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首例混合現實技術(MR)應用於肝臟手術在昆醫大附一院成功實施

2020-12-23 新華網雲南頻道

手術醫師佩帶特殊眼鏡進行手術(12月2日攝)。新華網發(供圖)  

  12月2日,一臺滿載現代科技手段的「5G+MR」精準肝切除手術直播在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昆醫大附一院」)亮相。這是雲南首次將5G網絡與混合現實技術(MR)相結合而進行的精準肝臟手術,其全過程還通過5G技術在昭通市人民醫院直播。

  「病人患有肝內多發性膽管囊腫,手術的目的是精準地切除所有病變的膽管並完成膽道重建,同時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的肝組織。本次手術的主要亮點是採用了混合現實技術(MR)進行精準肝切除。」昆醫附一院肝膽外科主任羅丁介紹,所謂MR技術,是通過計算機將CT顯示的患者肝臟內部膽管、血管進行重建,使肝內一些本來不能被手術者肉眼直視的膽管、血管圖像,通過手術醫師佩帶的特殊眼鏡清晰地呈現於術野,重建的圖像還能進行縮放、旋轉、移動、改變透明度等操作,像是給醫生裝上了「透視眼」。醫生通過圖像與患者的肝臟進行比對,幫助患者實現精準肝切除,提升手術操作的精確度和安全度。

通過計算機將CT顯示的患者肝臟內部膽管、血管進行重建後的畫面。(12月2日攝)。新華網 徐華陵 攝

  據了解,以5G、MR等數位技術為代表的智慧醫療正在為醫生確診帶來精準可靠的數據優勢。雲南首例混合現實技術(MR)應用於肝臟手術在昆醫大附一院的成功實施,對滿足雲南省人民群眾的醫療需求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對打造數字醫院高質量發展將起到推動作用。(完)(徐華陵)

