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發採血機器人,「磅客策」要實現體液樣本自動化採集

2020-12-21 36kr

採血窗口一直是大家不太願意呆的地方,有些人天生害怕抽血,除了暈血外,實習護士也給很多人帶來了不小的心理陰影。對醫護人員來說,在採血穿刺作業時與病患近距離接觸也存在感染風險,或因操作失誤引發醫療糾紛;疫情之下,他們更需要在多層防護服下憑直覺穿刺,穿刺識別率、準確率大大降低。對一些特殊體質和重症的患者,譬如燒傷、皮膚疾病、血液疾病等,醫護人員往往難以辨識血管進行採血,容易延誤後續診斷和治療。

總而言之,對醫患雙方來說,目前採血環節都存在不小的痛點。現如今,智能採血機器人的誕生有望解決上述問題,它能把護士從高頻率、高難度、低臨床價值的採血工作當中解脫出來,實現採血自動化。

圖片來源:銳景創意

36氪近期接觸到的「磅客策Puncture Robotic」(以下簡稱:磅客策)便是著力輔助穿刺機器人研發的一家企業。

「磅客策」的研發隊伍來自哈工智能中央研究院,目前已研發出可攜式採血機器人樣機,能做到小型化、半自動,以及方便攜帶;與此同時,公司還開發出了全自動採血穿刺機器人,它集成了採血穿刺及一次性耗材管理模塊,能對整個穿刺採血過程進行全自動作業。

「磅客策」CEO謝雷告訴36氪,未來公司想基於全自動採血穿刺機器人,集成採血後血液樣本的分揀和分類化驗模塊,並通過物聯網交互模式,為醫院相關科室提供從採血—樣本管理—血液化驗—報告—診斷—治療方案智能化的一站式診療方案。

謝雷強調,為確保全自動採血穿刺機器人真正無人化、自動化、智能化、且規範化和安全高效,「磅客策」系列產品採用了最新一代的AI超聲引導技術。

據「磅客策」CTO張兆東介紹,其產品融合了多個創新技術:

  • 第一步,通過紅外圖像識別分割技術以精準識別血管的分布、走向和直徑,以清晰分辨靜脈血管和動脈血管;

  • 第二步,基於3D圖像定位技術,形成成像的血管分布圖,快速計算出最優血管,並輔助超聲定位,以補足部分患者紅外無法採集不到的信息,譬如水腫,從而得以精確判斷肘窩的具體位置;

  • 第三步, 基於超聲圖像識別分割標記,給手臂做斷面圖像,探測出計算動靜脈的直徑與位置,從而判斷血管及穿刺點的具體位置。

為了確保安全,「磅客策」的團隊還運用了穿刺力反饋控制技術,並輔以穿刺針類人手法模擬計算、 AI識別重建配置、視覺圖像融合導航等技術,輔助引導探針穿刺;為了配合後續從採血端到診療閉環的打通,團隊也為其加入了雲計算。

謝雷表示,未來待產品研發足夠成熟,除了能實現對採血對象無接觸全自動採集用於化驗的血液樣本,也能通過穿刺方式採集用於檢驗的體液或組織樣本

在談及未來的商業化前景,謝雷表示,從需求端來看,醫院檢驗科、體檢機構、藥物臨床試驗中心均存在採血需要,2018年全國真空採血管產銷量近50億支,每年以15%以上複合增長,單看採血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他認為,隨著技術的成熟和醫院認知的提升,採血機器人也將獲得進一步普及;未來它還能應用於體液樣本採集中,在液體活檢市場不斷壯大的同時,採血機器人也有相應發展空間。

「根據《2019年衛生健康統計年鑑》,我們測算了國內GDP前15位的城市採血機器人市場規模,從二甲醫院到三甲醫院,不同等級的醫院採購數量1-4臺,大概有2500臺左右的採購需求,根據我們目前40萬/臺的產品定價,大概會有10億的市場規模。」

