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航:您所乘坐的「北京—芝加哥」航班已停飛

2021-01-10 虎嗅APP



5月3日,美國航空(American Airlines,下稱"美航")宣布了一個多少有些令人意外的消息,10月份之後美航將停飛已經運營8年之久的北京—芝加哥航線。


誠然,過去兩年,有一些外國航空做出了停飛國際航線的決定,比如美航退出杭州和西安市場,漢莎航空停飛瀋陽—法蘭克福航線,英國航空退出成都市場,但不同的是,這些航線的始發地都是二線城市,停飛或多或少都跟政府補貼減少或者是到期有關。


北京是中國的首都,同時也是最大的商旅客源所在地,消費能力強,由於航權時刻資源十分有限,很多航空公司為了爭取首都機場的起降時刻搶得頭破血流,美國航空為何會在此時做出停飛的決定?


「該航線自2010年以來持續虧損,而且當前環境嚴重限制了我們在這一市場的競爭力。為了符合長期戰略,實現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我們不得不對航空網絡做出調整,以獲得更高的利潤。」美航方面回復界面新聞稱。


在中國,一線城市機場的起降時刻「一刻難求」,而即將枯竭的中美航權更是稀缺資源,一旦失去意味著需要再等新一輪的談判。在給界面新聞的回覆中,美航表示將向美國交通部申請芝加哥—北京航線進入「休眠期」,並尋求未來放棄休眠,恢復通航的權利。


「美航想要保留這條航線,是為了以後用在芝加哥—大興(正在新建的北京新機場)航線上。如果他們完全放棄航權,那麼其他的航空公司就會趁機搶走,比如達美航空可能會向美國交通部申請開通洛杉磯—北京的航線。」亞太航空中心(CAPA)分析師Will Horton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美航停飛啟示錄


美國航空2010年5月正式開通北京—芝加哥航線,和美國聯合航空(下稱「美聯航」)以及海南航空(下稱海航)同臺競爭。彼時,金融危機剛結束,全球經濟逐漸復甦,但即便如此,在過去8年時間中,美航也沒有從這條航線中賺到一分錢,「儘管我們團隊付出了努力,但自2010年以來,這條航線連年嚴重虧損。」


這似乎並不符合中美航線帶給我們的一貫認知。


中美航線曾經被譽為全世界最賺錢的跨洋航線之一,一條航線的利潤相當於兩三條國內航線。而且,過去幾年出境遊急劇升溫,前往美國的中國遊客數量順勢飆漲,各大航空公司都在爭相開通國際航線,為何美國航空無利可圖以至於黯然退場呢?


「競爭激烈、不是熱門航線、無政府補貼。」國航一位高管如此分析美航停飛的原因。


北京和芝加哥雖然在全球最繁忙機場排名中雖然分別位列第二、第六,但是芝加哥並非中美航線上的熱門目的地,吸引力遠不如洛杉磯、紐約和舊金山這樣的大都市。而且,過去兩三年,中國的航空公司開通了大量前往美國的直飛航線,其中不少是從二線城市始發,不僅分流了前往芝加哥機場的旅客數量,也影響了航空公司的票價水平。


根據民航諮詢機構CADAS的數據,北京與芝加哥航線在去年前10個月裡平均客座率雖然達到80.9%,但是同比下滑近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客運量同比下降了5.2%,與2015年同期相比更是下滑12.7%,是從北京始發的中美航線中下滑最厲害的一條。



對於航空公司來說,客座率和客運量雙雙下滑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意味著收益水平進入下滑通道。

「海南航空在這條航線的票價非常低。對於美航來說,國航可能是一個更加理性的競爭者,因為他們可以銷售更多的中轉機票,包括國內和國際,但是海航在北京的市場份額相對較小。另外,美國航空在芝加哥樞紐機場的地位也不如美聯航。」Horton表示。


這對原本就勢單力薄的美國航空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由於它所在寰宇一家聯盟在中國內地沒有成員,因此無法為中美航線輸送足夠多的中轉旅客,加上去年國際油價攀升以及籤證政策的收緊,一系列的原因使得美國航空不得不做出航線休眠的決定。