相關焦點

  • 昆醫大附一院有了3D「透視眼」 為患者精準實施肝臟手術
    雲南網訊(記者 彭錫)12月2日,一臺滿載現代科技手段的「5G+MR」精準肝切除手術在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下稱:昆醫大附一院)進行直播。「此病變容易引起嚴重的膽道感染,長此以往,囊狀改變的肝內膽管還可能發生癌變,手術的目的是精準地切除所有病變的膽管並完成膽道重建,同時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的肝組織。」  他表示,本次手術的一個主要亮點,是在手術中採用了混合虛擬實境技術(MR)進行精準肝切除。
  • 昆醫大附一院為無精症患者成功實施顯微取精術
    雲南網訊(記者 彭錫)12月23日,記者從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下稱:昆醫大附一院)獲悉,該院泌尿外二科近日與昆明市婦幼保健院生殖醫學中心實施了女方取卵並與患有非梗阻性無精子症愛人同步舉行顯微取精術。通過單精子卵泡內注射技術,成功獲得11個受精卵,已獲得優質囊胚6枚。
  • 影創科技助力雲南首例MR混合現實肝臟手術成功實施
    隨著 MR 混合現實技術在醫療行業的不斷應用,讓醫學信息從二維變成三維,豐富了醫生的診斷技術,解決了醫院的相關難題和痛點,更符合國家不斷出臺的智慧醫院相關發展政策。12月2日,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膽外科運用MR 混合現實技術,為一名患者成功實施了「左半肝切除手術」,其全過程還通過
  • 昆醫大附一院成功開展原位劈離式肝移植術
    近日,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昆醫大附一院」)器官移植中心成功開展1例原位劈離式肝移植術,即「一肝兩受」。  10月20日,麗江市發生一起交通事故,23歲男青年木某在事故中致重型顱腦損傷,經麗江市人民醫院多學科專家會診、搶救後,最終因傷勢過重,經專家判定為腦死亡狀態。
  • 雲南首次!醫生戴著MR眼鏡做了一臺手術,還實時遠程直播!
    12月2日,一臺滿載現代科技手段的「5G+MR」精準肝切除手術直播在昆醫大附一院亮相。隨著5G技術的發展,其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雖然在國內已有醫院利用5G技術遠程實時直播乳腺癌、腔鏡等手術,但在5G網絡下結合混合虛擬技術(MR)進行精準肝臟手術,並實施遠程實時直播,這在雲南尚屬首次。
  • 一次就診多學科轉診 昆醫大附一院脂肪肝MDT正式啟動
    11月18日,由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昆醫大附一院」)老年消化科牽頭,影像科、內分泌科、病理科、營養科、核醫學科等相關科室共同參與的脂肪肝MDT(意為多學科綜合治療模式,即由多學科專家圍繞某一病例進行討論,在綜合各學科意見的基礎上為病人制定出最優化、最合理的治療方案)啟動儀式舉辦。今後,患有脂肪肝的患者可在昆醫大附一院享有「一次就診多學科轉診」的就醫便利。
  • 昆醫大附一院舉行應對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演練
    雲南網訊(記者 彭錫)「報告,今天早上8點40分,有一名33歲肖姓男子在我院發熱門診診治,經過檢驗檢查以及專家會診,診斷為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收住感染性疾病科隔離病房。剛收到該患者核酸檢測結果陽性。」
  • 被「拆」掉的乳房——重醫附一院內分泌乳腺外科成功實施國內首例高難度縮乳+乳房重建手術
    但馬麗紅表現出了堅定的信心,她對重醫附一院內分泌乳腺外科並不陌生,不久前她才經歷了甲狀腺癌手術治療,她明白,這次手術是像樂高一樣創造出她想要的身體,她完全信任厲紅元教授,完全放心把自己交給醫生。     反覆斟酌方案,詳細規劃手術路徑,手術從早上9點持續到下午2點過,厲紅元教授切除了馬麗紅雙乳1100g左右的腺體和組織,順利切除乳頭進行移植,最終成功再造乳房,這也是國內目前成功開展的首例高難度縮乳+乳房重建手術。      目前,馬麗紅恢復良好,並未出現術後併發症,乳房的大小和形狀幾乎和正常人一樣。
  • 昆醫大附一院醫學檢驗科獲全國首批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認可
    雲南網訊(記者 陳鑫龍)10月23日至25日,昆醫大附一院檢驗科接受中國合格評定委員會ISO15189:2012《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專用要求》的複評審+擴項評審。據介紹,早在2012年昆醫大附一院檢驗科就率先在雲南首家通過ISO15189認可。ISO15189認可的核心是「質量」和「能力」。通過開展ISO15189的認可,可以提高醫學實驗室的檢驗質量和管理水平;可以促進科室的管理走向科學化和規範化;提高檢驗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可使患者與醫院的關係更加密切,使患者對醫院更加信任,對於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意義重大。
