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實戰經驗#
昨天又是一年一度的520了!
沒轉帳、沒鮮花、沒禮物!
對於早已經百鍊成鋼柔情化鐵的中年老母親來說,520是5節課,2小時,0元免費上!
我們的那一點點期盼,早就在前幾年的稍微不平裡逐漸熄滅了,今天對我們來說,只不過就是一個稍微有點波瀾的周三而已。
「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
「啥日子啊……」
「520啊,我都暗示你多少回了,沒禮物就算了,好歹說句我愛你啊。」
「都老夫老妻了,還過個什麼節?而且這種節就是收你們女人的智商稅,商家搗鼓出來割你們韭菜呢。」
「我願意!!!」
回想起老公不僅不過520,就連七夕、情人節都沒有表示。結婚10多年,今年已經徹底把結婚紀念日都忘了。
我當時很期待,也瘋狂提前在暗示,結果從早上等到晚上,老公都沒有任何表示。
第二天氣不過,就質問他:「昨天紀念日,你一點都沒想起來。」
他不僅不愧疚,還反過來質問我:「我太忙了,忘了,你怎麼也不提醒我?」
再問幾句,就是:「你不也沒送我禮物嗎?你也好意思說我?」
大概心死的感覺就是這樣吧,給你準備的禮物早就鎖進了最深的衣櫃。
男人總是搞不懂,為什麼你們女人要過這個節那個節,要這個禮物那個禮物,那點「儀式感」有那麼重要嗎?
每當這時,心中總有一萬匹草泥馬奔騰而過.......
你以為我們女人就眼饞著你那點禮物嗎?不就是喜歡那種看見你認真經營婚姻而感到被愛、被在乎的甜蜜嗎?帶娃這麼累了,偶爾來點小驚喜多浪漫啊!你以為我們還買不起一束花嗎?
閨蜜曾酸酸的和我聊到:「我結婚以來,除了婚禮上的那束捧花,再就沒收到過一束花。甚至,連『我愛你』三個字都聽不到了。」
「你說說,男人為什麼就一點都不懂我們女人的心思呢?明明他們知道我們需要儀式感,為什麼就視而不見?這日子,怎麼越過越一潭死水了呢?」
《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儀式感就是,除了平常瑣屑、平凡的日子,還有一點點詩和遠方,有一絲絲甜蜜蕩漾在心頭,找到繼續前進的微光。
儀式感並不是要花多少錢,而是精心地去做某件事。
最近頻上熱搜的奧運冠軍何雯娜和梁超,在綜藝《婚前21天》上,因為在哪邊先辦婚禮的爭論中,陷入僵局。
按照何雯娜家鄉的習俗,女兒出嫁,就是告訴親朋好友,我的女兒長大了,要嫁出去了,而出閣宴正是女兒出嫁前的一種儀式。
相信很多人聽到何媽媽這個解釋後,都能理解。媽媽想給養了30幾年的女兒臨嫁前一個儀式,何雯娜即將嫁為人婦,也想和過去的單身生涯做一個告別,所以出閣宴作為一種儀式,在我看來,並不過分。
然而,準老公和準婆婆並不認同,並堅持己見。
何雯娜沮喪的表示:「結個婚怎麼那麼累!」
隔著屏幕都替她難過,其中的委屈,看的讓人心疼。
真不敢想,一個連小小儀式都不願意遷就你的男人,到底能愛你多少,也不知道他們的孩子出生後,看到父母這樣針鋒相對時,能感受到多少愛。
一個朋友,結婚10年,她的老公是典型的「直男」,但這個直男卻每次都不忘倆人的結婚紀念日,更不用提老婆的生日或是特殊節日。
在他倆結婚10周年紀念日這天,他特意為老婆買了她放在購物車裡很久也沒捨得買的那雙鞋,兒子也親手為媽媽準備了小禮物,還和兒子一起準備了一頓豐盛的晚餐。收到老公和孩子的禮物,她感動地落了淚。
正是生活中這些小小的儀式感,才令會愛情久經不衰,令婚姻永葆活力。
劉嘉玲曾在《女人有話說》中談到,她的婚姻保鮮秘訣就是儀式感,情人節你可以不送珠寶,但是花你要送。
這種由儀式感帶來的幸福感,又能支撐我們女人度過好多個平凡的日夜。
有儀式感的家庭,不僅對婚姻有利,還能培養出幸福、懂愛的孩子。
霍思燕生日時,杜江和兒子嗯哼一起給她獻上了生日驚喜視頻。視頻裡,嗯哼不僅給媽媽跳舞了,還暖暖地說道:「你是我心裡永遠的小公主!」
爸爸也不甘示弱:「我和孩子永遠都會愛你。」
不得不感嘆,霍思燕和杜江的愛情真是羨慕死人,這一家的氛圍太好了!
