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自媒體朋友的視頻,解讀方與圓,探人生生存之本與處世之道!

2020-12-22 小濤的農村生活

前幾天工作之餘,閒來無事,打開手機觀看了一個自媒體朋友的短視頻,覺得朋友這一期視頻的主題新穎,思想深刻。

朋友的視頻主要內容如下:在某一天裡,朋友家裡來了兩個好友,午飯後與朋友在院壩裡喝茶談人生。

夏日裡難得的一絲微風拂過,三人聊得好不愜意,一陣陣歡聲笑語穿過了院落。

就在這時,朋友提出了一個問題,他說,現在的新時代社會哪種人更受歡迎?

一個胖個子朋友首先回答道,肯定是正直講原則的人吧!朋友問,為啥呢?

胖個子說,正直,表裡如一的人才會是我們的生存法則與在社會上獲得別人的認同。

朋友嘲笑他說,你看你,都三十好幾了,沒車沒房還沒老婆。事業也還沒有,還正直?

胖個子朋友直呼,我,我……

氣得胖個子擾頭不止,接著瘦個子朋友回答說,在我看來,當今的社會圓滑,會阿諛奉承的人能夠讓人喜歡與得到別人歡迎。

朋友又問到,為啥呢,瘦個子說,當今社會時代,要想發展快,職位高升,得到別人喜歡,能善言辭,奉承別人,可以少走彎路就可以得到人生想要的東西。

朋友對瘦個子說,你與胖子不一樣了,只是可惜你與胖子的命運一樣,無房無車無老婆。還沒讓瘦個子反應過來,朋友接著對兩位說,你們兩位話後也不要再爭吵,待我給你們一一解答。

朋友在院壩角落裡找來了幾塊磚頭,又進屋拿出一個舊足球出來。

他的朋友覺得驚訝,這時朋友讓胖個子與瘦個子站到自己的左右手兩邊。

朋友左手拿磚,右手拿足球。對他們說,左手的磚代表胖子,右手的足球代表瘦個子了。隨後又在地面上畫出一條線,看著,同一起跑線看你們誰跑得遠,朋友這樣說到。

很明顯,足球比磚滾得遠,這樣第一輪胖子就輸給了瘦個子。

接著朋友說到,下面我們進行第二輪比試。

這輪比試看誰砌得高與穩。當胖子把磚砌了四五塊高的時候,而瘦個子的足球始終沒法砌上兩個,偶爾砌上了兩個足球,也只能停留幾秒鐘。

很明顯這一輪比試,小胖子勝出,一勝一負,剛好扯平。

接著朋友又從屋裡拿出裡幾個骰子,找一空桌,砌很高也不垮,且比方塊磚還滾得遠。他的兩位朋友看到這番情景,似乎明白了什麼。

此視頻故事內容大致就是這樣的,其實許多朋友讀完文章應該也悟出來了人的生存之本與處世之道。

在當今科技繁榮,行業競爭激烈的狀態下。了解與認識認清自己,而由內而外的表達,付出與努力,展現與完善自己,修練提高自己融入社會的大潮中而不迷失自己就顯得很重要了。

人的生命也就幾十年,似曾相識與美好夢裡的一個過程,或者說是一道有自己人格魅力獨特的風景。

縱然彷徨過,迷失過,失去過,擁有過,付出過,快樂與悲傷過,更體會了人情的冷暖與酸甜苦辣,油鹽醬米醋的日子。

或許早年的你事業不成功,愛情不美好,家庭不融洽,在歲月的洗禮之中,一切都變得從容淡定,少了年少的衝動,而多出了一份冷靜與內心融入外界的智慧。

說到方與圓,在我看來,性格方與正直的人可能在一個公司上班,一家企業上班,也許前期或事業之途並不被上級領導看好,因為你不會陪領導,不會與領導溝通,不能與朋友很好的溝通,似乎處處受阻。

