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生動而有趣的,世界歷史有著無窮無盡的魅力,那麼面對琳琅滿目的世界歷史,讀什麼書比較好呢?今天和大家一起聊聊這個話題。
什麼是世界歷史?這是一個問題,它無窮無盡,人的一生根本無法窮盡人類歷史上所發生過的所有事情,別說所有了,哪怕是一小部分,極其一小部分都不可能。因此世界歷史是宏大的,是無窮無盡的,而且隨著考古學,文獻學的發展還在不斷豐富。
對世界史的基本誤區叫:1+1>2,也就是把各個國家的歷史給拼湊起來就是世界歷史了。
事實並非如此。
1500年之前,世界相互隔絕,這時只有世界區域史,比如中國的古代史,歐洲的中世紀史,大區域相互之間只有偶爾的時間進行聯繫。
1500年之後,世界開始形成一個整體,這時提一國就會牽涉出許多國家,牽一髮而動全身,這時就出現了專門的世界史和全球視角。當然,專題史,斷代史,國別史仍然可以存在,但是把國別史湊在一起當世界史就不再適用了,而且具體的國別史也都要放在全球視角下理解。
這是目前全世界最流行的世界史圖書,作者是美國著名歷史學家斯塔夫裡阿諾斯。這本書各個部分水平不一,但它最厲害的地方在於什麼樣的人都能看,內行看門道,有一定的學術研究價值,外行看熱鬧,能了解很多事情。但總體來看,雖然《全球通史》比湯因比的《歷史研究》要容易閱讀,對於毫無歷史基礎的朋友而言閱讀起來仍然非常痛苦,這畢竟是歷史,不是故事。
《全球通史》兩卷分別出版於1970年和1971年出版,作者已於2004年去世。
McGraw-Hill集團的外國大學教材翻譯引進之後,這套新全球史就很受關注,北大出版社也是一點都不手軟,這套書價格非常貴,但是非常值得。他們印刷得很密集,人家一頁紙300字,他們能印500字。
《新全球史》的體量要比《全球通史》大得多,字數更多,思維更跳躍,對於我們傳統歷史觀的衝擊非常大。從另一個角度而言,本特利認為《全球通史》的角度還是有所保守,所以更進一步,其中闡述了大量非洲的歷史。總體來看其實是比較難讀的書,適合大學生閱讀。
其實《全球通史》和《新全球史》都對上海歷史教材的編寫產生重大影響。
比較老的世界史書籍,對於中國早期知識分子有很深刻的啟蒙作用。雖然現在看起來表述略有些過時,但是內容比較通俗易懂,非常適合對世界歷史沒有基礎和概念的朋友閱讀。
也有一種名字翻譯成《極簡世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