採訪時表示:該公司沒有聽說如「日企撤離」這樣的報導,也沒有計劃將生產線轉回日本國內。
  • 全聯車商發起「助企復工 行業組織在行動」公益活動
    為解廣大汽車經銷商燃眉之急,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以下稱「全聯車商」)聯合中國光彩事業基金會汽車行業公益基金、全聯車商後市場委員會、京東商城等單位共同發起以「助企復工,行業組織在行動」為主題汽車經銷商(4S店)關愛公益活動,向有需求的企業捐獻一次性醫用口罩、乙醇消毒液、光觸媒消毒劑等防護用品,並以線上形式指導4S店有序復工復產,為廣大經銷商雪中送炭。
  • 日企回家路費報銷?明治乳業:沒聽說沒計劃 剛追加在華投資
    來源:觀察者網原標題:日企回家路費報銷?明治乳業:沒聽說、沒計劃、剛追加在華投資(文/觀察者網 呂棟)「只要是把中國當作市場的日本企業是絕對不會離開中國的,這是一個非常容易得出的結論。」4月15日,東京財團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柯隆在專欄文章中表示。
  • 疫情讓安倍驚醒,日本產業已被中國套牢,日企真的要撤離中國?
    今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國內各工廠企業停工停產,日本在華企業也不例外。湖北的日產系和本田系的汽車零部件工廠也被關停,這對中國企業來說不算什麼,反正春節也要停工,但是對日本卻是要命的打擊。日本沒有春節假期,其國內汽車工廠的很多零件供貨商還都在中國,眼巴巴的等著中國的零件下鍋。
  • 2019年日本對華進口提高 日企加強開發中國市場
    《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0年白皮書》發布會現場。人民網北京9月17日電 (記者張靖)16日,中國日本商會在京發布《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0年白皮書》,針對8678家在華日資企業面臨的問題和相應建議進行了分析與整理。
  • 「日企排隊撤出中國」真相調查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廣州代表處所長清水顯司談到今年日本企業的發展情況時,略顯無奈地對《環球》雜誌記者這樣說。  今年一度甚囂塵上的「大批日本企業排隊撤出中國」的新聞讓他頗感意外,因為不論是從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企的調查,還是根據他對日本供應鏈改革措施推動的成效來看,這種說法都立不住腳。
  • 標緻雪鐵龍在華遇困 神龍汽車一廠土地或由政府收儲
    2020年1月,中國暴發新冠肺炎疫情,工廠普遍推遲復工,市場消費又遭遇冰凍,汽車企業艱難度日。神龍汽車總部位於武漢,是疫情中心,生存狀況雪上加霜。2020年前四個月,神龍汽車銷量僅有11607輛,同比下跌超七成。銷量下跌導致神龍汽車經營陷入虧損。法國標緻雪鐵龍集團發布的2019年財報顯示,神龍汽車當年虧損約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53.7億元),虧損額較2018年有所擴大。
  • 酒吧KTV 復工有多難?10大省市復工營業政策一覽
    不同於其他企業,KTV是常年無休的,但是接連下發的復工延遲通知,使得不少KTV人都感覺到復工希望渺茫。不過大家也不用過於發愁,各地為恢復商業經濟出臺了不少惠企政策,相信KTV行業也必將吹響戰「疫」成功的號角!本文為全國10個省市KTV等行業復工相關政策大盤點。
  • 【熱點】榮昌電影院有序恢復開放
    > 榮昌微發布訊(融媒體中心記者 段通宇 實習生 白婧婷)7月16日,國家電影局發布關於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