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市政府「一號文」聚焦教育這一重點民生領域,全面部署推進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行動,通過三年攻堅行動,力爭完成學校建設項目126個,增加學位15.68萬個,至2025年公辦學位供給能力進一步提升。
一年來,東莞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行動取得了哪些成效?21日,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辦理情況報告》,首次公開了今年全市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行動成效。記者從市教育局獲悉,通過市各職能部門、各鎮街(園區)的共同努力,我市今年高質量完成市政府「硬任務」目標,截至目前已完成新改擴建學校32所,增加學位約3.7萬個,比原定2020年計劃超額完成3所,新增學位超0.34萬個。
把「最好的地」留給教育
教育擴容,必須要有土地的支撐。東莞,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重中之重位置,把最好的資源留給教育,早已在全市上下達成高度共識。
東莞先後出來《東莞市公辦高中學校教育用地保障機制實施細則》等一系列政策,把「最好的地」留給教育,用教育帶動區域乃至城市的發展。與此同時,東莞還注重有效集約節約土地,出臺《東莞市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標準指引》,降低生均佔地面積,提高生均建築面積,提高建築高度、教育用地學校容積率,設置最小辦學規模,避免新建「麻雀學校」。
從教育供地到用地審批,東莞實行全鏈條支撐,創新工作機制,優化審批流程,加快教育擴容項目推進。東莞開闢「綠色通道」,在市民服務中心設立學校建設項目綜合辦事窗口,實行「一個窗口無差別」收件。同時,進一步優化項目審批流程,壓縮經費審批、初步設計概算審批等時間,由市政府充分授權市指揮部,對項目進行集中申報及專題審議,其中學校圍牆內的改擴建項目,一律從初步設計和概算階段開展立項審批。在項目竣工驗收方面,我市採取「先完成的先專項驗收」的方式進行驗收,試行聯合驗收,保證了項目儘快投用。
不僅如此,我市還在創新工作機制,拓寬路徑加大投建力度。我市推動實施社會代建制,吸引更多優秀社會企業參與學校建設。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全市納入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行動計劃明確採取社會代建制的項目超過60個。
民辦教育是公辦教育強有力的補充,在助力教育均衡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今年我市加快推動民辦學校建設,2020年全市有11所民辦學校列入市重大建設項目,通過綠色通道,加快工程進度。
新增60所品牌學校培育對象
教育擴容提質,擴的是容量,提的是品質和內涵。品牌學校是推動我市教育擴容提質、內涵發展的重要抓手。今年,我市大力推進品牌化學校培育,分三批累計遴選共120所品牌學校培育對象,其中2020年新增60所品牌學校培育對象,全市整體辦學水平和辦學聲譽不斷提升。
集團化辦學,是我市教育提質重要舉措之一。搭乘集團化辦學快車,我市不少薄弱學校在名校先進的辦學理念和優質教育資源不同引入下,增強發展內驅力。我市已累計組建40個教育集團,覆蓋28個鎮街(園區),覆蓋率84.8%。其中,2020年新增組建教育集團13個,持續促進龍頭學校與成員學校之間整合共享先進教育理念、優秀管理經驗、優質師資隊伍、課程資源,推進教育質量整體提升。
此外,我市還積極推進未來學校建設,松山湖未來學校正在推進深化方案設計、啟動教師招聘,力爭於年底開工建設。中職學校方面,全市16所中職學校的46個專業與省內高職院校實施「三二分段」中高職貫通培養,共招生5335人,比2019年增加1875人。
今年核增703名全市中小學編制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關鍵是要提高教師的職業化、專業化能力。今年,我市大力推進師德師風建設,實施教師精準培訓,加強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學科帶頭人和教學能手培養,選優配強師資力量,進一步深化教師隊伍建設。
我市在全市範圍開展「淬鍊師德師能,踐行育人使命」為主題的師德建設主題教育月活動,2位教師被評為2020年廣東「最美教師」;組織教師參加廣東省第八屆師德主題徵文及微視頻徵集活動,並獲一等獎4個、二等獎6個、三等獎14個。
名師和學科帶頭人對於提升教師隊伍水平具有很好的引領和示範作用。我市加強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學科帶頭人和教學能手培養,完成2019-2020學年度422名教學能手的評定,遴選270名學校後備幹部和25名華南師範大學訪問學者進行專項培養,37個項目被批准立為省「強師工程」項目,1個項目被省教育廳批准立為粵港澳大灣區專題研究項目。
我市還拿出「真心誠意」,增加中小學機構編制總量,優化編制配置結構,為優秀教師提供更廣闊發展空間。2020年分兩批核增703名全市中小學編制,今年下半年已向市委編委報送請示共核增600多名編制用於解決普通高中和直屬初中新增學位教師需求。同時,近三年開辦的每所新學校預留10名編制用於班子團隊建設, 緩解新建擴建學校編制短缺問題。
文字:劉召 張理萌
攝影:學校供圖
編輯:符德明
【來源:東莞日報社i東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