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形勢轉好,濟南的「夜」也日漸恢復,越來越多的餐館恢復堂食,商業綜合體陸續開張,街區也多了一絲「煙火氣息」。作為濟南夜生活的標配,從3月20日(周五)開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兵分六路,對濟南的24小時街區、夜市、燒烤店進行了探訪和直播,全方位展現濟南夜晚的煙火氣。進街區先登記有「儀式感」營業由晚8點延長至9點「濟南的夜回來了!」3月20日(周五)晚上6點鐘左右,屬於悅立方的時間到來了。三三兩兩的市民結伴而行,有說有笑地走進悅立方街區。悅立方是洪樓商圈近兩年湧出的「新貴」,解決了洪樓夜市東遷後洪樓商圈人氣不足的問題。
在疫情期間,悅立方一邊嚴抓疫情防控,一邊對租戶實行租金減免、推廣扶持,為復工復產做準備,2月26日恢復了營業,3月14日全面復工。「這一天等了好久。」市民小郭激動地說,悅立方裡有幾家餐廳,她之前幾乎每周都要和朋友在那聚上一回。「等待了兩個月,熟悉的街區終於回來了。」唯一不同的是,如今的悅立方「安全感」滿滿。進街區先登記,已經成了市民如今必備的「儀式感」。COCO的奶茶是不少人的最愛,橋頭排骨酥脆看的小朋友眼饞,但對於記者來說,悅立方的八色烤肉是往常加班後的好去處,想起滋滋啦啦的烤肉聲,就已經不知不覺地邁向了熟悉的三樓東北角。「這家店一直是我們三樓的銷售冠軍。」悅立方商業街工作人員劉先生說。 此時的這裡已有5桌客人在就餐,大家隔桌而坐。測過溫、消完毒後,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便可入座。由於疫情的原因,店員並未全部到崗,經理也在幫前忙後地烤肉。「我們現在一天會做四次全面消毒,針對疫情也特別做了如何安全就餐標識,貼於桌面。」八色烤肉濟南區域經理趙先生表示,悅立方的客流量本身是比較穩定的,但疫情期間多少有受一些影響。「現在我們店一般一天能接15桌客人,往常應該是在50桌左右。」但好在悅立方積極助力商戶復工,在官方微博、公眾號、抖音等為商戶們做推廣,「所以營收有在逐步恢復中,目前達到了50%左右。」在採訪中,不斷有客人前來就餐,不過面對8點結束營業的時間,顧客稍顯顧慮。「從3月21日開始,悅立方營業時間會延長到晚九點,並且是彈性閉店,如有客人就餐可延長到最後一位客人離開。」悅立方商業街工作人員劉先生說。
小吃店人氣回升一天到店三十多個客人現在悅立方雖然不比往常般的熱鬧,但還是有些商鋪門口排起了隊。「老闆,來2份蜜汁翅中,多放辣」、「好嘞,稍等會,馬上就好」晚上7點,悅立方商業街區2樓的一家名為豬兄弟炸肉鋪的小吃店門口,有不少顧客在排隊等候。老闆楊溪一人正忙得不可開交,一邊招待顧客、收銀點單,一邊下鍋油炸食物。如此忙碌的景象,放到前幾天,是楊溪無法想像到的。「我們是2月26號復工的,雖然正式恢復營業了,但是街區的遊客一直不多,店鋪的生意下滑的很嚴重。」在接待顧客的間隙,楊溪抽空對記者說,這一個月來,店裡營業額最高只有700元,而在此之前,最差的時候營業額也能達到2000元左右。另外,受疫情影響,大部分員工還未返崗,目前店裡只有楊溪一人值守。「到店消費的不多,主要都是外賣,平時我一人也能應付過來。此外,現在大家都還在觀望疫情形勢,重新招工也不太現實。」楊溪解釋。但是隨著疫情的逐漸好轉,楊溪明顯感覺到這幾天街區的遊客多了起來。「尤其是今天下午五六點的時候,連著來了十幾個客人,一直忙到了現在。」楊溪數了數,今天到店消費的客人將近有三十多個,是這一個多月來客流量最多的一天,「人多了好啊,說明咱這個城市正在慢慢地變回原來的樣子」。「她家做的很好吃,以前我經常來這裡買。」排隊等候的張先生笑著說,他剛下班就迫不及待地趕過來了,「好久沒吃到了,太想念這個味道了。」「我記得你,你來買過3次,你老婆來買過6次。」眼尖的楊溪,一眼認出了對方是常來店裡的熟客,「今天來幾份?還是老樣子?孜然味的,不要辣?」楊溪的反應讓對方感到十分驚喜,「對對,還是老樣子。你記得這麼清楚啊?」「我記憶力很好,來過幾次的顧客基本上都能記住。而且這些回頭客也代表著對我們家店的認可,當然得用心去記了。」 楊溪笑著說。「老闆,點單」「來了來了,這就來了」結束採訪後,在顧客的催促聲中,楊溪立馬回到了崗位上,繼續她那忙碌而又緊張的工作。
