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全景視覺
又到一年暑熱難耐的時候了,想花錢買到涼快,但是各路品牌、型號的空調、風扇、冰箱「百花齊放」讓人挑花了眼。各位知友用他們的親身經驗總結了一份指南,幫你選對最適合你家和最符合你需求的夏季家電。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家的空調?
知友:老曲(600+ 贊同,室內設計話題的優秀回答者)
一間房冷死,另一間熱死,因為空調匹數配錯了。
你一定有過這種體驗,夏天一開空調,本來希望整個家裡恆溫舒適,結果卻變成了四季分明。有的房間冷的要死,空調開一會兒就要關,有的房間熱的要命,怎麼開都 27、28 度,溫度再也下不來了。
很多人都覺得是空調質量不好,或者空調的品牌差異帶來的影響。
錯!真正的原因是,你各個房間的空調匹數,沒有搭配好。而且一旦沒配好,5 年之內很難調整了。
我們自己家買空調的時候,都是自己帶著房間面積,就衝到商場,諮詢一下品牌的銷售員,簡單的按照每個房間的面積,來選擇空調匹數的。
但是這樣簡單粗暴的選擇方式對嗎?
商家給我們的建議專業嗎?
沒到我家看過就給建議準確嗎?
不同品牌的空調,同樣匹數的效果一樣嗎?
這些問題一定也在你的腦子裡徘徊過,但是可惡的是,平常客戶沒有任何渠道能獲得專業的空調暖通知識,所以購買的時候只能盲人摸象,甚至任人擺布。
商家最不願意告訴你的真相,空調的計量單位根本就是錯的。
空調不應該按照匹數計算,而應該按照製冷量計算。
匹數到底是什麼意思?
匹數=製冷能力嗎?
不同品牌型號,同樣匹數的空調,效果一樣嗎?
1. 匹數指的是耗電量,1匹=735.5w
2. 匹數絕不等於製冷能力,決定製冷能力的,是「製冷量」
3. 由於效率差距,同樣匹數的空調,由於技術有差距,所以製冷量是不同的,製冷能力也是不同的。簡單說,同一間房,用好一點的空調,可能1匹就夠了,而如果用特別差的空調,就要用到 1.5 匹。
而這幾個問題,是商家一般都不會告訴你的,而且品牌越差的商家,越希望隱瞞這個點。他才不管你們家以後是冷是熱,他只管把空調賣出去。
怎麼辦,沒關係,我們只要看這個就一目了然
就是這個中國能效標示,多數朋友只知道從這個上面看出空調是否省電,1 級最省,3 級最費。卻忽略了下面的數字。
注意圖中劃紅線的地方,就是製冷量,這臺空調的真實的製冷能力。選空調的時候應該參考這個數字,而不是匹數。
一般商家給你說的幾匹幾匹空調,其實是製冷量的一種簡化表達方式。我做了個對比:
1 匹空調≈2200w~2600w 製冷量
1.5 匹空調≈3200w~3650w
2 匹空調≈4300w~4800w
3 匹空調≈6800w~7850w
這裡就是重點了,同樣一臺 3 匹空調,製冷量能相差 1000w,差出半個房間來。所以配置空調,一定要按照製冷量來搭配。
別以為按照製冷量來配空調是個多專業的事情,其實方法特別簡單,就是一個小學生的乘法公式:
每平米需要的製冷量 X 房間面積 = 這個房間的製冷量
但是房間面積容易確定,不容易確定的前面這個需求,因為房間不通,這個指標會產生劇烈的變化,咱們後文重點說的就是這個。
這一章,你就記住一點就行,那就是:
配空調,別看匹數,看製冷量。
如何確定不同房間的製冷量?