女孩子面前,自己也不會甜言蜜語,讓女生覺得你太木訥。上班三五幾年也許還是一個普通工人與小小的職員。

如果是這樣,我們是可以改變自己的,如果覺得飽讀四書五經太花時間,改變自己又違背了自己內心做人處事的準則,那麼不要緊,我們可以不刻意去改變,保持初衷就好。

性格方的人在一定工作經驗後,基礎紮實,吃苦耐勞,是可以改變人生軌跡的。適當的時候可以自己創業另闢蹊徑,開創屬於自己的事業,或者學習專業的知識,成為某個行業的技術人才都是可取的。

如果後期事業輝煌,做到技術高層,為了自我價值,為了奉獻社會與國家,必要的社交管理還是需要自己學習與完善的。

如果是圓滑的人,可能前期職場上,工作上會一帆風順,因為他們會博得領導好感,善於察言觀色,也會哄女孩子開心。說話總是附和別人。

也許三到五年的時間他們就是公司的中層管理了,身邊電話不停,車房早已買好,貌似達到了別人羨慕的地步。

但當某一天圓滑的人遇上方性格領導,或者公司效益不好了,可能他們會跳槽,又重新開始他們的人生之途,始終行走在社會的中下層而得不發展。

圓滑的人一般很少有選擇去創業的,因為他們骨子裡的性格是不會容許他們去花前期大量投入,且可能還看不到成效的東西,他們覺得吃苦,花時間,無回報不是他們的作風。

所以燦爛的華夏文明,放眼人生與世界,在浩瀚的宇宙之中,或許平衡而持久,創造與發展的和諧才是我們長期所追尋的。

在方與圓兩種性格,生存與處世之道綜合起來就出現了個人較提倡的中庸之道。

內心充滿價值信仰與規劃,科技知識武裝自己,舍付出,換收穫;舍一時利益,換長遠效益;舍思想,換與同道交流;舍訴說,換理解;舍時間,換經驗;舍適當放棄,獲新的選擇;舍感動,換交流;舍奉獻價值,換回報社會與國家!

中庸之道的外表其實是內心方的一種妥協與展現,以及一個人成熟的表現,而褒義的圓滑。

比如人生在世就難免出差,辦事,說話。當然能夠答應朋友的事就一定要辦到,不能做的事就不要亂給別人承諾,說話講和氣,辦事講原則與效率;做人底線堅持住,不要被利益燻昏頭腦,遇事沉著冷靜;長話短說,急事緩說,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以及無恩不受碌,靜化自己內心,學習提高與同道與行業交流共識,共同進步與發展,創造人對社會的責任感,價值感。

