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障礙:為什麼聰明人更容易被騙?

2020-12-21 小飛學長

1

你正在開一輛電車,突然發現前面不遠處的軌道上有5個人,另一個軌道上也有一個人。此時你已經來不及停車了,你只能往這兩條路都有人的一條開過去,你會怎麼選擇?

另一個問題,你正站在一個天橋上,過山車上有五個人,突然剎車失靈,你如果把身邊的那個陌生胖子推下去就可以讓過山車停留下來,那五個人就可以活。但不幸的是,這個胖子就沒了。這時候,你會怎麼選擇?

第一個是著名的「電車難題」,第二個是著名的「天橋難題」。你的答案是什麼呢?

電車難題屬於親身難題,設計較少的個人困境,人們在做決定之前會壓制情緒;而天橋難題屬於非親身難題,涉及較多的個人困境。

但在試驗中,被試給出的答案和自己的行為完全不不一樣。事後,人們的回答竟然是「思考時沒走腦子」。

人們為無意識行為虛構解釋理由的傾向,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阻礙認知方式發生改變。

而這,就是本能衝動與意志力:深思熟慮後的戰敗

即使你心中已經有最價值化的答案了,但你的行為,卻和你想的不一致。沒有使得價值達到最大化。

就像減肥一樣,看到一個誘人的高脂肪食品,明明知道自己需要控制,但仍舊沒禁住,吃掉了。心想著從明天開始。

但是,「明天,你將面臨與今天相同的掙扎」

2

以上的問題,是由於人的認知障礙造成的。

認知障礙分為兩種:

第一類,心智程序缺陷。(科學性思維規則的缺失)

第二類,汙化心智程序。(概率思維規則的缺失)

在解釋什麼是心智程序缺陷之前,先來解釋一下什麼心智模型。

認知科學家將人的心智分為三重模型,即自主心智、算法心智以及反省心智。(三重心智模型,推薦閱讀:缺少這個底層邏輯,聰明人也會做蠢事)

由於人類長期的生物進化,人的大腦已經習慣於傾向那些簡單的東西,而不願意考慮那些複雜化的問題(那時候缺少食物,大腦思考需要消耗人體大量的能量)。也就是人的大腦中存在一個認知吝嗇鬼。它主要表現為默認自主心智、焦點偏差以及壓制失敗。

具體是什麼呢?認知吝嗇鬼,是指大腦在使用認知資源時極為吝嗇,喜歡走捷徑。如簡單歸因,鮮活性效應,屬性替換。

舉個例子,相較於飛機墜毀和車禍,你更擔心哪個呢?

或者換句話說,你聽到哪個的時候更害怕呢?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的答案是飛機墜毀。當然,在這之前,我的答案也是如此。

為什麼呢?因為飛機墜毀後各大媒體都會大肆報導,在頭版頭條上有著這樣那樣真相解密,讓你不想看到都不行。而全國乃至全世界,每天都有那麼多的車禍意外事故發生,也沒見得報導多少。

因而,飛機墜毀這一可怕事件在我們的大腦中就有了鮮活性效應,我們一想起來就感到害怕。我曾經也在想,這傢伙(飛機)得多危險吶。

再比如,你出門在外,父母擔心的不是你遇到什麼車禍啥的,而是提醒你要注意哪些犯罪分子。他們不知道的是,發生車禍的概率是遭遇犯罪分子概率的100倍之多。這同樣是因為鮮活性效應在起作用,因為大腦更容易記住那些能帶來刺激的東西。

記憶的峰終定律嘛。它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研究提出的。

再比如,什麼是屬性替換?當人們需要評估屬性A時,卻發現評估屬性B更容易一些,於是就改為評估屬性B。

簡單來說,屬性替換就是用簡單的問題,替換難題。

這樣的做法明顯是有問題的。但是,大腦這個認知吝嗇鬼喜歡呀,因為它就是喜歡走捷徑,幹不費力的活。

3

前面提到了「心智程序」,那什麼是心智程序呢?