相比於競爭對手,美國航空在中國的存在感明顯要處於下風。


美國航空直到2006年才開通第一條中美航線,上海—芝加哥,在2014年之前只運營三條中美航線,在那之後,才逐漸意識到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於是才開通從上海和北京前往達拉斯的航線,市場份額才有所增加,但是依然落後於美聯航和達美航空,兩者在中國都擁有強大的盟友。


美聯航和中國國航(下稱國航)同屬於星空聯盟,並且雙方很早就開始代碼共享合作。而達美航空和東方航空同屬於天合聯盟,而且前者於2015年入股東方航空(下稱東航),成為其最大的外部股東。擁有全球最大機隊的美國航空雖然在2017年年初成功入股擁有亞洲第一大機隊的南方航空,但是雙方的合作並不能挽救這條已經走了8年下坡路的遠程航線。


單從北京—芝加哥這條航線來看,身處困境的絕非美國航空一家。根據CADAS的數據,去年前十個月,海航以及美聯航在這條航線上投放的座位都在有意減少,但即便是這樣,兩家公司的上座率和客運量都出現了明顯的下滑,美聯航的客運量下滑了23.11%,海航的上座率下滑了5.5個百分點,從數據上看很難實現盈利。


「基本上所有洲際航線都虧錢,目前虧得最嚴重的應該是中澳航線。如果有補貼,部分國際航線可能會有一些盈利。」海航的一名客戶經理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整體來看,北京—芝加哥航線的「涼涼」現狀實際上是近年來中美航線狂飆之後陷入盈利困境的一個縮影。


蛋糕不夠分


現如今的慘澹早在2015年就已經埋下伏筆。


2015年是中國航空公司進軍國際市場最猛的一年。根據民航局公布的數據,2015年,中國航空公司新增國際航點14個,國際航線完成旅客運輸量超過4200萬人次,同比增長高達33.3%。 CADAS的數據也顯示,2016年中美航線運送的旅客數量超過750萬人次,增速達到25.6%,為過去5年來之最。



「在2009年之前,從中國前往美國的遊客數量在20至40萬之間波動,但是2010年市場突然爆發,赴美熱情急劇高漲,遊客增速高達50%,之後每年的增速為36%、36%、25%、24%。2016年的增速也達到17%,去年的數據還沒出來,但是應該要比這低一些。」戴亞斯(Walter Dias)說,他擔任美聯航大中華區及韓國董事總經理已經有7年,見證了中美航線的起起伏伏。


然而,航空公司並不會按照旅遊業的節奏穩步投入運力。在戴亞斯看來,國際航線的需求增長通常呈一條平緩的直線上揚,很少大起大落,但是航空公司投放運力卻是階梯式的,也就是說,航空公司會在某個時間段集體增加運力,整個市場的供給會突然陡增,如果供大於求,航線的整體票價也會應聲下跌。


「在某些時間段會出現運力過剩的問題,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供需又會達到新的平衡。」戴亞斯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2015年~2017年就是這樣一個時間段。


在此期間,海航開通了大量從二線城市始發前往美國一線城市或者是從北上廣飛往美國二線城市的航線,比如西雅圖和拉斯維加斯,與此同時,廈門航空、四川航空也擠進了這個市場。CADAS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美航線上的座位數同比增速高達22.7%,相比之下,中國赴美遊客數量的增速卻是在下滑,供需矛盾突出。


作為中美航線上美方的第一大承運人,美聯航顯然感受到了蛋糕被搶走的壓力,在2017的財報中,美聯航使用「疲軟」(softer demand)一詞來形容中國市場。


「合併後的每座位英裡客運收益(每運輸一名乘客一英裡所獲得的收入)相比於2016年下滑了0.4%,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廉價航空公司在我們樞紐機場所採取的激進價格策略,除此之外,還包括中國和關島市場疲軟的需求。」財報中如此寫道。


「去年某些時間段(通常是指淡季),某些航線在的平均票價跌幅達到20%。」戴亞斯表示美聯航今年不會在中國新增運力。


作為美聯航的重要盟友,同時也是中美航線上最大的承運人,國航雖然在首都機場擁有絕對的地位優勢,但是同樣受困於運力過剩,在中美航線上的表現也是差強人意。去年國航北美地區的客運收入不升反降,下滑4.96%,價格戰之激烈可見一斑。