而不變的是內心的原則與初衷。

小濤的農村生活

2020年6月10日寫

相關焦點

  • 白巖松:人要領悟這條處世之道,人生才會一路通暢,福報自然來
    一個人,一旦明白了這一條處世之道,人生會一路順暢。"——白巖松這是白巖松在一所高校做演講時,說的一句令所有人都醍醐灌頂的一句話。央視名嘴白巖松,他總是能一句話就點透問題的本質,能透過現象看清本質,他就是那種既有能力又能把握處世之道的人。
  • 解讀《易經》中的生存之道,4個字:逢兇化吉,看完頓悟!
    世事無常,人的一生有好的時候,也有運交華蓋的時候,易經其中一個現實功用就是教會我們生存之道,概括起來就是四個字:趨吉避兇。要想趨吉避兇,需要抵達《易經》中做人的最高境界——無咎。所謂無咎,就是沒有兇險,沒有大的過錯,不是不犯錯,而是知錯能改,並且能最大程度上減少犯錯的損害,這是精髓,是根本的生存之道。無咎者,善補過者也《左傳》有云:人孰無過?
  • 做人要積八德這是為人處世之道,提升自我影響別人才是真正的人生
    是你為人處世,生存於大千世界的根本,如果沒有了信任,就沒有了合作,沒有了合作就沒有了創造價值的機會,如果沒有了任何機會,你的人生將一片黑暗,浪費了生命對於我們的恩賜!之五『禮節德』我大中華乃禮儀之邦,上下五千年,悠悠歲月,老祖宗遺留下多少千千萬萬人耳聞熟知的典故,都禮儀有關。炎黃子孫無不感到慶幸和驕傲,更要努力將傳統美德發揚光大才對。
  • 處世之道,就在於這一個字
    「過猶不及」的處世之道,就在於講究一個「度」字,它不僅滲透於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更在於個人的修養之中。說話做事也好,學習享樂也罷,如果不能做到進退有度、取捨有度,就很可能物極必反。說話要適度有些人覺得,做人要真,所以說話要直。其實不然。
  • 看上去越是卑微的人,其實越是懂得生存之道!
    我們可以完全不用為了理想、為了尊嚴或者為了其他什麼,僅僅為了生存而活著。現實中,那些看上去特別卑微的人,其實越懂得生存之道。
  • 心存善意,是最好的處世之道
    不為難他人,給人留情面,是最好的處世之道。01 難堪時,給人臺階下 《菜根譚》裡有句話說:「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指責他人時,不能太過嚴苛,要思量他人所能承受的,要留有餘地。楚莊王論功行賞,唐狡卻辭謝說:「扯許姬衣袖的正是下臣,蒙大王不殺之恩,所以今日捨身相報。」莊王聽後感慨萬千。在他人難堪時,能給人臺階下,於人是得饒人處且饒人,於己是給人留餘地給己留後路。
  • 《增廣賢文》經典6句,講透人生哲學,說盡處世之道
    古訓增廣,是中國幾千年智慧的結晶,中心思想說的是人生哲學與處世之道,雖來自民間,卻有很多寶貴的東西,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我在研讀之後,不由得感嘆到,這本書真的把人生哲學與處世之道給講透了,接下來,阿胖與你分享《增廣賢文》中最經典的6句話,希望幫你理解一些人生哲學與處世之道。
  • 「說易經」易經的為人處世之道,對待朋友和小人的2種態度
    《易經》是經天緯地之學,古代群經之首,帝王將相之學,其間的為人處世之道,尤為可觀,本文擇取其中對待朋友和小人的2種態度,略為一說,或可引而伸之,解其中旨要。其一,和朋友之間互相有所感應,應當謙虛以待。其實,人生誰沒有一點缺點呢?有什麼好害羞的呢?一點缺點算是很正常的,懂得這一點,就懂得尊重人,就懂得謙虛為何物。其二,在隱遁時,需要遠離小人,不去憎惡小人,但是表現出嚴厲。人生豈有時時如意的?
  • Catnip的生存之道
    所以我個人對這樣的故事,不是很感興趣。又擔心小說裡是否有血腥描寫,問她,她說沒有。我又問,那這個故事的意義是什麼呢?逗逗告訴我說:「這是一部反烏託邦小說,也寫出了人性。越是在這種極端的生存狀態下,越能反映出真實的人性。而且這個故事也很精彩,你不愛看,真是損失太大了!」聽她一說,我才知道小說有反烏託邦的意義。不過對孩子來說,故事內容的精彩,才是真正吸引她的地方。
  • 《增廣賢文》通俗易懂:講的是人生哲學,說的是處世之道!
    《增廣賢文》以有韻的諺語和文獻佳句選編而成,其內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但中心是講人生哲學、處世之道。竹籬茅舍風光好,道院僧房終不如。寧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餘。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道院迎仙客,書堂隱相儒。