上面說了一個公式:
房間需要的製冷量=單位製冷量 X 房間面積
在一般家庭裡,這個「單位製冷量」的基礎為 150~180W/平米;
南方比較炎熱的地方,或者比較怕熱的人,建議選擇 180w/平米;
北方比較涼快,或者比較怕冷的朋友,建議選擇 150w/平米;
為了方便理解,我們以上海為例子,以 180w/平米來做測算的基礎。
比如一個 12 平米的房間,就會用一個 2000w 左右製冷量的 1 匹空調就可以。
但是我保證這麼配出來,家裡不同房間的使用效果就完全不同。
因為這是個標準經驗數值,是按照普通房間,3 米層高來計算的。
看懂能效標籤
好多空調商家會向大夥強調能效標籤,還會強調圖上藍色圈出來的這個數字,叫做能效比,這個數字越大,空調越好。
這句話本來是對的,但是我們看下面兩個標籤
第一張圖,能效比 3.46 是 1 級,而第二張圖 4.12 卻是 2 級。這是為什麼?
原因是定頻空調和變頻空調這兩個數字的計算方法不一樣。不能直接對比。
首先定頻空調使用的是單位時間的製冷量做測算的,所以是個靜態數據,國家標準如下:
能效數值越大越節能,另外還能看到一個點,就是 CC 越大,空調越不節能。CC 就是空調的製冷量,也就是說,越大的空調,越費。
而變頻空調,由於在使用過程中,空調的功率是不停變化的,所以如果用靜態數值,無法衡量準確,所以,變頻空調用的是全年的綜合效率來統計,也就是 APF 值。是個動態數據在全天的加成統計,更全面,更客觀。國家標準如下:
發現數值一下子大了好多,感覺更節能了,實際使用的時候,也的確是更節能更舒適,但由於統計方式不一樣,這個數據沒辦法和定頻的等級做直接對比。
而且同樣能看到,越大的空調,越不節能,這個沒有變化。
這裡總結一個簡單的說法,就是定頻的和定頻的比,變頻的和變頻的比。大空調和大空調比,小空調和小空調比。
總結一下這個小點,如何比較空調節能與否:
1. 定頻和定頻比,變頻和變頻比;大空調和大空調比,小空調和小空調比;
2. 先看節能等級,再看能效數值,和國標做對比就一目了然。
如何選購冰箱?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不推薦品牌,只說選購思路。
選冰箱無非幾點:
尺寸:關係到你家是否能放得下。
容量:關係到你能儲存多少食材。
製冷:選直冷還是風冷,關係到除霜,製冷速度、保鮮效果、維護成本、售後成本。
接下來針對這幾點告訴大家如何選。
一、首先是尺寸和容量的選擇。
冰箱的門款式決定了容量、尺寸。
冰箱有單門、雙門、三門、對開門、十字對開門、多門冰箱。
所有門款式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合與否。
接下來一一介紹:
1. 單門冰箱
單門冰箱主流容量在 40L-100L 左右,冰箱內會有一個小的微凍室,除了冷藏保鮮,也能滿足一定的冷凍需求。
這種機型的優勢在於售價便宜,價位集中在 40 0元-700 元之間,小容量也滿足日用,精緻小巧方便移動,搬家很方便帶走。
單門冰箱適合 1-2 人使用,比如單身人士、偶爾做飯的情侶。
2. 雙門冰箱
雙門冰箱的主流容量在 150L-250L 之間,也有少數產品容量可以達到 300L 左右。相比單門冰箱冷藏和冷凍容量大大提升。
這種機型售價集中在 1000 元-2000 元左右,優勢是橫向和縱向尺寸都不大,對家中擺放環境要求較低。
雙門冰箱適合預算不高的 3 口之家使用。
3. 三門冰箱
三門冰箱的主流容量在 200L-300L 之間,相比雙門冰箱多了一個中溫室。
這種機型售價集中在 1500 元-3000 元左右,優勢就是中溫室,中溫室的變溫幅度更大,可以更精準控溫。
舉個例子,如果你買了一斤龍蝦,放冷藏可能會壞,放冷凍又會不好吃,那有中溫室就好辦了。
