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兩個消息刷屏了自己朋友圈,而且自己不止看到過一次:
「北大畢業生黃燦,在北大畢業之後就進入了房產中介行業工作。」
「西安外國語大學畢業碩士生劉雙,進入了家政行業當保姆。」
哪怕是這麼簡單兩句話的總結,這樣求職就業選擇,就引發了很大爭議:
「為什麼北大畢業還要去賣房子,在自己的認知裡面,賣房子這種工作,即使高中沒畢業也能去做,真的有點讓自己懷疑如今寒窗苦讀的意義,學歷真的很重要嗎?」
「讀書可能真的沒有什麼用,我高中畢業在賣房,人家北大畢業也一樣在賣房子。」
「相信對於中國的大部分家長來說,如果自己考上北大的孩子,最終選擇的工作是房產中介,在父母的眼裡也會覺得讀書無用。」
當「名校畢業」「高材生」這些字眼和外賣,保姆,快遞員這些工作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我們總會覺得十分彆扭,心中總會有這麼一種觀念:你學歷那麼高,就不應該去做那樣的工作,說得難聽一點就是那樣的工作配不上這樣學歷和知識層次的你,保姆,房產中介這樣的工作是給那麼學歷不高,沒什麼本事的人去做的。
但是現實生活中,那些擁有高學歷,高教育背景的人來做這些低門檻的工作的時候,真的有那麼不堪嗎?很多時候你對一個職業的態度,就決定了你的認知,你覺得它不體面,你覺得它沒有前途,你覺得它賺不到什麼錢,背後可能多數情況下是做工作的人不對,而不是職業本身。
根據網友的測算,這位北大畢業的黃燦,從業到現在已經累計賣出去了227套二手房,還有點7套新的房子。如果按照每天均價600萬的成交額來計算的話,黃燦賣出去房子的總價已經高達13億元,光光是佣金自己就能拿到1300萬。
同樣,擁有碩士學歷劉雙履歷也讓人驚豔,精通英語和法語,曾是大某知名通訊公司的員工,負責在肯亞維持客戶關係,不僅能輔導孩子功課,人家燒菜做飯的技能也一樣不差,也正是因為這樣,劉雙一下子成為了家政行業的香餑餑,有一些僱主甚至開出了月薪2萬的高價聘請。
這兩個消息一出來,一下子就挑戰了網友們心中高學歷配體面工作的傳統認知,很多人都認為兩個人都有這麼高的學歷,為什麼不去做一些有技術含量,讓自己有成就感的工作?如果大家都這麼做的話,那麼國家耗費這麼多精力去培養高學歷人才的目的和意義在哪裡呢?這是對社會資源和教育資源的一種浪費。
當然,這種提倡高學歷應該配上高技術,體面工作的言論我們已經不止看到過一次了,如果你是名校畢業,如果你是的大家眼裡的高材生,你就註定不能去做哪些工作,哪些工作才是你應該去做的,值得去做的,大家心裡都會把你對號入座,不然你就是「無能」「罪大惡極」。
在我看來,職業本身沒有好壞和貴賤之分,在於做的人怎麼看,不做的人怎麼想。
在討論這兩個社會現象的時候,我們一開始的關注點就是不對的,我們總是拿學歷去裹挾我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我們應該關注的是事件發生背後的變化。
為什麼高學歷的人都去幹保姆和快遞了?
為什麼大家對於高學歷從事低門檻工作意見會那麼大?
為什麼近幾年這樣的現象越來越多了,是學歷真的不值錢了嗎?
明明這些人賺得比你多,你卻還是一臉嫌棄呢?自己是不是該改變一下自己認知?