  • 以誠待人——最高明的處世之道
    劉備是個特別虛懷若谷廣納人才之人,尤其是在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事情上,簡直是付出了最大的誠意。三國時期,劉備帶著關張二人準備前往南陽請諸葛亮出山相助其逐鹿天下,前兩次去根本就沒見到孔明先生,第三次去是輕手輕腳還等孔明午休結束才謙和有禮的恭請他出山相助。
  • 圓滑,是一種很Low的處世之道
    所以,他們認為別人也一定會有那樣的局限性。因此,一旦發現別人"見解超群",那一定是"故事豐富"、經歷骯髒。按這些人的邏輯,一個作者筆下如果出現過情色描寫,那他一定當過A片演員? 與那些一方面「志存高遠」,另一方面卻因為才華配不上野心而被各種煩惱和焦慮折磨的人相比,我更喜歡和敬重那些胸無大志、沒有追求的人。
  • 人到中年無論貧富,讀懂《增廣賢文》4個處世之道,過好後半生
    讀《增廣賢文》明白這四句處世之道的名言,餘生也能安穩一點。第一句,殺人一萬,自損三千,傷人一語,利如刀割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殺死一萬個敵人,自己的士兵也會損失三千餘人。你說一句傷害人的話,就好比拿刀子割人的身體。處世之道貴在和氣生財,總是因為語言暴力而發生矛盾是不可取的,你在上海被人的時候自己也會付出相應的代價。
  • 「人生兩不見,離了婚的夫妻,回過頭的朋友」這句話該如何解讀?
    「人生有兩不見,離了婚的夫妻,回過頭的朋友」這是一句民間俗語。民間俗語多是源自於各種經驗之談,其中往往藏有一些為人處世的智慧。對於這樣的俗語,我們可以看到其中的道理,取其精華所在,而不必苛求它的嚴密性。我們今天就聊一聊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應該如何來解讀。
  • 狼之道:真真正正的狠人,全是自身把自己「逼」到了人生巔峰
    他厚著臉皮,從一個中國朋友那邊借了500澳元,隨後從舊車市場買來一個老款的「甲殼蟲」。第一日,他跟中國朋友學了一點兒簡單駕駛技巧。隔天,他找了一個地方開始練習。第三日,他練習在路上行駛。第四日,他就開車去上班了。這個人,後來成為澳大利亞通訊器材公司的業務總監,年收入超百萬美元。
  • 中國人的處世智慧全在這30句話裡,讀完你所有的不順都有了答案
    寫景、寫情、寫人、寫道修身、養性、明理、處世古雅意蘊,當代哲思冷雋悠遠,深刻警醒《菜根譚》——儒、釋、道思想之三味,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結晶,和萬古不易的教人傳世之道,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
  • 《易經》:聖人行旅以宣道——向旅卦學習古人的處世之道
    網圖人處豐亨富貴之時故舊多,人在窮途之時親識寡,古人云: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山深山有遠親,即是此意,豐盛之時,朋友眾多,勢力厚重,等到飄零江湖而失所之時,則親人遠離而行單影只,只能在秋雨瀟瀟之時網圖行旅之人遠離故土,便是獨自行走於茫茫江湖,必須要有自己的保身之道以及為人處世之道,若是不能謹慎小心,恐怕很難做到全身而退保全其身,在火山旅卦之中,便有一些智慧可以為人們提供參考
  • 古人的處世之道:「人之憎我不可不知,吾之憎人不可得而知!」
    古人的智慧:「人之憎我不可不知,吾之憎人不可得而知!」古人的處世之道:「人有德於我不可忘,我有德於人不可不忘!」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熱鬧而又人才輩出的特殊時代,各路豪傑粉墨登場,各種思想相互碰撞,因而也演繹了烽火連天下的鬥智鬥勇。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為人處世牢記兩條「天規」,多數人不在意
    因而為人處世最複雜的並非追名逐利,而是修煉內心,明代「心理學家」王陽明早已悟透了這一道理,創立了響徹千古的「心學體系」。在為人處世上,王陽明的很多學說和觀點一語中的玄機,幫助很多人解決了困惑一生的難題。
  • 莊子之《人間世》:借「孔子」之口,說明人事之複雜、處世之艱難
    事如果不成,將有人道之患;事如果成了,則有陰陽之患。無論如何,似乎都避免不了禍患降臨。這樣的困境並非是自己招致的,只能說是時、命使然,但人們卻必須時常面對它所帶來的災禍。「若成若不成而後無患者,唯有德者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