針對不同渠道收費模式的差異,「磅客策」也對其預設了靈活的銷售模式,包括承包檢驗科、全自動採血穿刺機器人銷售/租賃、分期付款或者分潤等。

不過謝雷也指出,研發採血機器人的初衷是為保護醫護人員在採血過程中免受感染,以及避免病患在採血過程中發生交叉感染,因此產品首要目標市場為三甲以上醫院發熱門診和傳染病醫院檢驗科。團隊也相信,突發的疫情將會直接驅動國家層面對各級醫院發熱門診的隔離化建設,這將給採血機器人提供絕佳的落地場景。

截至目前,「磅客策」的全自動採血穿刺機器人已採集有三百餘例樣本數據,其效率、準確性及安全性均得到了驗證。謝雷預測,公司將用兩年半的時間完成產品註冊和生產許可證的申報

從供給端來看,目前採血穿刺機器人的研發也日趨火熱,除了「磅客策」,也有不少團隊參與,譬如Veebot、邁納士、京東方等。不過,目前國內只有邁納士一家企業獲得註冊證,採血穿刺機器人的應用整體處於初級階段。

謝雷表示,從整個醫療機器人的發展趨勢來看,採血穿刺機器人未來會拓展到更多應用領域,市場容量也會隨之擴大,這也會是行業未來最強的競爭力所在。

最後介紹一下核心團隊,公司CEO謝雷為浙江大學材料學博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博士後,從事三類醫療研發和管理10年經驗,曾創立上海施必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並擔任CEO;CTO張兆東有10年以上機器人產品研發經驗,前哈工大機器人集團服務機器人事業部研發總監、中央研究院副總監;項目經理王博為上海理工大學碩士,從事機器人軟硬體開發8年,曾任職於國內知名醫療機器人公司,參與手術機器人開發;項目圖像組負責人範毅為上海交通大學碩士,專注於前沿視覺開發,主要研究醫學圖像分割去燥,具有CT/MIR/超聲圖像二次開發經驗;項目機器人運動控制組負責人倪航為上海交通大學碩士,主攻多軸空間柔性控制,專注於機器人的的運動控制、軌跡規劃和視覺伺服。