夜市重新擺上了小桌子商家也慢慢多了起來
「小夥兒,來點烤魷魚吧?」「套圈套圈,10塊錢60個!」3月21日晚上,在水屯北路的柳雲夜市上,接二連三的吆喝聲和滋滋冒油的烤串兒給泉城帶來了熟悉的煙火氣。李妮(化名)和丈夫經營著一家爆肚攤,兩口子老家在東北,這個春節他們沒有回家。「還好沒回家,要不然回來也麻煩了!」李妮的爆肚攤已經開了五六年了,從東北開到了濟南,他家的調味料獨一個味兒,肚給的又多又滿,料也可勁兒往裡放,積累了不少回頭客。「上月底夜市就開了,但是當時幾乎沒人,商戶出來的少,來的人更少。」李妮戴著口罩,手裡拿著個網子在滾燙的湯裡燙粉絲,邊忙活邊說,「每天都有人來給我們測體溫,而且當時都不讓在這吃,後面的桌子也不放。」李妮介紹,來買的人必須得戴口罩,而且如果不帶走要求在這吃的話,自己也不會賣給他。「都是為了安全嘛,為了自己安全,也為了他人安全。」快一個月了,隨著濟南疫情防控工作不斷向好發展,李妮也明顯的感覺夜市上的人越來越多了。「從我們重新擺上小桌子之後,我們就覺得人開始多了。」除了來的人多了,商家也逐漸多起來了,現在加起來已經有二三十家了。「現在濟南防控形勢挺好,昨天(周五)晚上天挺暖和,人來的真是不少。」爆肚熱乎乎的出鍋了,李妮把冒著熱氣的爆肚端到桌子上,快要溢出來的肚和濃稠的料汁兒噴香撲鼻。就在隔壁,烤魷魚的大叔嫻熟地拿著魷魚在烤盤上翻轉,魷魚和烤盤的滋滋啦啦的接觸聲音格外悅耳。夜市門口的奶茶攤子上,冰涼可口的炒酸奶也隨著春天的到來又成為了吃貨們的新選擇。套圈兒攤子上,有人花了一百多塊錢套了一堆小玩意兒,杯子、工藝品堆得滿滿當當。夜市上,此起彼伏的燒烤聲、吆喝聲、聊天聲不斷。這口美味,這些快樂,大家都期待了太久。燒烤店由外賣變成了堂食 晚上11點仍有食客進店如今,燒烤店已經放開堂食,久違的煙火氣又來了。「這都兩個月沒吃燒烤了,今天我專門約著同學過來吃烤腰子。」3月21日晚上,濟南市民劉先生來到老金燒烤山大路店吃到了盼望已久的燒烤,他說他沒想到自己吃頓燒烤還有些激動。進入老金燒烤山大路店時,劉先生接受了體溫測試,並掃描健康易通行二維碼進行信息登記。 「疫情還沒有過去,這些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吃燒烤才能吃得放心。」在餐桌旁落座以後,劉先生才放心地摘下口罩,拿起菜單點餐。由於是周末,在老金燒烤山大路店內堂食的顧客不少,每張餐桌的距離都在一米以上。「以前,我們能擺放70多張桌子,現在減少了一半,就是要確保的顧客之間的間距。」店長付英娟說,他們店在放開堂食以後疫情防控措施一點也沒含糊,不僅餐桌之間保持間距,他們還為顧客準備了公勺,鼓勵分餐制。據了解,老金燒烤山大路店每天都會用84消毒液消毒,所有員工都要測量兩次體溫,員工在店內都會佩戴口罩。「現在疫情還沒有結束,仍然要做好防控措施。」「剛烤出來的燒烤會裹上一層錫紙送到顧客家中,這樣顧客宅在家裡也能吃到正宗的燒烤。」付英娟介紹,他們店在放開堂食之前通過「外賣」方式「自救」,這種「外賣」模式持續了一個月左右,總來銷量還行,卻比不上堂食。「在家裡也能自助燒烤,但是沒有坐著馬扎圍著方桌吃燒烤有『感覺』。」現場一位市民說,燒烤店開放堂食也釋放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的信號,「吃貨們」的福利來了,不過他仍然會做好自己防護工作。而在和平路南側一家小型的燒烤店,記者進店前也要測量體溫,還要留下自己的詳細信息,比如姓名、手機號、身份證號以及居住地址等。進店的食客都自覺隔著桌子,上座率能達到六七成。記者在店內注意到,直到晚上11點仍有市民進店吃燒烤,12點半仍有食客「意猶未盡」。(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任玉停 趙卓琪 夏侯鳳超 程凌潤 孫雨楊 劉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