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州妻子範瑋琪,因為失言隱身幾個月,再次現身後變「範胖胖」。
近日又被揭P圖下手太重,天花板、窗戶倒影全歪了,引起熱議。
網友留言讓她深受感動並有激勵效果,於是她決定重拾運動習慣,不忘以「懶散退散吧」替自己打氣。
然而2張踩飛輪照竟被網友「抓包」,不僅出現天花板歪斜的狀況,連倒影中的窗框也都歪七扭八。
顯見變胖的範瑋琪為了美美入鏡,免不了得靠P圖,遭網友調侃「這個室內設計師算是個人嗎」。
也有熟悉她的網友說:「這還是範瑋琪嗎?這是一個人嗎?」。
現而今,P圖不算什麼,尤其是娛樂圈的女明星們,不修圖絕不發布。
但是,P圖也只能發在網絡社交圈,身處現實社交之時,「肥胖」如何P圖?
可是,誰都知道減肥瘦身後能變更美,可是為什麼科技公司還是開發瘦臉瘦身的效果科技呢?
從來就是有市場的事物,才會受歡迎。所以那麼多人,都在減肥路上「掙扎」。
可是,為什麼有人說,減肥很容易,但是依舊有那麼多人覺得減肥難?
似乎肥胖問題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但是在權威機構那裡:減肥真的很難!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有關數據顯示,全世界的肥胖人數每年都在增加。
相比較上世紀,本世紀的肥胖人數已翻了一倍以上。而且肥胖跟愛滋病、癌症並稱為21世紀世界醫學界的三大難題。
看到這裡,你覺得減肥還很容易嗎?可減肥為什麼這麼難呢?
在醫學上,肥胖會帶來很多健康問題,高血壓、脂肪肝、高尿酸血症、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等一系列問題。
與普通有健康問題的患者不同,肥胖者身上會同時出現多種健康問題,所以一般叫叫「X症候群」。
而叫症候群的意思即為,問題較為複雜,甚至有時候都無從下手。所以醫學界對肥胖者」一患多病「機制仍不清楚。
專業點說,減肥就是通過改變體內一系列的生化反應過程來影響脂肪的合成和分解。
然而,我們的身體是一個有機整體,所以在減脂過程中,必然會影響到其他的代謝過程和其他系統的工作方式。
所以這一部分因為肥胖,而引發其他健康問題的肥胖者的減肥過程,必定是很難的。
而還沒有因為肥胖問題帶來其他健康問題的肥胖者,為什麼減肥也會比較難?
首先了解一下,體脂肪怎麼來的?
體脂肪可以分成3種,是人體必須的能量來源,也具有護器官的功能,不能缺乏但是也不能過多:
內臟脂肪:在腹部、胃腸的脂肪,從人體外觀無法看出脂肪的多寡。保護內臟、協助器官固定位置。內臟脂肪過多,影響健康甚大。
皮下脂肪:佔全部脂肪80%以上,包括:臉、手臂、臀部、腿…等遍布全身。保暖、提供與儲存能量、維持生理機能。皮下脂肪過多會產生大家最在意的「肥胖外型」。
血脂 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從人體外觀無法看出脂肪的多寡。血脂過高,就容易引發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臟病變。
而不管是哪一類脂肪,都是靠吃進的食物和熱量來決定是否累積,吃足且不超過自己每日最大消耗熱量/TDEE通常是不容易囤積過多脂肪的。
如果每天吃超過TDEE的熱量,多250~1000大卡,每周會增加約0.2公斤~0.9公斤(變成肌肉或脂肪得看運動訓練和食物類型而定。若不運動,多的熱量就是脂肪) 。
看到這裡,我想你也應該知道如何「減少體脂肪」了對吧?」肥「從口入,「吃」就是增加體脂肪的關鍵點。
所以,減肥就要減少熱量攝入。很多人第一個念頭就是少吃,這不是完全錯誤。
但是用錯方法,恐怕會讓你越來越肥,而且是」方法不對,傷害加倍「。
比如大部分人會用到的節食減肥,如果方法不對,導致的結果就是反彈,甚至會造成厭食症。
而合適的節食減肥過程中的熱量差比如是500大卡左右,這個數字較難控制。
因為不管是食材、烹飪方式、調味等,只要選擇不慎都會增加不少的熱量。
過多可能影響減脂效果,過少就屬於」過度節食「,對健康百害無一利。
此外,還有很多習慣,是」減肥大業「的絆腳石:
1.不注重營養均衡
2.為了好情緒胡亂吃
3.時常喝酒
4.每天都要喝一杯拿鐵
5.水喝太少
......