據悉,為了產品的研發升級,「磅客策」正進行融資。

相關焦點

  • 機器人採血,還不那麼痛?哈工智能採血穿刺機器人亮相工博會
    受疫情影響,在今年的工博會現場,醫療機器人尤為引人注目。在哈工智能展臺,其旗下子公司磅客策(上海)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磅策」)研發的採血穿刺機器人就引來不少人圍觀,不少觀眾還現場參與了數據採集。這款採血穿刺機器人可有效解決人工尋找血管難的痛點,且穿刺更加精準,能有效降低護士採血感染風險,採血效率更高。採血更精準,疼痛感將大大降低據了解,採血機器人由磅策利用醫學圖像處理、微控技術、多模態傳感技術及AI算法設計開發,具備體液與採血分析、體溫監控、5G遠程診斷、自動消毒負壓等功能。
  • 殺入採血機器人賽道,哈工智能撬動千億智慧醫療藍海市場
    (哈工智能受邀參與工博會,圖片由哈工智能授權發布)其中,哈工智能作為聚焦於高端智能裝備製造和人工智慧機器人的高科技上市公司,旗下子公司磅客策(上海)機器人有限公司(簡稱「(現場參展觀眾踴躍嘗試機器人採血,圖片由哈工智能授權發布)哈工智能中央研究院採血機器人項目CEO謝雷告訴OFweek機器人網記者,在血管介入穿刺機器人的臨床應用場景方面,磅策已成功研發一款自主決策採血機器人和一款輔助式採血機器人
  • 採血穿刺機器人登陸工博會,哈工智能布局智慧醫療開拓行業藍海
    在這片藍海裡,哈工智能堪稱「弄潮兒」,通過成立子公司磅客策(上海)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磅策」),成功切入智慧醫療領域,專注於利用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手段幫助醫療機構切實解決問題和痛點,實現智慧醫療領域的應用和商業價值。
  • 依託自動化能力,這家公司想讓其協作機器人成為生命科學基礎設施
    通常檢測人員通過鼻咽拭子等方式完成樣本採集之後,需要將樣本從滅活液中取出移入96深孔板中,隨後完成核酸提取、PCR擴增以及檢測工作。其中將樣本移入96深孔板的過程被稱作「分杯」,具體包含抓取咽拭子樣本管、掃碼(即信息錄入)、開蓋、移液、在96孔板上進行信息錄入多個動作,不僅過程複雜,而且檢測人員存在著被感染的風險,可以說是以往的核酸檢測中最耗時耗力的步驟。
  • 用鋪磚機器人代替一半的人工,「塑巢自動化」為裝修降本增效
    近期,36氪了解到一家地面自動鋪磚服務商——東莞市塑巢自動化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塑巢自動化」),公司成立於2018年11月,系東莞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研究院孵化項目。針對上述痛點,「塑巢自動化」從薄貼鋪磚方式入手,致力於開發出一款集取磚、抹泥、放磚、鋪磚、送磚為一體的地面自動鋪磚機器人,通過一系列傳感元件保證鋪磚質量能夠達到薄貼的施工要求。目前公司已研發完成第二代原型機,「繡釉Ⅱ代」地面自動鋪磚機器人,在完整實現上述動作的同時,並設計完成經過技術升級、精度提升、效率提高。
  • 寧波市婦兒醫院採血管理已智能化
    近日,為改善就醫體驗,提升患兒及家長的滿意度,浙江省寧波市婦女兒童醫院對門診抽血軟硬體設施進行了全面升級,引進「醫院智能採血管理系統」,最大程度滿足採血需求,提升醫院標本採集管理效能。優化管理方便患者據了解,門診抽血設施升級後,患者只需攜帶就診卡,在採血取號機上刷卡取號,系統會自動將患者分配到相應的採血窗口(非靜脈採血項目也能準確指導),等候區前的屏幕會實時顯示並語音播報當前各窗口的採血序號,讓患者明晰等候進度,合理安排就診時間。
  • 「茶裡小怪獸2.0」機器人現制奶茶專售站,未來茶飲的裡程碑
    ——「茶裡小怪獸」,一家主打"自動化現制茶飲工作站"的奶茶品牌,在這波自動化餐飲模式探索熱潮中,走得超前且穩健、有創意並重品牌。和一些"做自動化的奶茶公司"不同。「茶裡」是一家"做奶茶的自動化公司"。創始團隊擁有近30年的自動化項目經驗和15年的零售數位化經驗,保證了硬體的完全自主創新、高度可靠性及高度柔性能力;自動化所帶來的絕對標準化製作工藝確保了飲品的高度穩定性。初代快閃概念機主體是一個臂長 1.8 米的六軸機器人,能支持18個SKU,放置在全封閉透明玻璃房中,可以實現點單——現場製作——取單全流程無人化,消費者也能在機器前直接看到奶茶的製作過程。
  • 研發布料仿真和AI人體重建技術,「亙星智能」要實現高精度虛擬試衣
    計算機視覺技術和AI在製造業和汽車行業已經實現了大量自動化和半自動化應用,幫助傳統行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效率。公司目前產品已經覆蓋服裝設計、生產、銷售環節,並且通過自主研發3D人體重建和高精度布料仿真技術將產品擴展到了服裝行業的終端應用,包括遠程智能量體和虛擬試衣,以及汽車智能駕駛艙等領域。公司幾項核心產品均與國內外頭部廠商合作,包括華為、戴姆勒奔馳等。
  • 碧桂園(02007-HK) 房地產﹑機器人和現代農業成「三駕馬車」 拉動...
    原標題:碧桂園(02007-HK) 房地產﹑機器人和現代農業成「三駕馬車」 拉動集團成高科技綜合企業