杜江曾在採訪裡說道:「生活當中有一點儀式感,其實真的是讓人挺幸福的一件事,也不能太怕麻煩。日常生活中可能會很忙,或者有時候會犯懶,但是還是要對自己在乎的人要多花一點心思,行動起來!」
所以,在綜藝裡,可以經常被他們的狗糧齁到,他們是真的很用心地經營著每一天。
每天要說好幾次「我愛你」,臨出門前,還要再來個甜甜的goodbye kiss。
每次霍思燕收工很晚才回家,杜江都會等她,給她做一點好吃的。
有時候,還有浪漫的情書表白:
「是的,我愛你,沒有理由,也不需要理由。
——永遠愛你的米奇,2019 相思時」
天吶,霍思燕真是拯救了銀河系!
當然,儀式感不是男人單方面的付出,霍思燕也會精心準備驚喜。
老公要殺青回家了,馬上給家裡換了一些亮色的新花,讓杜江一回來就眼前一亮。
正是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下,兒子嗯哼也早早成為了一個小暖男,說要「8歲娶媽媽」。
給媽媽送花,這動作已經十分熟練了。
霍思燕和杜江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來的儀式感,不僅給雙方帶來了幸福感,也讓兒子從中得到薰染,怪不得一上《爸爸去哪兒》就圈粉無數。
疫情期間,英國的一個小夥用視頻記錄他們一家人的儀式感。
他們的媽媽是一名護士,工作十分辛苦,每天媽媽下班的時候,一家人就站在門口像迎接英雄一樣,用氣球、鮮花和掌聲歡迎媽媽回家。
收到掌聲和鮮花的媽媽顯然無比開心,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儀式,但被家人尊重和支持的感覺,相信這輩子都會成為美好的回憶。
而這個家庭的孩子們,也一定沒少感受到儀式感帶來的愉悅,因此他們才能長成一個個心懷感恩、懂得關懷的孩子。
都說要孩子要在精神上「富養」,其實,給他們一個有儀式感的家庭,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富養。
最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超級催淚的視頻《30天標準》。
故事的男女主角從戀愛到結婚,以為會一直這樣幸福下去,覺得他們是特別的那一對。
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他們每天陷於日常瑣事中,不想再去表達對彼此的愛。
每年的結婚紀念日,送禮物只是一個習慣而已,男方覺得愛的感覺已經淡了,甚至感覺不到幸福。
他提出了離婚。
妻子考慮了一晚上,第二天,對男方說:「接下來的30天,你可以再答應我一些要求嗎?」
男方想的是,反正30天後,什麼都結束了,就答應了。
沒想到妻子的要求是:「早上起來親我一下,出門前抱我一下,散步時牽一下手,睡前說一句「我愛你」……」
雖然開始的時候別彆扭扭,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男方又感覺到了那些被他忽略掉的關心和愛,之前他都把這些當做了理所當然。
第30天,他才想起來,妻子要求他做的正是他求婚時的誓詞。
他們的愛從來沒有消失過,消失的只是儀式感,導致愛在波瀾不驚的柴米油鹽生活裡淹沒了而已。
村上春樹曾說:「如果沒有儀式這種小確幸,人生只不過像乾巴巴的沙漠而已。」
所以,不管我是20歲、30歲還是40歲,中年老母也是需要儀式感滴!
「牽手、擁抱、說『我愛你』」,這三件事真的沒有那麼難。
今天就是說出愛的日子。
「我愛你」。
有了孩子以後的520,其實就過得簡單粗暴了。
「今年我要這個禮物,連結發你淘寶了。你要啥,發過來。」雖然是自己選的禮物,但是是土豆爸送的,跟自己買的感覺還是不一樣的,收到的那一刻還是感覺很甜蜜,因為至少人家「花心思」了。
儀式感這個東西真的還挺重要的,不僅能讓夫妻關係回暖,也能讓孩子感受到愛。
媽媽們,歡迎在留言區寫出你們家溫暖、浪漫的瞬間呀,我好暗戳戳地甩給土豆爸看看,畢竟,男人也是要培訓、教育滴!
你好,我是旅居德國的土豆番茄媽!3歲女兒番茄、7歲兒子土豆的麻麻,專注二胎養育、家庭關係、育兒心得、漫畫創作,已出版書籍《萌寶土豆在德國》《世界上最好的家就是爸爸愛媽媽》。在這裡,我精心分享能讓孩子幸福成長的一切好文、好物,希望跟你相伴做一個努力跟娃一起成長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