中溫室可以在 -3℃-10℃ 之間調節,你可以設置一個精準溫度,不同品牌的中溫室控溫幅度不同,幅度範圍越廣越好。
要注意的是:有些三門冰箱的中溫室無法調節溫度,會是一個固定的溫度,比如 -5℃,這種機型不建議買,比較雞肋。
三門冰箱適合有一定預算,對生活品質有一定追求的 3 口之家。
4. 對開門冰箱
對開門冰箱主流容量在 400L-600L 之間,左邊為冷凍室、右邊為冷藏室。
這種機型價格跨度比較大,便宜的 2000 元能買到,貴的 10000 元不止,主流價位集中在 2000 元-6000 元。
對開門的優勢就是容量大,裝的食材多,開放式推拉門擺放食材也比較方便,此外看起來也比較有檔次,有一部分人買對開門就是為了看起來大氣。
對開門冰箱適合喜歡大容量的用戶。
5. 十字對開門
十字對開門冰箱主流容量在 400L-500L,如圖所示冰箱內分為四個區域。
這種機型主流價位在 2000 元-8000 元之間。
十字對開門的優勢是四個區域可獨立打開,每次開啟冷氣流失比較少,食物分區也比較清晰,對強迫症用戶來說非常適合。
但要注意的是:同容量的十字對開門實用空間不如雙門對開,同時因為十字開門,外觀設計很局限,各品牌機型外觀都差不多。
十字對開門適合對冰箱分區要求較高的用戶。
6. 多門冰箱
多門冰箱主流是 4 個門,容量在 350L-500L 之間,主流價位在 2000 元-8000 元。它頂部是對開冷藏區,中間是變溫室,底部為冷凍室。
多門冰箱除了 4 門機型外,還有 5 門和 6 門的,5 門機型會多一個急速冷凍室(熱的食物可直接放入),這種機型在 10000 元左右。6 門機型在 5 門基礎上還多了一個製冰室,但 6 門機型多為高端產品,價位在 20000 元以上。
如果你既看中大容量,又注重多功能,那麼多門冰箱是最好的選擇,你可以認為它是功能更全的對開門冰箱。
二、選擇適合自己的製冷方式
製冷方式關係到你是否要手動除霜,食物是否會串味,保險效果好不好(蔬菜會不會打蔫),另外製冷方式不同對產品價格影響也很大,這是重點,要做好筆記喲!
市面上的冰箱製冷方式分為:直冷、風冷、風直冷。
1. 先說直冷:
直冷就是有霜冰箱。
直冷冰箱靠蒸發器來製冷,製冷劑在蒸發器中流動,蒸發時需要吸收熱量,而蒸發器在冰箱內壁後面或者在冰箱裡面,所以會吸收冰箱中的熱量,從而讓整個冰箱降溫。
但有個問題,因為靠近蒸發器的位置溫度比較低,空氣中的水分會凝成霜,時間久了會形成很厚的霜層。
凡事都有利弊。
雖然有霜會比較煩,但直冷冰箱的保溼效果很好,而且因為冷藏室和冷凍室各有各的蒸發器,兩者是不連通的,食物不會串味。
為啥直冷冰箱單門和雙門機型居多,而且都是小容量機型。
蒸發吸熱雖然降溫速度快,可一旦冰箱容量過大,放入的食材過多,冰箱內熱傳遞就會受影響,降溫速度就會大大降低,冰箱內溫度不均勻,所以直冷冰箱都是小容量機型。
總的來說,直冷冰箱適合預算不高的用戶,雖然幾個月要除一次霜,但價位低廉,保鮮效果好,冰箱結構簡單,故障率相對也低。
2. 再說風冷
風冷冰箱就是無霜冰箱。
同樣都是蒸發器吸熱,但與直冷不同的是,風冷是通過風扇把蒸發器的冷氣送到冰箱內,在冰箱內形成循環。
風冷冰箱最大的優點就是不需要手動除霜,此外冰箱容量可以很大,因為反正都是吹冷風,容量大了也就多吹點風的事。
科普一下,實際上風冷冰箱蒸發器同樣會有霜,只是不需要人手動去除,霜都在蒸發器上,隔一段時間會被加熱管融化,融化的水一部分蒸發掉,一部分會流到冰箱底部的接水盤中。
誇完了該說說缺點了。
風冷冰箱最大問題是保溼效果差,因為冷風循環一次會帶走食材水分,這個水分跟著冷風循環到蒸發器時會有一部分凝成霜,這樣不斷循環就會導致大量水分流失,蔬菜容易打蔫。
此外還有個串味問題,因為風是在整個冰箱內部循環,這就導致你冷藏室放的剩菜味道會循環到冷凍室,冷凍室內放了海鮮,那海鮮味也會循環到冷藏室。
那怎麼選到保溼效果好和不串味的風冷冰箱呢?
