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處理
先兆中暑及輕症中暑一般脫離高溫環境、口服涼鹽水和休息後30分鐘到數小時症狀緩解。重症中暑者迅速轉移到陰涼通風或帶空調的房間,神志清醒時可口服清涼含鹽飲料。神志不清者可用溼冷毛巾放於前額、腋下及腹股溝等處,或去衣,冷水擦浴以暫時降溫,同時積極送往醫院。
醫院急救
輕度中暑、熱痙攣及熱衰竭神志清醒者,置於空調房間,對症處理,必要時留觀數小時。熱射病預後不佳,死亡率達5-30%,必須緊急處理。
(一)降溫
1、物理降溫:頭部降溫可用頭置電子冰冒、橡皮冰冒、白鐵冰槽等措施;傳統的全身降溫措施是將患者浸浴在4℃水中不斷擦拭全身皮膚,待肛溫降至38.5℃時停止浸浴,轉移到25oC環境中觀察。但這種方法執行起來不方便,已很少為醫務人員採用。現在各大醫院搶救室中均有空調,在空調室中進行搶救,再結合電風扇、冰毯的應用不失為一簡單有效的方法。具體操作是:將病人置於空調室內,臥於冰毯上或全身敷以冷水浸溼的大毛巾,不斷灑冰水、放冰塊,用毛巾摩擦皮膚以助皮膚血管擴張,再配合電風扇吹風。同時監測肛溫,當肛溫下降到38℃時停止降溫。
2、藥物降溫:氯丙嗪有調節體溫中樞、擴張血管,鬆弛肌肉,降低氧耗的功能,常用於協助物理降溫。25-50mg加入500ml補液中靜滴1-2小時,用藥過程中應監測血壓,血壓下降時應慢滴或停藥,血壓明顯下降時需用升壓藥。非那根25-50mg可與氯丙嗪合用。地塞米松有降溫作用較快,還可維持血壓和防止休克。無合併潰瘍病及嚴重感染時可10mg靜注,根據病情半小時後可重複一次。納洛酮(naloxone)為鴉片受體拮抗劑,在搶救重度中暑時有明顯的降溫、促醒、升壓等效應,可靜注0.4~1.2mg,半小時到一小時重複應用一次。
(二)確保良好的呼吸、循環
保持病人呼吸道通暢,並給予吸氧。合理應用升壓藥、補充血容量、糾正酸中毒、應用強心藥等是治療中暑並發嚴重休克和循環衰竭的基本措施。
(三)對症支持治療
要儘早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有助於平緩降溫、防止溶血、減少炎症反應、防止腦水腫,以及補充機體在危急狀態下對皮質激素的需要等。但劑量不宜過大,用藥時間不宜過長,以避免出現繼發感染。譫妄、興奮、煩燥不安時可注射安定10-30mg。急性腎衰時限制入水量,可進行血液透析。嚴重酸中毒可用5%碳酸氫鈉液。高鉀血症時積極進行相應處理。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時可考慮使用肝素。對中暑病人要認真護理,防止肺部感染及褥瘡發生,加強營養供給。
(四)監測與併發症防治
1、生命體徵監測:對中暑病人生命體徵的監測非常重要,特別是體溫和血壓的監測。先兆中暑和輕症中暑病人無需作特別處理,但不能勿視生命體徵的監測,一旦體溫劇增或血壓下降,應立即進行搶救。體溫監測中,推薦使用對肛溫的連續監測。
2、重要臟器功能監測:重度中暑可能會發展為多器官功能衰竭,而一旦發生難以挽回生命。因此對重症病人進行嚴密監測非常必要。較早防治各種嚴重併發症如休克、腦水腫、呼吸循環衰竭、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等。有條件時入住監護病房進行搶救,在對生命體徵進行監護的同時,定期抽血化驗肝、心、腎、肺、血液等組織器官的相應指標,必要時進行中心靜脈壓、肺動脈壓、肺小動脈楔壓等有創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