國航的一位高層人員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去年北京飛往洛杉磯、紐約以及舊金山航線的平均票價同比下滑了至少20%,下滑最厲害的是飛往華盛頓、休斯頓和聖何塞的航線,基本上沒有什麼盈利空間,如果有利潤,也是微利,畢竟油價在持續走高。」


如果說2016年國際油價走低一定程度上掩蓋了中美航線運力過剩的問題,那麼去年國際油價的走高也讓這個問題得以暴露。


在中美市場上,國航客運量排名前五的航線分別是北京-洛杉磯,北京—紐約(甘迺迪機場),北京—舊金山,北京—華盛頓以及北京—休斯頓,但是根據CADAS的數據,去年1月~10月,國航所經營的這5條航線中,除了北京—洛杉磯以及北京—華盛頓的客運量有所增加外,其他三條航線的客運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原本很多旅客是把洛杉磯作為門戶的,但是其他二線城市開通直飛航線之後導致門戶的旅客集中度下降。從2016年開始,航空公司就都開始賠錢了。」一位熟悉中美航線的資深業內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以洛杉磯機場為例,2016年,從洛杉磯機場往返於中美兩地的客運量達到181.6萬人次,比2015年同比增速高達43.4%,但是最新的數據顯示,去年前十個月,從洛杉磯機場往返於中美兩地的客運量為161.4萬人次,同比僅增5.9%,分流作用明顯。


不止是美聯航,作為東航的股東,達美航空也明顯感受到了中美航線的競爭壓力。


在去年的財報中,達美航空寫道:「我們國際市場的營收去年同比下滑7.2%,原因是供需不平衡導致的收益下滑,主要體現在大西洋地區和中國市場。」此外,它還明確提到,中美運力增速是導致亞太地區單位收益下滑的原因之一。


對於未來中美航線的前景判斷,業內人士持兩種不同截然不同的態度。


戴亞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們在今年3月份開始已經觀察到整個市場正在復甦,多餘的運力正在被逐漸消化,供需有望在6月份重新達到平衡狀態。另外一家美國航空公司的高管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他們對未來中美航線市場持樂觀態度,願意投入新機型,提升服務。該高管表示,今年上半年的平均票價相比去年同期並沒有明顯下滑。


不過,國航的高管依然心存擔憂,他認為今年中美航線的收益不會有太大的起色,票價還在繼續往下走。而Will Horton表示,在2020年之前,中美航線上很難重新達到供需平衡。


補貼又回來了


地方政府提供的補貼是二線城市開通直飛國際航線的催化劑,但是巨額補貼也帶來不小的爭議,一方面是地方政府拿著納稅人的錢補貼一小部分人出國是否合理,另一方面則是航線補貼是否可以持續。


美航方面在給界面新聞記者的一份回應中表示:「造成一條航線失去盈利能力的原因有很多。但我們認為政府不應該補貼航空公司或某條航線,因為這會造成不公平競爭。


戴亞斯說,他們曾經被一些二線城市的政府邀請開通國際航線,但是都拒絕了。「只有航線可以持續經營,我們才會開通,因為如果你開通的時間太早,即便是政府給予了補貼,但如果最後沒有成功,那麼可能會給這個市場造成一些傷害。」


過去兩年,這樣的例子時有發生,漢莎航空退出瀋陽—法蘭克福市場,英國航空宣布停飛成都—倫敦航線背後或多或少都跟政府補貼有關係。一般來說,航線補貼通常都是3年,而且有一個退坡機制,補貼期限到達之後,需要航空公司自負盈虧。


但是,從近期來看,巨額航線補貼還有死灰復燃的可能性,比如之前漢莎航空2016年宣布退出瀋陽市場之後,又在今年3月重新復航,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復航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地方政府的補貼又回來了。