然而,你以為這些習慣只是習慣而已?如果要改掉這些習慣,你知道有多難?
事實上,減肥難,難在自己對自己的態度,難在自己如何說服自己,讓自己平安的度過各種複雜的情緒。
比如,當你看到某一個勵志的減肥例子後,決心開始減肥。
體重秤買好了、不瘦絕不改頭像的誓言發了、運動計劃、減肥餐食譜都制定好了......
雄赳赳氣昂昂,開始跟肥胖「死磕到底」了,兩軍對壘,必有輸贏,僅是時間問題而已。
然而,問題就出在了這段時間上,出現在這段時間裡自己的「意志力」。
如果追求快(上面提到的節食同理),必定會造成「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短時間內體重掉的很快,似乎要勝利了。
但是「敵人」在暗地裡摩拳擦掌,只要你稍微一放鬆,就會扳回一局,甚至會讓它「大獲全勝」——反彈,導致最終的全面潰敗,繼而對勝利再不抱任何希望,自暴自棄。
當然,如果足夠聰明,短時間內減肥之後,改變策略,進行「堵漏保收」政策,讓自己的身體逐步的適應更健康、更舒適的環境(飲食、運動、生活習慣)中,防止反彈。
然而,研究證明,幾乎大部分在短時間內減肥有效的人,後來必定會反彈。這就跟在減肥過程中的「意志力」有關。
意志力本身就像是一塊電池,都是會有幾近枯竭的時候。當意志力消耗差不多的時候,身體就會啟動」保護模式「,讓身體「休息」。
比如在在減肥過程中,必定是從改變飲食開始,很多人都會選擇少吃。
但是當你改變自己飲食習慣的時候,就是跟自己的大腦「對壘衝突」的時候。
這個時候就是周伯通的「左右互搏術」一般,自己跟自己對抗。
少吃的想法(內心的意志力),和想吃的食慾(大腦的意志)「互博」,就看哪一方的意志力更強。
而基本都是大腦的食慾獲勝,因為心中少吃的想法,是來自於自己減肥的動力。
而大腦中的食慾似乎是渾然天成的一股力量,它無需用更多的能量來支持自己的意志力。
所以,當你少吃的動力來源一旦示弱,就會導致減肥失敗。
而且,只要雙方的意志鬥爭越激烈,後期越容易暴飲暴食。
所以,看到了嗎?不管是運動還是飲食,其背後都有複雜的心理活動。
而我們日常說中,除了要用意志力來減肥,還需要應對工作壓力、生活的苦楚等等。
意志力可謂是「捉襟見肘」,所以很多人會說,減肥什麼的,就是有錢有閒的人才做的。
既然減肥這麼難,那就不減肥了嗎?
當然要減肥,不僅是為了好看而已,更為了健康,年輕態!
我們既然知道,減肥背後其實就是心理活動,那麼可以從心理開始一點一滴的改變自己。
比如不要給自己設定過高的期望,更不要對自己太苛刻。
在改變飲食的時候循序漸進,先選自己喜歡吃,且對減肥有幫助的食材,比如各種新鮮的蔬菜,各種新鮮的瘦肉類食材。
此外,慢慢的減少引發肥胖的食物的攝入。從每天一罐可樂,改為3天、5天、7天......,一直到不會渴望喝可樂為止。
而且,要學會給自己貼標籤,暗示自己是一個運動達人,喜歡運動。
要對自己說:太棒了,又提高了自己的心肺耐力、又提高了肌肉含量,又促進了一次血液循環,又健康了一點......,諸如此類積極的理由,更有說服力。
請記得,在減肥過程中,與其多吃的時候自責,還不如坦然一點,自己溫柔一點,善待自己,更容易減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