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石家家
到2019年年末,普蘭店全區43個低收入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54元,同比增長15%,今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低收入村農民收入總體保持穩中有增的勢頭。截至目前,全區43個低收入村已經全部脫貧退出。普蘭店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全部低收入村不僅僅實現了增收脫貧,更實現了「全面脫貧奔小康」。如今,在這43個低收入村,村民安全飲水比率達98%以上,住房安全農戶比率達98%以上,新農合參合率達99%以上,每個村屯通油路達100%,同時每個村都有主導產業、專業合作社、垃圾回收點、村衛生室、文化室及健身活動場所……這就是普蘭店區脫貧攻堅戰交出的一份合格的答卷。
凝心聚力,社會扶貧不斷加大
在這場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中,普蘭店區委、區政府以等不得慢不得的精神,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部署脫貧攻堅工作,全區上下認真貫徹大連市「七個一」工作要求,狠抓各項措施落實,形成強大合力。建立了一本精準扶貧臺帳,出臺了一套扶貧攻堅工作方案,發展了一批精準脫貧項目,確定了一張脫貧時間表和路線圖,選派了一村一支駐村工作隊,確定了一村一個幫扶單位,建立了一套考核監督機制,對9個街道進行了脫貧退出驗收專核。
普蘭店區把脫貧攻堅作為全區三大重點戰略之一,成立了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區委、區政府實行區級領導包村制度,四大班子副區級以上領導主動承擔領導包村任務,充分壓實扶貧攻堅主體責任。同時,加強全區160名駐村幹部管理,及時調整46名區派幹部。各街道對扶貧工作高度重視,全社會形成了脫貧攻堅政策落地生根,思想協同一致的合力和凝聚力。
社會扶貧力度不斷加大,引進致富項目64個,為群眾辦好事實事1100多個。43個低收入村共爭取市區兩級定點幫扶單位資金4787萬元,幫助低收入村實施民生工程152項。僅大連市中山區就向沙包、墨盤兩個街道投入840萬元,區人大積極發動人大代表捐資280萬元,幫助墨盤、雙塔、沙包、星臺等街道低收入村發展設施農業,栽植露地桃,修建大口井,建設村衛生室,不斷加快脫貧奔小康的步伐。
持續用力,產業脫貧效果凸顯
產業脫貧,是普蘭店區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的主要著力點、發力點,實際效果已經凸顯。在各種產業項目脫貧中,村民脫貧增收效果最直接的就是勞動力轉移扶貧項目。大楊集團援建的墨盤村服裝廠,樂甲、沙包、星臺街道引進的服裝、電子加工廠,雙塔街道的星泉山莊,同益街道的農業旅遊等一系列項目,吸納當地農民就近務工,務工收入已經佔了農民收入的五成以上。
水果基地脫貧項目,是這個區村民增收另一亮點。利用幫扶資金購買果苗,實施11個水果基地生產用水、作業路等基礎設施項目,極大滿足了生產需求。近年來,低收入村新發展水果面積近3萬畝,達產後畝增收1萬元,可增加收入3億元。東部的城子坦、墨盤、星臺街道脫貧退出的村都是以露地水果為主導產業的村,家庭婦女聯合起來互幫互助,每家面積都在5畝以上,年收入可達5萬元左右。
設施農業脫貧項目成為低收入村村民穩定增收的強大助力器。利用扶貧資金改善規模基地生產條件,引導農民資金向設施農業投入,發展設施桃、設施大櫻桃等中高端水果溫室700多座,番茄、黃瓜、芸豆、茄子等蔬菜大棚400多座。西部的沙包、樂甲、四平脫貧退出的村都是以設施農業為主導產業。三年脫貧攻堅戰中,普蘭店區用近億元的脫貧資金建立集體經濟項目30多個,主要在低收入村發展設施果菜、農產品儲藏、集體股份合作社。項目投產後,每年增加低收入村農民收入1700萬元,增加村集體收入350萬元。
協同發力,行業脫貧亮點紛呈
民生保障標準提高。普蘭店區全面落實農村低保兜底、因病救助、臨時救助、低保漸退、低收入家庭政策,累計發放資金2.7億元,受益71萬人次。農村低保標準五連增,由2016年每人每月380元提高到如今的540元。投資655餘萬元,為1025戶殘疾人家庭發放絨山羊3075隻。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保學控輟水平達到國家標準。團區委爭取希望工程資金487萬元,資助貧困學生6000多人,援建希望學校15所。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796戶。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實現困難居民全覆蓋,並做到「一站式」結算,農村困難居民累計免費參保24518人,參保率100%。
公共服務水平得到提升。目前,普蘭店區鄉村衛生室一體化管理實現全覆蓋,組建「1+1+1」家庭醫生籤約團隊179個,貧困人口籤約率達到90%。村衛生室落實基本藥物制度,100%零差率銷售,緩解農民看病貴問題。區婦聯開展巾幗創業活動,培訓新型女農民、巾幗致富帶頭人100名。搭建普蘭店區供銷電商平臺,建立農村淘寶物流中心和村淘服務站,培訓農村電商人才400人,大櫻桃、棚桃、藍莓等農產品線上交易份額增加。區人社局開展「精準扶貧送技能到基層」活動,新增轉移就業人員6000人。
人居條件得到改善。優先向低收入村集中安排道路交通、環保治理、農業綜合開發、農村電網改造、危房改造、環境衛生、農村改廁、養殖場糞汙治理、六化工程、水庫移民、安全飲水、村級文化室、健身活動廣場等項目,低收入村人居環境條件明顯改善。總投資9.2億元,新建及大修農村油路738條1412公裡,2019年提前實現屯屯通油路。全區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0%。農村飲水工程投入資金6749萬元,低收入村飲水安全有保障。在低收入地區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2萬畝,建設兩個區域糞汙處理中心,改造養殖場150家,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率達到74%以上,低收入地區生態環境持續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