  • 從2014到2018,看機器人如何從「泡沫」回歸「有用的機器人」?
    從2015年「機器人」引爆創業圈開始,大批資本湧入,消費機器人(當時專指家庭娛樂、教育、掃地機類家庭服務機器人)、商用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齊頭並進,機器人市場一片繁榮景象,短短一年間,將此前還只是在科研圈子「自嗨」的小眾產品市場在短短一兩年的時間頂向了Gartner技術成熟曲線的頂點。美麗的泡沫一觸就破。
  • 專為「神盾局」打造的軟體機器人:通用電氣出品,能挖隧道,可軍用
    近日,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GE)更是受到蚯蚓和樹根的啟發,為現實版「神盾局」——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研發了一款用於軍事行動的快速隧道挖掘機器人。
  • 「DeepMotionBrain」開發了真人驅動+自主...
    以真實動作為基礎的動捕技術已經實現了對人類動作的逼真再現。假如缺乏真實動作數據,虛擬人物或者機器人可以自主運動嗎?有一家創業公司「DeepMotionBrain」基於對運動智能的研究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技術上,「DeepMotionBrain」跟英特爾達成了關於Motion Brain技術研發方面的合作,將藉助英特爾高端後臺伺服器的算力研究智能運動大腦。此外,Epic Games最近頒給「DeepMotionBrain」一項名為Epic Grant的研發資金,用來支持其技術在VR方面的研究和應用。
  • 研發AI算法+倉儲物流機器人,「牧星智能」為智慧物流提供整體解決...
    其中,研發團隊佔比50%以上,本科及以上學歷佔比80%,而高管團隊均擁有世界500強企業高管任職經驗,創始人劉明更是有著十餘年倉儲運營管理,及系統開發、倉儲規劃設計、集成實時經驗。牧星智能團隊認為,雖然在當時智能倉儲機器人萬受矚目,但真正實現智慧物流的核心並不是智慧機器人,而是智能化倉儲系統。
  • 獲哈工大投資,開雲汽車要重新定義「宅配市場」
    所以我們實際上就要把出庫之後的這一段由開雲來完成它的數位化工作。」如今,城市物流正在經歷從「粗放」到「精細」,從「人力疊加」到「智能高效」的發展轉變。哈工大機器人集團通過本次投資實現了產業跨越,讓自身在機器人技術領域的優勢得到了更大規模的應用場景。
  • 「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技術規範」發布!專家齊聚深圳,共話服務機器...
    規範企業行為,整合上下遊產業資源研討會開始,深圳市福田區人才工作局副局長蒙泱首先在致辭中提到,希望深圳市人工智慧產業協會對接政府,積極為政府產業發展出謀劃策;同時把行業規範、規則標準制定好,推動產業有序發展;要服務好企業,要提升會員企業凝聚力,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好的空間。
  • 提供多場景服務機器人,高仙自動化完成1.5億元B+輪融資
    高仙自動化:行無界,智無限 成立於2013年,上海高仙自動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高仙自動化)是全球最早從事自主移動技術研發和應用探索的機器人公司之一。經過7年的鑽研以及5年的技術落地後,高仙自動化已成為移動機器人商用落地能力卓越的代表企業,其研發出來的高仙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模塊市佔率超過70%。
  • 20億美元服務機器人市場,「布科思」自研噴霧消毒機器人
    從2019年底開始的新冠疫情深刻的改變著人們的生活,2020年3月底,「布科思」研發完成噴霧消毒機器人的產品研發,目前已投入到對各類公共場所的消殺工作中。布科思科技成立於2014年,專注於自主定位導航設備及算法的相關研發,初期為其他機器人廠商提供定位導航系統解決方案,發展到今天已經擁有消毒機器人、搬運機器人、室內遞送機器人等硬體主打產品。
  • 「創作開運禮」論自主品牌的研發方向:逆向與正向哪種更科學?
    想要模仿奔馳建廠造車那就一定要從其產品開始模仿,從產品的拆解開始分析每一個零部件需要如何加工與如何組成;雖然這種模仿大多只能達到「形似神不似」的程度,但是成熟產品至少提供了基礎製造模板,剩下的則是掌握製造技術之後再慢慢進行試驗與優化。
  • 看好輕餐飲自動化,「茶裡小怪獸」機器人現制奶茶明年投入量產
    在這個賽道中,茶裡小怪獸選擇從自動化技術切入。茶裡小怪獸,成立於2018年底,是一家無人奶茶店。在此前36氪對茶裡小怪獸的報導中,提及其初代概念店2019年1月在上海徐匯測試運營,奶茶工作站以全封閉透明玻璃房形態出現,由一個臂長1.8米的六軸機器人完成製作奶茶的流程,支持18個SKU。初代概念店的14天快閃中,接到了2000多個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