我們需要考慮的是這些問題,而不是去糾結什麼樣的學歷去匹配了什麼樣的工作,如果非要說理由的話:大家都是為了生活,無非就是為了多賺一點錢,你覺得不體面,在生存面前,謀生事大,體面事小。
你看,那些賺錢能力越強,層次越高的人,越是把「體面」「光鮮」這些詞語看得越通透,往往那些被所謂的社會認知和評價所裹挾的人,不僅工資和收入比不上人家,還會拿著所謂的體面來秀優越感。
我們也很強烈清晰可見地感受到,近年來這樣降維生存打擊的現象越來越常見,一個個生活鮮活的例子再告訴我們,我們是時候改改心中的就觀念了:
1.32歲延邊大學歷史學博士譚超選擇快送遞。
2.北京林業大學畢業的張進選擇送快遞,覺得行行都能出人才,覺得送快遞這事讓自己自豪有成就感,還獲得了武漢第一批有職業認證職稱的快遞小哥。
3.月薪4萬電影美術指導,選擇了做一名外賣小哥。
有人說這是未來找工作的趨勢,高學歷的人才不斷下沉到各個行業,對於本身就處在行業低端和基層的人來說其實是一種巨大的挑戰,因為這群人一來最受影響的就是他們,對於他們來說,本身自身的技能不是很強,學歷不是很高,會無形擴大個體之間的競爭。
一場疫情下來,23萬人轉行開滴滴,外賣騎手多了58萬,以前在很多低門檻行業見不到高學歷人才,現在看來,三百六十行,每一行都有隱藏的社會精英存在,這些高學歷人才未來很有可能成為這個行業的支柱和中堅力量,成為行業的領導者。
當你在吐槽這樣現象不該發生時候,事實上它已經勢不可擋地朝你走來了,你無法拒絕,只能接受。
那麼,我們再來想一想,當這樣的現象成為趨勢的時候,會帶來哪些變化?
首先從行業競爭來看,大家最容易理解的就是:高學歷的人去做低門檻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在和一些本身就沒有什麼技能,但是以那份低門檻工作為生的那群人搶飯碗,而且很大概率會讓他們丟飯碗,因為他們相對你而言,幾乎可以說沒有絲毫的競爭力。
高學歷從業者的降維生存會對於行業的基層工作者會產生一定的衝擊和威脅,導致個體之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和充分,同時也是在逼著這一部分人去努力成長,去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以前的家政保姆行業,對於大多數人的要求都是能打掃衛生,洗衣做飯,帶孩子這些會做就好,但是突然間有一家的保姆不僅能做這些,還能輔導孩子的功課,雖然價格貴一點,但是還是很多家長喜歡。久而久之,僱傭這類保姆的家庭越來越多,能給孩子輔導功課也慢慢成為保姆的一項標準,但是這個標準對於那些從前只做體力活,沒什麼學歷的保姆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很有可能因為這個標準很多保姆會因此失業,同時也會逼著一部分人去不斷學習去達到這個標準,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機遇,能帶動從業者的整體素質,但是個體相互之間的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
各行各業都面臨更加充分的競爭,原來能夠混日子的行業 也會變得艱難起來,那些高利潤的工作,很有可能就會被更高勞動力素質的人搶走。
為什麼很多人對於碩士劉雙去做保姆這樣的現象會有極大的不滿?其實根源就是被社會評價所裹挾,如果自己是碩士學歷去幹保姆,會被自己周圍的朋友,親戚,家人看不起,甚至會收到一些打擊尊嚴的評價,很多人一方面覺得面子上掛不出去,另一方面又十分在意外界對自己的評價,所以也就無法跨越心裡的那道坎。
但是從根本上來說,無論是做什麼工作,賺錢謀生難道不是多數人的最終目標嗎?從賺錢這件事情上,那些所謂的面子,所謂的評價,所謂的印象,又值多少錢呢?如果一份工作能讓自己的家人過得更好,又何必在意別人如何評價呢?
而且有往往那些越會賺錢的人,越不把面子當回事。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當你放下面子開始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成熟了,當你用錢挽回你的面子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成功了,當你的面子能換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人盡皆知了。
在賺錢這件事情上,成年人的世界,千萬別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秀優越。
月薪5000的寫字樓白領總會瞧不上路邊賣涼皮月入過萬的阿姨,覺得自己是公務員,雖然工資低,但是依然能自信抬起頭覺得自己比其他人有更高的社會地位,很多人都有這樣心態,但是實際上辦公室裡面坐著的白領跟以前在工地上搬磚的農民工沒什麼兩樣,只是隨著社會產業和經濟的發展,工作的形式變得多樣化,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
看似低門檻,人人都可以做的事情,你是第一個做的,而且還是做的最好,那當然可以證明你的強大。
我們總說人才人才,其實這個只是一個標準,能夠自食其力的人就是人才。工作無分貴賤,行行都有狀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所在。
更何況我們工作的初衷,就是為了能夠多賺錢,讓自己生活變得更好。永遠別忘了自己賺錢的初心,在賺錢這件事上面沒有什麼高級不高級的區別,能賺到錢就是最高級。
什麼面子不面子,體面不體面,當你還在意這些的時候,只能說你經歷得還不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