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案例
2012年7月X日,巴拿馬籍雜貨船「J」輪停靠某碼頭開艙作業時,貨艙突然發生爆炸。爆炸事故造成「J」輪NO.1和NO.2貨艙艙蓋局部受損、艙蓋部分滾輪軸變形;NO.1艙艙蓋部分滾輪脫落、人孔蓋損壞;NO.2艙的帆布燒損,船舶舯樓內的控制箱燒毀;事故還造成5名船員不同程度的燒傷,未發現船體受損。據調查報告顯示,「J」輪本次載運的貨物為固體散裝貨物直接還原鐵(C),該貨物在運輸過程中通過自身反應產生了大量的可燃氣體氫氣,並積聚在貨艙內,被舯樓內電源控制箱工作時所產生的電火花引燃產生爆炸。
處罰案例
2020年11月X日,寧波海事局執法人員對散貨船「C」輪進行現場監督檢查中發現,該輪載運的貨物為固體散裝貨物煤,該貨物可能會產生有毒氣體、易燃氣體,需要定期測量貨物處所氣體濃度,但該輪因氣體測量儀器缺少必要附件,無法實現測量而未按照規定對貨物處所的氣體進行定期測量,其行為違反了《海運固體散裝貨物安全監督管理規定》第二十九條的規定。根據《海運固體散裝貨物安全監督管理規定》第三十五條第(三)項的規定,對船舶經營人罰款人民幣壹萬伍千元整。
哪些固體散裝貨物需要配氣體檢測儀呢?
《海運固體散裝貨物安全監督管理規定》第二十九條規定船舶載運可能釋放有毒氣體、易燃氣體、或者造成貨物處所缺氧的固體散裝貨物時,應當配備相應的氣體測量儀器及其使用說明書,按照規定定期測量貨物處所氣體濃度,並記錄測量結果。
因此,是否需要配備氣體檢測儀器取決於貨物的屬性,貨物屬性可根據託運人提供的貨物資料和《國際海運固體散裝貨物規則》等進行判斷。只要可能釋放有毒氣體、易燃氣體、或者造成貨物處所缺氧的,就應該配備相應的氣體檢測儀器。比如煤炭會產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等氣體;直接還原鐵(A)/(B)/(C)遇水後可能緩慢釋放氫;磷鐵合金遇水可能釋放易燃和有毒氣體(如磷化氫),這些都需要配備相應的氣體檢測儀器。
氣體檢測儀應該怎麼配呢?
(以載運煤炭為例)
煤(瀝青質的及無煙的)是一種包含非晶質碳和碳氫化合物的天然、固體、易燃物質。載運過程中可能產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等氣體,造成貨物處所氧氣不足等情況,按照《國際海運固體散裝貨物規則》的要求,載運煤炭的船舶須配備相關儀器,以便不進入貨物處所即可測得空氣中的甲烷、氧氣、一氧化碳相關數據,該儀器須裝有吸氣管、軟管和一節防火花的金屬管,以便能從艙內方形空間採集出具有代表性的氣樣。
泵吸式氣體檢測儀
氣體測量頻次
(以載運煤炭為例)
測量頻次取決於託運人提供的資料及通過貨物處所的空氣分析所獲得的資料確定。
1、在未進行通風的貨艙,每天測量一次。如果一氧化碳含量超過 30 ppm,則測量頻率須增至每天至少兩次,中間適當間隔。任何額外的測量結果須記錄在航海日誌中。
2、在通風后的貨艙內,測量須每天進行,如果因甲烷的存在需要通風口保持開啟狀態,則應在進行測量之前將通風口關閉一段時間,關閉時間建議不少於四小時。
3、除非另有明文規定,否則各貨物處所裝完貨離港後 24 小時之內須進行表面通風。在此期間,每一貨物處所須選定一點進行一次氣體監測,且在氣體監測之前停止通風一段時間。
現場測量
Notice
氣體檢測儀常見問題
(以載運煤炭為例)
1、設備功能不全,載運煤炭的船舶要求可測得空氣中的甲烷、氧氣、一氧化碳相關數據,既要求測量的品類還要求能夠讀取數值。本次查處的「C」輪僅有測量氧氣和可燃氣體的功能,而沒有測量一氧化碳的功能,同時僅僅有報警功能而無法讀取數值。
僅有報警功能,無法讀取數值
2、缺少必要附件,為了能夠保障測量人員的安全,實現遠程測量,除了氣體檢測儀本機以外,還需要配備吸氣管、軟管和一節防火花的金屬管。
缺少防火花金屬管
3、貨艙未預留測量孔,為了保證在惡劣天氣中仍能測得貨物處所貨煤狀態的有意義的信息,每一艙內須設兩個測量點,一個在艙蓋或艙口圍欄的左側,另一個在其右側。每一測量點須包含直徑約 12 毫米的一個測量孔,並配有螺帽,以防水和空氣進入。
測量孔
4、未進行校準,氣體檢測儀須進行定期維修和校準,不同的設備有著不同的維修和校準周期,具體需要查看產品說明書。
校準報告
5、測量不及時,測量頻次需要根據艙內實際測得的氣體結果進行調整,如果未及時測量,會導致無法及時掌握艙內氣體變化情況,進而誘發事故。
6、記錄不規範,每次測量之後應將相應艙號、日期、時間及具體數值記錄,任何額外的測量結果須記錄在航海日誌中。部分公司的體系中的記錄表格僅有是否正常的選項,而無具體的數值填寫項。
記錄表格不規範
規範記錄表格
7、不熟悉操作,部分船員未經過氣體檢測儀使用的培訓,不能正確連接設備管系並進行測量。
氣體檢測儀器作為船上很小的一個儀器,很容易被船員忽視,但它的作用卻是非常重要的,關係著船員、船舶的安全。近年來,因固體貨物產生有毒、有害氣體,導致船舶發生事故,船員出現傷亡的情況不在少數,這個小小的儀器應該引起航運公司、船員的重視。
原標題:《船員被燒傷!氣體濃度測量怎能敷衍了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