  • 搭建「生命通道」 昆醫大附二院11小時完成5例TIPS介入手術
    手術中。供圖雲南網訊(記者 彭錫)12月16日,記者從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下稱:昆醫大附二院)獲悉,該院介入放射科兩支團隊近日僅用11個小時,成功完成5臺TIPS介入手術,為病人搭建起「生命的通道」。
  • 昆醫大附一院全方位提高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質量
    雲南網訊(記者 彭錫)12月11日,記者從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下稱:昆醫大附一院)獲悉,為培養臨床高層次醫師,提升從醫人員的醫德素質、技術素質、服務能力素質和規範化服務能力,昆醫大附一院近年來不斷加大對規範培訓教師隊伍建設力度,以督課為抓手,以查促進、以查促改、以查促建為目的,打造過硬規培教師隊伍。
  • 吉大一院歷時8小時成功完成東北首例兒童活體肝移植手術
    但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們聽朋友說吉大一院可以進行兒童活體肝移植手術,並對患者實施救助。6月12日我們就來到吉大一院,醫院經過對我們身體情況的篩查,最後認為我愛人更適合給兒子捐肝。而且,醫院還免除了治療的費用,這讓我們太感謝了。」小寶(化名)爸爸說到此處,眼帶淚光:「妻子為了孩子太不容易了,我現在就希望她能平安,也希望兒子的手術成功,今後健健康康的。」
  • 手術室裡的跨界黑科技:MR混合現實技術助力「超時空」手術
    如今利用混合現實技術,人們已經能在小縣城享受到北京等一線城市甚至國外的專家隔空治療。"超時空"遠程醫療已經成為現實。2020年6月11日,在湖南省腦科醫院(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專家團隊通過模擬專家遠程指導,配合混合現實技術成功完成頸動脈內膜剝脫血管重建手術。
  • ...山醫大一院呼吸介入團隊成功開展山西省首例內科胸腔鏡(APC...
    近日,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成功為一例難治性氣胸患者實施了內科胸腔鏡(APC pIus)下肺大皰切除十氣胸根治術。患者是一名青年男性,因左側胸部疼痛來一院就診。手術在麻醉科田首元主任團隊的大力支持與配合下順利完成。術中操作術前、術後胸部CT對比吳世滿主任醫師講到,氣胸是呼吸科常見病之一,經胸腔閉式引流7天以上仍持續漏氣者稱為難治性氣胸,引流持續時間長,往往存在胸膜下肺大皰,大皰反覆破裂,導致氣胸反覆發作。常規的內科治療方法效果差,遠期復發率高,而外科手術(包括外科胸腔鏡)創傷大、費用高、對麻醉要求高。
  • 雲南醫師協會心臟重症專業委員會在昆成立
    雲南網訊(記者 陳鑫龍)近日,雲南省醫師協會心臟重症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交流會在昆明舉行,來自全省各州市的197名心臟內科醫生參會。據悉,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孟照輝教授當選了雲南省醫師協會心臟重症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該院教學管理部主任彭雲珠等9人當選副主任委員。
  • 速讀長三角 :復旦兒科完成國內首例兒童心臟不停跳冠脈搭橋手術
    上海復旦兒科完成國內首例兒童心臟不停跳冠脈搭橋手術近日,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與瑞金醫院強強聯手完成一場「心尖之舞」,成功救治一名川崎病患兒,實施國內首例兒童「不停跳冠脈搭橋手術」。
  • 地鐵1號線西北延西昌路站施工圍擋致交通擁堵 交警:昆醫大附一院...
    原標題:地鐵1號線西北延西昌路站施工圍擋致交通擁堵 交警:昆醫大附一院門口請勿停車上下客   本報訊記者王子儀報導本周,潘家灣路口圍擋進行施工,隨即造成人民西路與西昌路路口擁堵
  • 昆醫大附一院派專家組赴版納支援
    昆醫大附一院院長王昆華表示,根據云南省衛生健康委的部署,該院目前正全力投入全省的疫情防治工作。截至1月28日,已陸續派出11批專家組前往麗江、西雙版納等需要支援的州市,並且也儲備好應急的專家組,時刻準備支援。
  • 昆醫大附一院引進紅外熱成像測溫儀,可大批量檢測
    不用排隊測體溫了 記者 彭錫 攝雲南網訊(記者 彭錫)「進雲大醫院不用排隊測體溫了!」在此情況下,昆醫大附一院在大門口安裝紅外熱成像體溫檢測系統,進一步提高體溫檢測工作效率,築牢醫院疫情防控「第一關」。不用排隊測體溫了 記者 彭錫 攝此前,因傳統測溫儀逐一進行檢測,不夠靈敏,速度慢,造成出入門徑擁堵,降低就醫速度,還存在聚集性感染風險。
  • 全省首例青光眼CLASS手術在安醫大二附院成功開展
    近日,安醫大二附院眼科陶黎明教授團隊在青光眼治療技術上取得重要突破——成功開展1例二氧化碳雷射輔助深層鞏膜切除術(CLASS)。這也是這項新興技術首次在我省造福青光眼患者。據悉,患者是一名26歲的雙眼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患者,手術前眼壓高達32mmhg(正常均值為10-21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