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門課│為什麼要從「一壺六杯」開始學習?

2021-02-18 茶家十職

由一壺六杯茶序開始,到如何插一枝茶席之花,有人問,茶家基礎課為什麼是一壺六杯的茶序?

 

自潮州工夫茶的三杯,香港工夫茶的四杯,日本煎茶道崇尚三杯或五杯,臺灣茶界自上世紀90年代約定俗成以六杯作為茶席推廣的基礎形式,因此茶家的入門基礎便是一壺六杯的茶序。有朋友問,茶是中國人生活中很親切的事,每個人基本都會泡茶,對於許多從事茶產業的朋友而言,可能一整天都在泡茶,還需要重新學泡茶嗎?

 

其實一壺六杯的茶家標準茶序,並不是教會你泡茶,而是一套符合人體工學的邏輯訓練,行茶時沒有多餘且瑣碎的動作,每一個動作看起來自然大方,但都經過計算與安排,透過這個練習,茶人在茶席上的動作穩定而有能量,自然能夠展現出茶人的素養以及茶人的生命狀態,一壺六杯茶序的學習,不只是一個茶序動作的練習,而是一個邏輯的養成訓練,幫助茶人在事茶時,能更清晰地去觀照天地人物之間的關係。

 

課程大綱說明

茶家一壺六杯茶序手法

 

分為五個部分,三十堂課,從茶序的心法到動作,一一剖析,最後搭配三款入門的茶席之花示範,透過這三十堂課的練習後,可以布置一個屬於自己的茶席,為自己的茶席插一枝花,每一天為家人奉一杯茶,茶生活,由此展開。

 

 

燒水壺的應用及心法

 

由坐姿與氣感的練習開始,坐姿決定了茶人與器物間的關係,每一件器物與自身的距離,影響了動作的流暢與合理性,在提壺注水之前,端正坐姿,練習氣感,安定了自己的內在,確認每件茶具都安放在正確的位置後,才能開始茶序的練習。

 

蔡襄的茶錄說﹕「候湯最難。」一壺水的成功與否,就決定了一泡茶的好壞。如何提壺?如何注水?注水並不只是將水倒進泡茶壺裡而已,而是帶著力道與氣感的將水注入壺中,無力之水,茶湯軟綿渙散,如何從提壺、執蓋、注水,一氣呵成,則需要反覆練習。

 

讓左手做左手的事,讓右手做右手該做的事,聽起來似乎簡單,但是我們常常無意識的用起了慣用手,讓右手橫跨整個茶席,或是一隻左手打天下,在茶席上都是不合理的,透過視頻的錄製,看見自己身上不好的習氣,積累許久的壞習慣,一步一步的,調整成更好的自己。

 

茶盅的左右手應用

 

從出湯到分茶的練習。

 

茶家在出湯時,有個獨特的動作,叫做「躍水」,所謂躍水,就是說水像是跳躍一樣的,從泡茶壺的壺嘴中飛躍而出,這也是影響茶湯很重要的關鍵,躍水入茶盅,看似不起眼的動作,其實是許多人忽略的小細節。

 

而用茶盅分茶,許多人習慣用慣用手橫跨茶席,其實不僅視覺上不好看,動作也十分彆扭,如何運用左右手交換茶盅,不同的茶盅又有怎樣的拿法,這些都是這一章節的練習要點。

 

茶則茶倉的應用

 

不同的茶型,對應不同的茶倉使用。茶倉,就是茶葉罐,本做儲茶之用,在茶席上除了放置茶葉,亦有協調茶席立體性的功能。茶葉因應製法的不同而有球型與條索型等各種造型上的不同,對應不同造型選擇茶葉罐,在視覺上能合乎審美與茶席比例,在使用上又合適便利,再搭配不同的茶則,取茶置茶,動作簡約而流暢,自然就能呈現美,然而這種美,不是矯揉造作的,而是經過精準的練習後,而呈現出的自信優雅。

 

很多時候我們在泡茶時,可能就是隨手剪開一袋茶,或是隨手拿起茶葉就投茶衝泡,但是所有美好的生活就是從小細節的要求開始做起,好好的布置一席茶,認認真真的對每一個環節都講究,不敷衍不將就,每一天都更精緻,更進步,這也是對自己生活負責的一種方式。