「我相信地方政府有遠見,但是他們也要足夠精明,而且要看準時機。有些地方政府給予航線補貼的時間太早,但是市場還沒有準備好。」戴亞斯說。

相關焦點

  • 南航孟加拉飛廣州航班又有4人感染新冠肺炎 該航班已被停飛4周
    航空圈訊中國南方航空從孟加拉國達卡飛往廣州的最近一班航班又有4人感染新冠病毒,該航班此前一班因為落地檢測出17人感染新冠病毒而被民航局下令6月22日開始停飛4周。其中新增3例境外輸入病例有2人系6月18日從孟加拉國乘坐南航CZ392航班的乘客,同航班乘客還有2例無症狀感染者,另一位新增無症狀感染者則是此前6月11日該航班的乘客。
  • 明日喀什航班或取消超7成;東航2021版隨心飛支持付費升艙;豐田擬...
    據統計,截至10月中旬,東航「隨心飛」用戶出行次數已達250萬人次,飛得最多的用戶已完成80個航段飛行。02明日進出喀什航班或取消超7成「飛常準」APP數據顯示,明日(10月27日)喀什機場計劃進港航班37架,已有26架取消或可能取消;當日計劃出港航班39架,已有28架取消或可能取消。
  • 超30家航空公司宣布停飛所有國際航線,超20家已全線停飛
    【來源:澎湃新聞】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蔓延,各國陸續出臺旅行限制令,不少航空公司開始削減或停飛航班。 截至北京時間3月23日晚間,據各大航司官網和新聞媒體公布的數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超過20家航空公司全線停飛所有航班。
  • 波音737MAX復飛 20個月的停飛之後波音737 MAX終於重返藍天了
    波音737MAX復飛 20個月的停飛之後波音737 MAX終於重返藍天了時間:2020-12-06 11:4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波音737MAX復飛 20個月的停飛之後波音737 MAX終於重返藍天了 20個月的停飛之後,波音737 MAX終於重返藍天在美國航空的配合下
  • 美聯航:3月起減少飛往亞洲國家班次 延長中國航班停飛時間
    美聯航:3月起減少飛往亞洲國家班次 延長中國航班停飛時間 2020-02-29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TD晚報|美航和美聯航將取消海外航班的改籤費,亞航日本申請破產
    美航和美聯航將取消海外航班的改籤費 據路透社報導,美聯航和美航周四表示,他們將取消國際長途航班的改籤費。美國航空表示,對於所有自北美或南美出發的長途國際航班,將取消除基礎經濟艙以外全艙的改籤費,立即生效。
  • 達美航空停飛往返中國內地與美國的直飛航班至4月底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達美航空停飛往返中國內地與美國的直飛航班至4月底 新京報訊(記者 王真真)2月2日,美國達美航空宣布,暫時停飛2020年2月3日至2020年4月30日期間所有往返中國內地與美國的直飛航班
  • 美國政府已解禁波音737MAX,但連波音自己的員工都不敢乘坐
    來源:新民晚報原標題:美國政府已解禁波音737MAX,但連波音自己的員工都不敢乘坐墜機事件發生20個月後,波音737MAX即將再次「重出江湖」。美國航空則計劃於12月29日開始使用該機型客機,每天執飛一輪往返紐約和邁阿密的航班,由此成為自去年3月停飛以來,首個復飛該機型的民航運營商。儘管距離正式復飛還有些日子,但波音早已按捺不住蠢蠢欲動的心。
  • 阿根廷、智利宣布停飛往返英國航班|英國_時政|阿根廷_時政|新冠...
    中國日報網12月21日電(孫若男) 據路透社報導,阿根廷和智利兩國政府相繼20日分別發表聲明,出於對新冠疫情的擔憂,將停飛往返英國的航班。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19日宣布,在英國發現的一種新冠病毒新變種的傳染性比普通的新冠病毒高70%。英國政府收緊了對倫敦和附近地區的限制。
  • 超30家航空公司停飛所有國際航線 超20家全線停飛
    截至北京時間3月23日晚間,據各大航司官網和新聞媒體公布的數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超過20家航空公司全線停飛所有航班。此外,據民航資源網不完全統計,還有12家航空公司僅停飛了所有國際航線,包括——越南航空、南非航空、阿維安卡航空、巴基斯坦航空、曼谷航空、澳航、維珍澳大利亞、西捷航空、沙烏地阿拉伯航空、阿爾及利亞航空、馬印航空以及Swoop航空。
