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臺媒報導研究人員終於找到了聖經裡著名的淫城「索多瑪(Sodom)」。考古學家找到的遺址據說跟聖經裡的罪惡之城索多瑪像極了。
聖經裡的故事是這樣的:
造方舟的諾亞有個名人後代叫亞伯拉罕,也就是以色列猶太民族的祖先,他是上帝的忠實追隨者,在歷經諸多考驗後,被上帝大大賜福,在迦南美地建邦立國聲名顯赫。
然而跟著亞伯拉罕的日子還是比較不自在,亞伯拉罕侄子羅得在老婆的唆使下,決定跟他叔分道揚鑣,前往物產豐饒的中東大城索多瑪,成為一名光榮的「索漂」。可那裡的人很墮落,天天挑戰上帝底線,沒事就淫亂、強姦,尤其喜歡同性隨意做愛,行不法的事情。上帝痛徹心扉忍無可忍,決定抹殺掉這座淫城和它旁邊的另一座罪惡城市蛾摩拉。
亞伯拉罕急壞了,祈求上帝對侄子還有那座城網開一面。上帝答應只要那淫城裡能有10個無罪之人,就不降天火。兩個天使在大boss耶和華的指導下來到索多瑪尋找值得拯救的義人。
羅得好歹家族基因強大,腦袋靈光,見到天使就把他們迎回家中好生招待。但索多瑪的居民們可不樂意了,要求羅得交出外來人口供大夥耍耍。羅得說,我還有倆黃花大閨女可以供你們玩,就放過兩位貴客吧。眾人嚷嚷,去你丫的,處女老子早就玩膩了,就喜歡來點新鮮刺激的。
上帝生氣了,去你妹的,這城裡絕對沒有10個好人,滅了它。天使救羅得和他的妻子女兒離開索多瑪,叮囑逃跑的時候別回頭。而索多瑪城,就淹沒在上帝降下的硫磺跟火之中,全城覆滅。
擺脫了「索漂」身份的羅得和兩個女兒,寂寞度日,倆女兒覺得整日蟄居山裡,不會有機會和別的男人通婚,就把老爹灌醉後睡了他,搞大了自己的肚子,生下孩子。因此有人評論,本以為索多瑪至少有羅得一家四個義人,但其實一個也沒有。「羅得和他的女兒們」也被後人用來比喻亂倫之性。
聖經裡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索多瑪,警示後人不能一味行淫亂、隨從逆性的情慾(同性濫交),否則將受到永久的懲罰。
從此索多瑪的典故被賦予了獨特的意義,表示罪惡、淫亂、不義、肆意妄為等,英語中的sodomy、sodomite(雞姦、口交)等詞均出於此。聖經傳播那麼強勁,索多瑪也被大量文藝作品引用,如有500多年歷史的《紐倫堡編年史》、《天路歷程》《白鯨》《索多瑪與蛾摩拉的毀滅》《尤利西斯》《二神父》等等,連中國號稱才女的伊能靜寫個情愛小說都要扯上索多瑪。不過比較著名的還是薩德的小說《索多瑪120天或放縱學校》,帕索裡尼執導的電影《薩羅或索多瑪120天》。
小說《索多瑪120天或放縱學校》:性虐戀
1785年,法國薩德侯爵根據自己的一段荒淫經歷,在巴士底獄中創作了極具顛覆性的小說《索多瑪120天或放縱學校》,有評論稱這部小說對社會問題和政治的深刻洞察力,確立了作者在大革命前法國文壇的地位--他被認為是「變態文學之父」。小說作者跟好多人交合過,比如貴婦、富家子弟、妓女、男妓、男僕,他還陷入過虐待、鞭笞、殺害妓女的醜聞,成年的他與索多瑪中的居民一樣。
薩德雖然荷爾蒙分泌旺盛,但思想還是有長度的。寫小說借喻聖經中索多瑪的典故,描繪四個權貴趁著30年戰爭的混亂局面,濫用職權、縱情聲色,對綁架的年輕人、妓女、隨從、廚師還有他們的親生女兒施行種種變態行為。這其實就是作者真實經歷的延續……小說中大部分人物隨著暴力情節的加深最後都沒命了。
這個小說的「索多瑪」意象除卻了由聖經中表示的罪惡、淫亂之意,還被大作家賦予了施虐、受虐等含義。
電影《薩羅或索多瑪120天》
導演皮埃爾·保羅·帕索裡尼把薩德的小說發揚光大,搬上了銀幕,取名《薩羅或索多瑪120天》。這個導演被譽為天才詩人,同時也有共產黨員、同性戀者等身份。
影片背景就是1944年義大利北部墨索裡尼政權統治下的薩羅共和國,納粹殘餘分子在這裡集結流亡政權,統治18個月內,強姦一大批婦女、少年。帕索裡尼把這段歷史和索多瑪典故以及薩德的小說結合起來,將受虐關係推到了極致。電影中四位權貴在城堡內每天對被綁架的年輕人施以強姦、雞姦、鞭打、食人體排洩物等凌辱,這讓不少觀眾難以接受,短期內吃不下飯。
導演說,這部映射政治的電影容易陷觀眾於痛苦中,可我很聰明很厚道,就用性的主題帶來的興奮彌補這種痛苦,而且還抨擊權力和剝削、人類肆意縱容的行為。導演將國家名字「薩羅」跟寓意罪惡、淫亂的「索多瑪」並置,招來諸多非議。影片完成不久,他就被殺死,有說法稱他死在一個男妓手上。
伊能靜小說《索多瑪城》
雖然沒有前兩位大師名聲顯赫,但才女聰明得很,不問政治只談情愛,寫出軌寫掙扎,寫燈紅酒綠下的痴男怨女,附和上一些愛別離求不得,就出書開賣了,奠定鞏固了江湖地位。
才女是這樣跟聖經的索多瑪扯上關係的:
我們前邊不是講羅得的老婆不聽話,逃跑時非要扭頭看索多瑪從而變成了鹽柱嘛,才女說羅得的老婆是因為不舍所以回頭看,被愛凝固無法前行。然後在書裡反問「你生命裡讓你變成固體一直不能離去的記憶是什麼?你依依不捨的背負是什麼?是因為得不到或捨不得或揮之不去或忍不住的罪與愛嗎? 」
才女真是好浪漫,想像力這麼溫柔,把原意為罪惡的東西都講得這麼羅曼蒂克,甩給爾等一個我見猶憐的性感妖嬈影像。
美國Discovery探索頻道在《聖經的秘密-索多瑪與蛾摩拉(Biblical Mysteries Explained)》目中,以考古學、天文學及地質學的觀點來解釋索多瑪與蛾摩拉的毀滅。但這些都阻擋不了「索多瑪」成為罪惡、淫亂的象徵,它的文化意義被無數創作者引用,並賦予新的時代特色。
聖經《傳道書》中講,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索多瑪的故事,依然在上演。
時事八卦,槽值爆表,不吐不快。關注槽值公眾號(caozhi163),解鎖更多姿勢。本文系網易「槽值」欄目原創文章,其它公眾號和媒體轉載必須先取得授權,否則維權到底。
責編:賈雯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