心智程序,是指個體可以從記憶中提取出的規則、知識、程序和策略,以輔助決策判斷和問題解決過程。

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當你進行決策判斷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你頭腦中的自主心智、算法心智以及反省心智共同起作用,力圖給出一個最優的方案。

此時,算法心智和反省心智佔得比例比較大,後兩者通常都是要去抑制自主心智的運行。因為大腦的認知吝嗇鬼會影響信息的處理過程。

但是,在人類會存在不同種類的心智程序缺陷問題,以至於在做決策的過程中,往往會壓制失敗

大腦對易得性的偏愛影響了我們對概率的正確估計判斷。

比如,你朋友向你吐槽說某某餐廳的飯菜垃圾,恰好是你沒有去吃過的一家,這以後你還會去嗎?

肯定是心裡會犯嘀咕的吧。

一天,你在某個地方辦事,剛好遇見這家餐廳的老闆,老闆說怎麼沒看見你去我家吃飯呀,95%的人都覺得好吃呢?

這時候你會怎麼想,會去嘗試嗎?

在做選擇之前,需要考慮的一點是,什麼樣的人會去評價飯菜。你吃飯有評價的習慣嗎?好吃,我可以給朋友推薦,而且下次我還會再來。不好吃,就這一次,再無下次,你也沒那時間去評價,對吧?

那什麼樣的人會去評價呢?和老闆熟悉或認識的人。他的基數為什麼會這麼大呢?評價的人多嗎?

假如5個人去吃飯,有1個人說不好,那好的基數就變成了80%。要知道,在競爭激烈的餐飲行業,這樣的店,基本上就死了。

要知道,某些來路不明的概率是會誤導人的!

別忘了,數據也可以撒謊。

4

剛剛過去的雙十一、雙十二,你屯了多少東西呢?

因為打折,因為促銷,因為一年只有一次,不少人都剁手了。

確實,有的東西在這幾天比往常要便宜,但有的東西卻不盡然。就拿我加在購物車中的那些書來說吧。在活動之前,上面的價格是74元/本,雙十一打折,價格飆升到85元/本,打折下來後74元/一本,當然有的店賣到72.9元。

不得不說,發現這個現象挺有意思的。因為那幾本書在購物車中有大半年了,價格也是在漲漲跌跌,偶爾打開,會告訴我降價了多少,但漲價卻不說。

但不少人卻在這些節日裡紛紛剁手,因為便宜嗎?

不是,因為中了圈套。框架效應

什麼意思呢?丹尼爾·卡尼曼認為,框架的基本原理是對給定表達方式的被動接受。

上面提到的降價、打折,我們往往比平時花銷得更多。框架效應造成了視角轉移,讓我們只盯著「優惠」,如得了額外津貼後,你存儲的錢卻不增反減。

框架效應是理性障礙的主要來源之一。認知吝嗇鬼是框架效應背後的始作俑者。

除此之外,還有一條特別特別需要你留意。我方立場效應。

廢話不多說,直接上代碼例子,有一天,美國安全部部長宣布中國手機會盜取信息,禁止在美銷售。

你會怎麼看?

接著,中國安全部部長發表鄭重聲明,說美國牌手機盜賣用戶資料,將予以查封,禁售。

你又怎麼看?

當然,結果都會出現「我方立場偏差」。

我方信息加工:反正都是我贏

為什麼呢?克莉迪亞·法恩在《大腦裡的8個騙子》一書中有很好的解釋:

「如果一切都可行的話,大腦會以最適合你的方式解釋問題。」

的確,從他人立場考慮問題,是很耗費認知資源的一件事,但採用我方立場信息加工方式所需付出的代價,有時會超出我們的預期。

因為我方立場加工,是很多非理性想法和行為的根源所在。

比如光環效應、自我服務歸因偏差(成功時歸因於自己,失敗時逃避責任),過度自信等。

簡單談談過度自信,過度自信稱為「計劃謬誤」。

所謂計劃謬誤,是指人們常常會低估自己完成某項任務(比如一篇優秀的論文、完成當年的稅務表格、完成一項基建項目等)所需的時間。

你原本以為只需要半小時搞定的作業,但其實當你做完的時候,已經過去兩小時了。你太高估自己了。

除了以上的心智程序缺陷之外,另外一個關鍵的心智程序缺陷是忽略備選假設。

其原因在於,人們天然的思維傾向是尋找證實假設的證據,而非證偽的證據

人們太過於關注證實、確認規則。

批判性思維的養成,就是讓我們去對一個命題進行「證偽」,從不同的視角圍攻它,而不要僅關注事物的一面。這樣才更有利於決策和問題的解決。

5

最後,再來談談汙化的心智程序。

歷史上,包括現在的社會仍然存在各種各樣的騙局,而且都是一些聰明人,高學歷人才做的事。如傳銷、金字塔騙局、龐氏騙局、「殺豬盤」、徵婚騙局等。

來看個例子,在20世紀90年代,阿爾巴尼亞這個國家的2/3的人都陷入了金子塔傳銷騙局中,大部分人傾家蕩產,連政府都垮臺了。

金字塔傳銷騙局的架構是:由所謂某項「投資」或「買賣交易」之辦法推廣組織,利用指數(3=9,3=27…)的增長方式,賺取加入這些辦法的新成員所繳納的費用,牟取暴利。

用新加入的成員的錢去付給先加入的利息。這樣的空手套白狼,最終就會導致整個系統崩盤。

而且,你會發現從事這些的人都是一些高學歷的人,他們的智商不夠嗎?不是的,是因為他們的心智在進去的某一時刻受到了汙化,產生了錯誤的信念。

正如心理學家基思·斯坦諾維奇在《超越智商·為什麼聰明人也會做蠢事》一書中所提到的:「如果一個人有兩個大腦,他會加倍愚蠢」

因為,在高智商人中,更容易產生如下這些:

「錯誤信念之島」

「知識隔離效應」

「知識投射現象」

同樣也可以用作者在《機械人叛亂·在達爾文時代找到意義》這本書中的一個詞,「模因」來解釋。

所謂的模因,也可以認為文化基因。「模因是一種能夠自我複製的文化片段,可以從一個大腦進入另一個大腦。模因通常對他的寄生主很好,但有些模因對會像病毒一樣潛入我們的大腦,讓載體無數次地傳播自己」

例如,通常所說的「洗腦」這個詞,描述的就是一種被模因感染的載體狀態,載體失去了對自己的控制權,徹底變成了模因的傀儡。

也就是說,模因:「能夠傳播的信念,未必正確,也未必有利於傳播者

當然,此時你所看到的,我所寫的,都是模因。都需要你自己來判斷,包括質疑、評估以及之後的接受還是拒絕。

有什麼避免避免汙化心智程序的策略嗎?作者在書中提供了以下幾條:

1)避免安裝可能對你(宿主)產生生理傷害的心智程序。

2)關注影響你目標的心智程序,確保它不妨礙目標選擇的多樣性。

3)關注同認識世界相關的信念和模型,尋找並安裝正確的心智程序,也就是真實反映世界的心智程序。

4)避免拒絕對自身進行評估的心智程序。

斯卡德和卡尼曼說:「你關注的重點,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重要

當然,認識認知吝嗇鬼的三大特徵或許對你也有幫助。

第一,默認自主心智加工方式。

第二,帶有焦點偏差的連續性聯結認知。

該特徵指的是進行類型二加工時的過度節省傾向。過度節省認知資源致使備擇世界模擬或是成完全析取推理過程失敗。

相關焦點

  • 《超越智商》:為什麼聰明人也會做蠢事
    為什麼很多聰明人也缺乏理性呢?這是源於認知吝嗇鬼經常使用的三種詭計,即大腦為了節省認知資源,避免思考而使用的策略:生動鮮活性、框架效應和我方立場。理性障礙1、個體在信念形成、判斷信念一致性 ----理性障礙2、根據目標採取行動等方面遇到困難 -----行動障礙認識這些理性障礙的原因、表現和解決方法,能夠幫助人們提高理性,正確決策。
  • 王一博是一個低調,有自己的思想和認知的聰明人,眼神很堅定
    王一博是一個低調,有自己的思想和認知的聰明人,眼神很堅定一博知世故,但不願世故。他本可以世故,圓滑,迎合,不拒絕,但他不。怎樣在做自己的同時又不讓別人不適,怎樣在不迎合的同時又不讓別人尷尬,一博做出了榜樣。
  • ​卒中後認知功能障礙,你掌握多少?
    原創 Liny 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整理自瑞金神內教授辛曉瑜《小卒中與卒中後認知功能障礙》講座目前卒中後認知障礙已經成為當今國際卒中研究和幹預的熱點,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卒中後認知障礙發病率日漸增高,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 如何像聰明人一樣思考?
    總的來說,聰明人的秘訣在於——他們有一個更優的「認知框架」,他們不會局限在框架之中思考,而是會先思考框架本身。這也是深入認識事物本質,作出更好決策的根本方法。今天文章探究的點也在於此——如何像聰明人一樣思考,讓心智獲得自由。你會發現,自己一直以來的煩惱,都是被某些「框架」,所束縛住而已。我以前帶團隊的時候,有一個習慣。
  • 為什麼你總是進步比別人慢?影響我們做成事的兩大思維障礙
    而這些常見的現象,其實背後反映著我們的一些思維障礙點。好的思維模式有助於我們更好做成事的,但是有一些思維障礙是阻礙我們做成事的,而且有些思維障礙是幾乎每個人都存在的。如果你能比大多數人了解這些思維障礙,你會更容易做成事、獲得的成長更快!
  • 認知失調與確認偏誤
    認知失調的觸發,是行為和自我形象不符;認知失調的結果,是產生一個幻覺。 乍聽起來你可能覺得認知失調是個罕見的現象,誰整天產生幻覺啊?其實不然。認知失調非常非常常見,我們整天都在產生幻覺。 比如有些老人花高價買了不靠譜的保健品。
  • 為何抑鬱症會感到記憶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認知障礙呢?
    他在自己微博中描述的抑鬱症非常形象,除了不開心沒欲望,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衰退等都讓他無法承受。那為什麼抑鬱症會出現反應慢、記性差、注意力不集中?我們所說的抑鬱症患者的反應慢,記性差,注意力不集中,其實都可以歸結為認知功能障礙,大約三分之二的抑鬱症患者可能出現認知功能障礙,尤其在首次發作的病例中,有26%的患者存在嚴重的認知損害[2],可以說患者的社會功能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損害。
  • 聰明人的10個特徵
    然而,除了這些的老一套認知觀念,還有很多聰明的人,他們有著與我們所認為的完全不同的興趣愛好。以下十種或許曾被你忽視的現象你若具備說明你真的超級聰明。1、好奇心如貓雖說好奇害死貓,但在歷史上,好奇心幫助激發了許多關鍵性人物。
  • 誰是聰明人, 聰明人的十大特徵.
    ——西塞羅如果你具備以下特徵你很可能就是一個聰明人。一,聰明人更善於傾聽,多聽善聽更容易變聰明。傾聽是人的本能,通過傾聽來接受外界的信息;傾聽是你了解認識這個世界的重要途徑;嬰幼兒就是在傾聽中漸漸地成長起來。二,聰明人有更恰當的溝通方式。
  • 現在聰明人為什麼只喝散酒
    聰明人只喝散裝的酒?為什么喝幹酒的人真正了解葡萄酒?免費自產自銷,放心喝,我這是純糧酒!純穀物怎麼了?酒不是穀物釀的嗎?為沒有困住別人而自豪?就像買羊肉片一樣,店主說,放心吃純羊肉吧!這是羊肉。純羊肉有什麼不好?因為真實,也驕傲!一種最基本的變成稀罕的!真正的交易。
  • 「囤積症」被確定為一種心理障礙,以及,固執的人更容易判斷失誤