這就要說到風冷冰箱的選購關鍵了,單循環、雙循環、獨立雙循環。
單循環就是 1 個蒸發器 + 1 個風機,通過風門電機的控制風道的進風橫截面來調節溫度,這種一般是低端風冷冰箱,有些品牌會宣傳變頻壓縮機和變頻風機,這只能讓你噪音小點,製冷效率更好點,但是串味、保溼差的問題解決不了。
雙循環就是 1 個蒸發器 + 2 個風機,這種一般是中端風冷冰箱,這種冰箱一般會宣傳雙循環,獨立不串味,但實際上還是一個蒸發器,只是說不需要風門電機了,通過兩個風機送風溫控會更精準,製冷速度更快一些,但串味和保溼差的問題還存在。
獨立雙循環就是 2 個蒸發器和 2 個風機,這種就是高端風冷冰箱了,循環系統真正的獨立,冷藏的風循環一圈回到冷藏室的蒸發器,冷凍的風循環一圈到冷凍的蒸發器,各回各家,真的的不串味;同時冷藏有了單獨的蒸發器,冷藏蒸發器表面溫度不需要那麼低了,冷風中的水被凝結的就少,保溼效果大大提升。
風冷冰箱的選擇比較複雜,看需求。
如果使用者主要是年輕人,放的多是水果、飲料、啤酒、糕點之類的,這種沒什麼味道,選擇單循環、雙循環都可以,看自己預算。
如果你家裡經常會有剩菜剩飯,或者經常蒸包子、包餃子放在冰箱慢慢吃,這種最好是獨立雙循環,要不然串味很頭疼。
那有人問了,我家飲食習慣會有剩菜剩飯,但我預算不夠怎麼辦?買單循環、雙循環機型也沒有問題,有味道的食物用保鮮膜包裝一下。
3. 最後說風直冷
風直冷的冷藏室為直冷,這樣可快速冷凍鎖水,避免食物水分流失。
而冷凍室則採用風冷,不用為結霜而苦惱。
聽起來確實完美,但這樣做冰箱成本會非常高,成品售價也很高,對於實際使用來說,消費者根本感覺不到質的飛躍,所以市面上這種機型很少,而且風直冷售後維修難度大,不建議選擇這種製冷方式。
上述三點就決定了你是否能選到適合自己的冰箱。
此外還有一個選購的關鍵點。
那就是售後,你要考慮品牌在你當地售後覆蓋率如何,是外包小作坊還是正經的經銷商負責售後。如今的大家電電子元件眾多,出故障是難免的,出了故障那售後是否能及時上門,上門後處理問題的能力很關鍵。
除了空調、冰箱,學生黨和租房一族在這個夏天也能買到提升幸福感的小電器,動手達人在家也可以做出清涼解暑的美食。
買得貴不如買得對,萬千知友支招,幫你選到合適的電器,輕鬆度過這個炎熱的夏天~
戳「閱讀原文」查看專題:夏天,能花錢買到涼快嗎?
13 日下午,杭州失聯女童遺體被找到
同樣是花錢「買服務」,為什麼要更尊敬老師?
女友讓我過戶婚前房子的一半給她,該怎麼辦?
襪子和內褲到底能不能一起洗?這件事男女有別
為什麼西瓜中間最甜?| 2 個關於西瓜的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