 

 

杯託及杯子的左右手的應用

 

杯託與杯子之間的關係,可說是十分微妙,杯託與杯子的造型與尺寸,可說是千變萬化,有些時候就是只差一點角度,在茶席上的比例就不對。什麼樣的杯子搭配什麼樣的杯託?什麼樣的杯託又應該怎麼拿?當需要左右手交換遞送時,又有甚麼樣的竅門?這都是這一章節主要的練習課題。

 

作為茶家入門的一壺六杯茶序,就是細膩到每一個我們平常會忽略的小細節,細節講究了,人自然就端正了,而這一切的講究,都是合理的,而且是為茶客服務的,所謂事茶,就是為來的茶客侍奉一杯茶,如何讓茶客能感受到茶人之心,便是從這一切看似細微末節的地方開始。

 

茶席的瓶花(入門)

 

三堂課,分別示範了草本、木本、藤蔓的茶席瓶花,透過示範,曙韻老師並傳授了基礎的插花技巧,有著中華花藝教授資格的曙韻老師,結合多年對茶席的理解,所示範的茶席插花,更適合茶人學習,因為茶席花作不同於單純的花藝創作,還須考慮到茶席上器物,以及人物與空間的關係,就算只是茶席上的一枝花,從選材、比例,都是對茶席有足夠理解,才能夠詮釋的一枝花,看似簡單,但卻非常不簡單。

 

在線授課

 

報名完成後會得到自己的帳號密碼,登入茶家的學習平臺,透過預錄的視頻,曙韻老師會在視頻裡將每一個知識點一一解析,透過茶家的助教系統,陪伴練習與解惑,讓學習不受空間與時間的拘束,只要一個小角落,就能開始自己的學習。

 

學習方式

同學進入系統錄製練習後,錄製的練習視頻會通過平臺傳到助教師兄/師姐的系統,師兄/師姐幫我們指導,完成作業後,才會開啟下一節課的學習。

進階式的學習方式,也是希望我們能夠紮實成長,真正在不斷練習當中體會茶序中的道理,形成美好的肢體語言。

2019年,茶家在全國各地陸續會有實地巡迴活動,茶家同學可報名參加李曙韻老師線下公開講座、同門茶會、茶家「檢定考」、線下展覽等活動,最新活動信息會在「茶家十職」公眾號裡通知大家。通過線下活動和考試,不斷檢視自己,學著當一個茶人,一步一步有著茶家人的樣子。

 

 

在線課程推廣以來,許多想入門的學員的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手邊沒有茶具無法開始練習。」為了怕同學們在挑選茶具上走太多彎路,即日起,只要報名茶家基礎課,茶家就贈送給前一百名學員一套茶家研發的玻璃茶具,包含燒水壺一把、具輪珠一個、壺承一個、茶盅一個、晚香飲杯六支、錫茶託六個,及玻璃花瓶一隻,讓同學們的習茶之路,有一個順利的開始。

 