  • 為取悅美國停飛中國航班,損失百億盼中國復航
    本來兩國合作非常融洽,當衛生難題出現之後,越南態度發生轉變,為了取悅美國不惜停飛我國的航班,當越南航空業遇到損失時,卻希望我國能復航,看到這樣的做法,我國也果斷拒絕,所以這次輪到越南坐冷板凳了。越南取悅美國停飛中國航班本來兩國的合作能更僅一步的,但越南並沒有好好珍惜,反而做出了一些令人疑惑的行為,那就是取悅美國甚至還停飛我國的來往航班。他們之所以這樣做,也是因為我國出現了衛生事件,除了暫停航班之後,也暫停了與我國很多的貿易通道。
  • 多國國際客運航班政策再更新!
    近期,很多國家的國際客運航班政策都因為疫情做了調整,隨著疫情整體趨緩,一些國家決定安排航班復飛,開啟「邊恢復邊防疫」的新階段;還有部分國家為了防止疫情再次反覆,決定繼續延長停飛禁令。 那都有哪些國家復飛了?哪些國家繼續停飛禁令呢?乘坐國際航班都有什麼需要注意呢?小僑來為要出行的小夥伴捋一捋。
  • 歐洲多國停飛往返英國航班,歐洲之星幾近停運
    從20日起,義大利、比利時、荷蘭等歐洲國家相繼決定停飛往返英國的國際航班,比利時也同時停止了往返倫敦的歐洲之星特快火車。法國和德國等也即將頒布同樣措施。英國衛生防疫部門早前公布,一種更具傳染性的新冠病毒變異品種正在首都倫敦和周邊的英格蘭東南部一帶加速傳播,最新確診的病例中70%左右與此相關。
  • ...英國失控,多國緊急限制人員往來,法國關閉邊境、義大利停飛航班…
    19日,首相詹森表示,病毒變異後的傳播性,比已存在的病毒毒株高出70%。新冠病毒新毒株在英國已失去控制據海外網,英國首相詹森19日在疫情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20日起,倫敦、英格蘭東南部和東部將從目前的三級防控級別升至四級,為期兩周,對應的措施類似英格蘭地區今年11月開始實施的大範圍「禁足」措施。
  • 歐洲第二大廉價航司易捷航空停飛所有航班 員工帶薪休假兩個月
    據外媒報導,歐洲第二大廉價航司,易捷航空(EasyJet)已停飛所有航班,且公司旗下的員工將自4月1日開始,進行為期兩個月的休假。英國政府此前表示,將為所有受疫情影響,而無法工作的數百萬人,補貼其之前工資的80%,補貼上限為每人每個月2500英鎊(約人民幣20734元)。
  • 幾乎全部航空公司將取消中國的航班!
    中國大陸--新加坡:取消2020年2月11號至2月29號的北京-新加坡CA969航班,以及2020年2月12號至3月1號的新加坡-北京CA970航班。中國大陸--義大利:取消2020年1月31號至4月29號北京-羅馬,北京-米蘭,上海浦東-米蘭,杭州-羅馬四條航班。
  • 美國航班停飛前在擋風玻璃貼出一句話,中國網友點讚
    據悉,美國聯合航空2月2日宣布,從2月5日至3月28日(東行)期間,臨時停止美國往返北京、成都和上海等24個中美往返航班。2月5日到3月28日,我們暫停了美國往返北京、成都、上海的航班,但我覺得大家都希望這次肺炎的疫情能夠儘快的結束,就像標語中寫的一樣——我們很快會回來,而且一切都將恢復正常。鳳凰網:這次疫情對航司影響如何?
  • 荷航將停飛所有中國航班,荷蘭機場出發目的地TOP10曝光
    最新消息,由於疫情形勢變化和商業考量等原因,荷蘭皇家航空KLM改變了之前的停飛措施,來看看他們的最新信息:自2020年2月3日星期一起,將暫停KLM飛往北京和上海的所有航班。飛往成都,杭州和廈門的航班早已暫停。可以複習下我們之前關於各航空公司舉措的文章:「荷航取消飛往中國航班?沒那麼簡單!細節已公布!附歐洲其他航空公司最新消息」不過KLM決定在接下來的兩天內再進行多次飛行,而不是立即停止整個運營,可以為儘可能多的人提供返回家園的機會。航班僅限於北京和上海。
  • 三大航10月國際航班計劃公布,印尼、越南恢復中國商業航班
    南都訊 記者龍濤截至9月22日,東航、南航先後公布了10月的國際航班計劃,加上國航9月份已公布的9月1日-10月23日的航班計劃,三大航司的10月國際航班信息已出爐。與9月份相比,東航、南航各增加了4條航線,所增航線均往返於亞洲地區,此外東航停運上海-馬尼拉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