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女性一直都是弱勢群體,雖然她們也有頑強的意志、堅不可摧的信念。但是不可否認,每當災難發生的時候,特別是戰亂時期,女性都是最無力自保的人。
以靖康之變為例,金人攻破京城,擄走的人除了皇帝臣子,後宮妃嬪,還有大量的民女。她們在金人的魔爪下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很多人都因為不堪折磨而死。真是活著是恥辱,死了也屈辱。
今天要介紹的一首詞,詞的作者就是被金人擄走的一位平民女子,她用一首詞記錄下女性內心的悲哀。
減字木蘭花宋代:淮上女淮山隱隱,千裡雲峰千裡恨。淮水悠悠,萬頃煙波萬頃愁。山長水遠,遮斷行人東望眼。恨舊愁新,有淚無言對晚春。
公元1222年左右,金人再度南侵,《續夷堅志》記載,金人此次南侵擄走大批淮上良家婦女。
此詞的作者應當就是被擄的淮上女子,她被掠北去時,在旅舍的牆上題下這首詞。女子沒有留下自己真實的名字,而是自稱「淮上女」。或許,她想表達的是所有被俘女子共同的心聲,這首詞不是她一個人寫出來的,是所有女子一起完成的。
這首詞描寫了女子被擄去的沉痛和對故國家鄉的思念之情。字字都是對家鄉的眷戀和對敵人的仇恨。
詞的上闋寫離開祖國時心情的沉痛,一「山」一「水」形成對照。千裡雲峰,萬頃煙波,祖國的山水多麼壯麗,它們是我的驕傲。曾經有多少驕傲,如今就有多少悲痛。隱隱的淮山,綿延千裡,承載著我連綿不斷的恨;悠悠淮水,茫茫萬裡,寄託著我揮之不去的愁。「千」和「萬」兩個量詞加強了悲痛的氣息,令人讀之悲痛欲絕。
詞的下闋寫思鄉之情。人雖然向西行,心卻一直向東。
山高水長,我們離家越來越遠,對家鄉的思念卻越來越重,一步一回頭向東望去,山水擋住了視線,再也望不見家鄉的一草一木。
天涯淪落,何時能回到故鄉的懷抱?這一去,也許是永無歸日了,
是誰給我帶來今日的痛苦呢?是金人,天殺的金人啊,為什麼要來擄掠我們的財貨,殺害我們的百姓。舊仇新恨加在一起,實在是「此恨綿綿無絕期」。一個弱女子,國讎家恨面前是那麼無力,一腔悲憤無處、也無人可以傾訴,只有和著淚水忍聲吞下這時代加給她的深重災難,有淚無言。
通過這首詞,我們可以對這個女子略知一二。
她能夠寫詞,是有知識的女人,戰亂之時能夠寫詞表達情感,應該是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女子能夠讀書識字,她家世應該不錯,或許是鄉紳之家的女兒。
面對災難,她沒有大哭大叫,也沒有嚇得畏畏縮縮,最悲痛的時候也只是有淚無言,她應該有著良好的教養。即使到了金人面前,她也會保持自己的尊嚴,不卑不亢。
她應該也是一個有著家國情懷的女子,柔弱的外表下是錚錚鐵骨。
這樣一個女子,如果沒有這場災難,她會有安定富足的生活,會活得讓人羨慕,然而在災難面前,她也只能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了。
時也,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