相關焦點

  • 日語入門學習請踏踏實實走好這六步
    日語作為一門語言,和世界上任何一門語言都是一樣的,都只是存在這個世上的,人類的一種交流工具。對於沒有接觸過日語的小白來說,如何日語入門就顯得非常困難了!為什麼說日語入門學習難,主要在於日語本身的特點:民族性、地域性及約定俗成性!其實,日語入門學習踏踏實實走好這六步就夠了給大家介紹一下。
  • 主觀測評之「溫控壺選哪個」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咖啡」一詞僅意味著是某種「飲品」;而另外小部分人將之奉為「信仰」,既不可受到褻瀆也不能將之浪費。每每聽到如此言論,我總是嘆口氣默默走開。 咖啡在中國屬於「舶來品」,發展不過短短百年間卻已經換了一波又一波的「潮流咖啡廳」,從最早的「臺系咖啡」再到「星巴克咖啡」這期間還有曇花一現的「韓系咖啡廳」,反觀現在,咖啡如同脫胎換骨一般:不僅有了精品咖啡、自家烘焙、獨立咖啡館的概念,隨著消費升級,咖啡愛好者們也越來越注重咖啡的製作和咖啡器具的選擇。這究竟算好事還是壞事?
  • 一杯手衝咖啡的儀式感從壺的顏值開始!
    咖啡,是一門大學問,每一個細節都充滿奧秘,然後,對於追求品質咖啡的愛好者們來說,除了掌握如何用優質的咖啡豆衝煮出一杯美味咖啡之外還想擁有一把高顏值的手衝壺
  • 在讀正價課用戶超過100萬,「斑馬AI課」認為教育行業的核心是解決...
    郭常圳:這是一個典型的「背猴子」的問題。什麼是背猴子?猴子就是那個責任,背猴子就是「誰來為這件事負責」。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很多人來和我探討,斑馬AI課為什麼要加輔導老師?家長清晰的知道輔導老師是為孩子的學習負責的,這很關鍵。所以「斑馬AI課」一開始就加入了輔導老師,對於這一點,我非常堅持。36氪:很多公司會做重一點的社群運營,能解決背猴子的問題嗎,還是說必須點對點?郭常圳:單有社群還是不夠的,重點是要解決家長的問題。
  • 初入手衝咖啡「坑」,從一杯好喝的掛耳包開始
    上周六6月11日,「廚Studio」第二次線下分享課堂在「所有農園HESUOYOU_CAFE」展開,這也是我們的首次公開課程喔!
  • 一杯正宗的港式靚酒是怎麼樣的?
    今期,半島君將從喝米酒,配燒雞的故事講起,再到一瓶瓶豪情萬丈的白蘭地、優雅有品的葡萄酒...看看不同的年代裡,一杯杯港式靚酒和生活發生的化學反應。50、60s,米酒年代「半邊雞,一壺永利威」講到米酒,很多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孖蒸
  • 全網刷屏的「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到底是什麼梗,為什麼突然火了?
    「我想要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是什麼梗,為什麼突然火了?之前有個人發了 52 塊錢的奶茶,標註秋天的奶茶。1.就是借著秋天的季節要了奶茶的紅包,定義為秋天第一杯奶茶來秀恩愛。2.一般來說情侶之間發秋天第一杯奶茶紅包的比較多,數字都是 52.0 類似的。
  • 不是中國也不是英國,這個每天6杯的才是「喝茶王國」
    「茶」在中國文化自古被納為「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一。由此可知,茶在中華文化飲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是不容小覷的。雖然中國在茶葉的消耗量上因人口眾多的緣故而穩居冠冕;然而,如果要論及每人每年消耗茶葉的平均值,這個稱霸世界的國家卻是另有其人!
  • 我的「珠寶入門課」,竟然是在HARRY WINSTON完成的
    但「H家的包」或許只是之於「臉面」,土豪攀比之心意味更甚,而真正可以世代相傳的「富豪物品」,大概還是珠寶和腕錶。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品牌,就是珠寶界的收藏級品牌👇很有幸,我的「珠寶入門課」,竟然是在HW完成的。
  • 手衝咖啡入門指南.pdf