    他們通過一項實驗發現,「教條主義(固執)」本身,與基本認知過程有關。下一步他們計劃尋找固執者的「潛在認知算法」,看看有哪些因素可驅使其改變。英國愛丁堡大學最近發表在《eLife》的一項研究顯示,嬰兒的大腦發育可能受到母親在懷孕期間承受的壓力水平的影響。與過往一些主要通過問卷調查的研究不同,這項新研究首次使用一種客觀的測量方法——測量母親的皮質醇水平。
  • 為什麼午睡的人更容易成功?
    愛午睡的人,睡商高,因為懂得精力管理,會休息的人,才更容易成功。
  • Tau蛋白導致認知功能障礙的研究進展
    目前Tau蛋白的翻譯後修飾對認知功能障礙的作用並未完全闡明。然而,現已證實單獨的過度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能分別誘導或消除Tau蛋白的功能,且每種Tau病變中均有過度p-Tau,說明不同的修飾均可能涉及到過度磷酸化 。 3.1.1 磷酸化修飾及其調節正常腦組織中每摩爾Tau蛋白包含2~3 mol磷酸鹽,但認知功能障礙患者腦中有2~3倍的p-Tau  。
  • ...膳食補充芝麻素對APP/PS1轉基因小鼠認知障礙的改善作用及...
    本期介紹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劉學波教授研究團隊發表在《中國食品學報》第20卷第6期特邀報告欄目上的文章《膳食補充芝麻素對APP/PS1轉基因小鼠認知障礙的改善作用及機制》。芝麻素是我國重要油料作物芝麻中的木脂素類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抑鬱等多種生理功能。
  • 活動回顧|《記憶的橡皮檫》認知障礙公益專題系列短片放映儀式暨...
    ▲ 活動現場 Oscar/攝今年10月是全國第十一個敬老月,10月16日,佛山市關愛認知障礙症協會聯合廣東宜友養老護理產業管理有限公司、佛山頤樂康泰文化產業有限公司、佛山市體育彩票中心舉辦《記憶的橡皮檫》認知障礙公益專題系列短片放映儀式暨老年健康知識專題分享公益活動
  • 認知障礙 | 遠離認知症,這36個方法鍛鍊大腦!
    -17-判斷自己是右腦型還是左腦型右腦適合對圖像、空間、音樂等信息進行處理,直覺和綜合判斷力強,同時具備信息合成、整體認知等能力。右腦發達的人通常擅長美術、音樂,但對數學感到頭疼。-19-吃薑黃薑黃是一種調料,也是咖喱中常見的香料,其內含的薑黃色素有助於預防認知症。
  • 聰明人和笨人的區別
    賈伯斯說:我特別喜歡和聰明人交往,因為不用考慮他們的尊嚴。聰明人沒有尊嚴嗎?不!賈伯斯潛臺詞是:相比於尊嚴,聰明人更關注自己的成長,時刻保持打開的心態。而不是為了捍衛「尊嚴」和面子,想方設法證明「我沒錯,我是對的」。
  • 「囤積症」被確定為一種心理障礙,以及,固執的人更容易判斷失誤|WEEKLY
    他們通過一項實驗發現,「教條主義(固執)」本身,與基本認知過程有關。下一步他們計劃尋找固執者的「潛在認知算法」,看看有哪些因素可驅使其改變。英國愛丁堡大學最近發表在《eLife》的一項研究顯示,嬰兒的大腦發育可能受到母親在懷孕期間承受的壓力水平的影響。與過往一些主要通過問卷調查的研究不同,這項新研究首次使用一種客觀的測量方法——測量母親的皮質醇水平。
  • 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成功舉辦「2020年八桂認知功能障礙研究進展...
    為提高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醫聯體各單位醫務人員對認知障礙領域診治規範及前沿共識的理解及認識,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於12月4日-5日,舉辦了「2020年八桂認知功能障礙研究進展學習班」。目前,由於社會老齡化的進展,痴呆的高患病率和高發病率,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與此同時,痴呆的診療水平在不同的醫院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希望通過此次培訓能夠提高醫務人員對認知障礙的認識,使參會學員獲得更多認知功能障礙診治的相關知識。此次學習班邀請了多名區內外著名專家進行授課,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10餘家醫聯體單位共100餘名代表參會。
  • ...認知學習的特點;進化心理學的理論基礎和模型;學習障礙的臨床表現
    認知學習的特點認知學習是指以認知加工過程為對象的學習。通過認知學習,可以提高個體的認知能力。認知學習與學校教育和個人能力發展的關係非常密切。認知學習的特點主要有:(1)認知學習的特異性與非特異性一方面,認知學習表現出學習的特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