    早餐就可以自己衝一杯咖啡,尤其是有好看的手衝器具,咔嚓一張就是「精緻生活」。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手衝~如果之後還有人問到底什麼是手衝,請直接丟出這篇文章。對於新手/小白來說,其實入門手衝咖啡並不難,大部分人都能很快掌握。我們請教了多位上海優秀的咖啡師,從數十年經驗的資深教練級咖啡師到滬上超受歡迎的獨立咖啡館主理人,整理了一份實用文檔供給大家參考。
  • | 插畫板繪入門課 05期報名
    不少插畫愛好者們都非美院出身或曾有過專業美術學習,可能還有一些在手繪上堅持了很久,但如果要深入接觸到「商業插畫」、「動態插畫」甚至接到更多不同設計項目的時候
  • 如何用法壓壺做好一杯香濃咖啡!
    法壓壺並不如同像其他器具一樣,為了縱容人類的「懶惰」而發明。它是一次「意外」帶來 的產物,成為了製作咖啡的新方式。是法壓壺只能用來衝泡咖啡嗎?這個法國人和義大利商人品嘗後,都覺得這杯咖啡是「那個年代」最好喝的咖啡。法壓壺的工作原理是通過浸泡咖啡萃取,再以帶壓杆的金屬濾網把咖啡渣壓下,過濾得到咖啡液,操作簡單,無需過多技術亦可以享用一杯好喝的咖啡。 法壓壺的浸泡式萃取模式讓其容錯率相當高,是非常適合新手使用的咖啡衝煮器具。
  • 「好咖啡」&「好喝的咖啡」——怎樣才算是一杯好咖啡?
    總而言之,想要製作出一杯好喝的咖啡,首先就必須對「咖啡產業鏈」(Coffee Chain)各流程的咖啡香氣與味道,有基本認知。咖啡的香氣和味道,統稱「咖啡風味」。在咖啡產業鏈中的每一個流程,目的都是展現咖啡所蘊含的風味。若缺乏如此的風味詮釋,便難以體現出一杯咖啡的價值。
  • 從「吃茶店」開始的日本咖啡,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到極致
    櫻花、富士山、奈良的小鹿、札幌的雪……對於咖啡愛好者來說,最不能錯過的應該是到東京街頭琳琅滿目的「吃茶店」裡點一杯咖啡,感受日本咖啡獨特風味的同時,也體驗一把日本極致的「匠心」文化。「吃茶(きっさ)」這個詞來源於鎌倉時代從中國傳入的飲茶文化,但現在已經擴展到咖啡、紅茶、果汁等等。日本的第一家「吃茶店」叫「可否茶館」,是鄭成功的侄子鄭永慶在東京下谷開的,「可否」是當時日本人對於coffee的音譯。
  • 我的「珠寶入門課」,竟然是在HARRY WINSTON完成的 | CRR精選
    這當然只是頂豪們超越凡人想像力的物質生活的一個小小的縮影,凡夫俗子不予置評。但「H家的包」或許只是之於「臉面」,土豪攀比之心意味更甚,而真正可以世代相傳的「富豪物品」,大概還是珠寶和腕錶。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品牌,就是珠寶界的收藏級品牌👇
  • 從一杯咖啡開始的外遇!
    回覆:33文/黃彥琳若有個男人要請你喝咖啡,他人很好、條件也不錯,只是已經結婚了,你答不答應呢?「反正只是一杯咖啡,有什麼不可以!?」你是不是這麼想呢?若干年前我還在臺北工作時,工作上經常接觸的一位已婚男同事有天問我:「沒事吧?請你喝杯咖啡?」
  • 報之以瓊琚,觀壺,範永葉「木瓜壺」
    「作品信息」:「品名」:
  • 如何走出停留在日語50音學習階段的「魔咒」?
    之前自學了一陣時間,幾乎都在看五十音圖了,上了網課其實也就8個小時,4節課的時間就講完了。對所有初學者來說,最痛苦的發音入門階段。去掉撥音「ん(ン)」和促音「っ(ッ)」;「や(ヤ)」行「わ(ワ)」行與第一行「あ」行重複的假名,其實五十音只有45個音。這45個音稱為「基本音」。
  • 求推薦手衝咖啡的入門方法
    恰逢一些朋友想入門單品,遂寫一篇推薦點東西。有時在咖啡吧,看到有這樣的新手提問,「我買了xxx,用來入門可以嗎」,每次都很好奇的點進去看看,結果讓我很驚詫,似乎我們大家都會在入門的時候迷茫,然後被錯誤引導,這就導致了一個不怎麼愉快的開始(可能會直接放棄入門的想法)。。相比有老師教,單純的愛好者顯得很被動。與此同時,我也在想,走彎路的同時其實是更好的學習。
  • |8M5D入門課8.15開課
    讀到這個故事,我驚訝於這位女性對自己內心感受的敏感程度。但也覺得真好呀,在疼痛中重新連結和父親的愛,這是一朵在貧瘠之地開出的花,卻讓土壤都肥沃了起來。和她一樣,在疼痛中感受到愛的,其實還會出現在幼年曾受到暴力的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