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考研到底是為了什麼?」|研究生畢業,我身邊的人現在都怎麼樣了?

2021-01-10 阮三水

Preface:

前兩天是考研的日子,準備了半年、一年甚至更久的戰役終於要階段性拉上帷幕。

一方面社會招聘方對於應聘者的學歷要求,另一方面大環境不景氣導致的合適崗位供不應求,終助力了每年報名考研的人數水漲船高。

與此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質疑,是否考上了研究生就一定能夠逆天改命?為了考研放棄工作的機會值不值得?考研一戰失敗了,是否有必要繼續考?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梳理了周圍幾個研究生已經畢業了的朋友的故事,來跟你們交流和分享。

A

雙非本海歸,入職四大

A同學本科來自一所雙非一本,但是因為就讀了自己非常喜歡的會計專業,所以對專業實力非常執著,成績一直很好。

研究生專業,ta也選擇了可以精深自己專業的研究方向,一切以結果為導向。最終ta以超級NB的成績,和只投過一次簡歷的傳奇戰績,一舉拿下香港的四大offer,求職之路讓投了上百封簡歷的我大呼羨慕。

我總結了一下,她順利的求職得力於:清晰的目標,以終為始的提前規劃(戰略),踏實認真的努力(戰術)。

目前已入職2年左右,工作內容ta很喜歡,缺點是四大的通病——忙。加上今年疫情影響經濟不景氣,晉升等方面出現問題,現考慮跳香港國企。相信經過了四大的積累和磨礪,ta一定能去到非常優秀的崗位。

B

985本,赴德交換,入職德國四大

同樣是985財會專業的一個朋友,研究生順利保研本校,但是因為不喜歡研究生階段學校的專業課程,自費去德國學校交換學習相同專業,雖然辛苦,但甘之如飴。

德國教學部分用英語,部分用德語。為了學習專業知識,也方便以後在德國找工作,B竟然學會了一口流利的德語,畢業面試的時候全德語面試,拿到了德國最大零售企業的財務崗offer和四大offer,最終選擇四大。

不得不說,B不僅是一個明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人,也是一個非常專注、安靜、愛學習的典型優生。從保研、赴德交換、學德文、投簡歷面試,順利的表象下,是持久的努力。

我還記得之前和ta一起上德文課,課後所有同學都散去,只有ta去圖書館列印了所有的教材(很厚),拿回去全部複習完。

B目前還在德國,考慮積累幾年經驗回國發展。

C

985本碩社會學,備戰司考/編制

保研的朋友C,是一個安靜有力量的人,社會學賦予了ta辯證思考和旁觀思考的能力與心態。度過了相對穩定的、充滿思辨趣味的本科和研究生生活,與世無爭的C終於也被時代的洪流推上了就業的風口浪尖。

突如其來的求職潮如洪水猛獸一般讓C充滿不適應。社會學耳濡目染的恬淡和客觀中正,在求職面試的激烈競爭和花式凡爾賽中顯得格格不入。C真的有過迷茫,不喜歡網際網路的快節奏,但也受限於專業。在赴一線城市找尋心儀事業編幾個月沒能如願以償之後,現在騰訊實習,考慮酌情繼續申請事業編,同時備戰司考。

C是屬於不太明確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的一類人,其實跟ta所學專業的模糊性比較強不無關係。而慶幸C的學校和學歷背景都還不錯,能夠最終進到大廠實習,不論是否能留下,積累點經驗都是不錯的。憑藉C的學習能力,相信司考和優質事業編都沒有問題,只是後者還需要一點運氣的加持。

類似社會學的社科類學科,通常被外界認為是「萬金油」專業,看似通達,實則雞肋,很容易找不到好工作。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提前布局,找準適合自己的行業和定位,廣泛實習積累閱歷,才不會讓自己太被動。雖然如此,社科類專業對於學生思維方式、獨立精神的培養是實打實的,畢竟這對個人成長和人生幸福,有時比從事了什麼行業更重要。

無法選擇時,我們也要好好吸收本專業的養分,早做規劃,既來之則安之。

D

非全日制美術碩,沿海院校輔導員

比起C同學,D同學更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穩定和安逸。這將一切都變得非常簡單,但卻不輕鬆,因為D的專業限制和「非全日制」的碩士學歷。

如果不想從事本專業,就業市場對藝術類畢業生的殘酷顯而易見,本專業同學之間的發展差異也比其他非藝術類專業更加明顯。D的同班同學有些沒畢業就屢獲各類美術大獎,自己平時接單子都能衣食無憂,大有盈餘;而技術不夠精湛的同學也能接一些小單子賺零花錢,畢業之後努努力去大廠做美工。

最後一類就是D這種——不喜歡本專業,技術也不過硬,畢業就只有兩種選擇:

一,跟本專業死磕,努力進網際網路大廠,尋求高工資,同時享受高福報;

二,早點準備進體制。

比起金錢,有房一族的D很清楚自己更看重安逸和穩定,於是把目標早早瞄準在高校輔導員上。但因為ta的非全日制學歷限制,求職也不算順利。不過ta最終還是歷經上十次筆試、面試,去了沿海一所不錯的院校。

直到入職後,D才發現輔導員的工作跟「清閒」不沾邊。「很瑣碎,很多突發狀況,還要應付各種檢查,學生一天到晚各種事情都找你,周末經常泡湯。」D經常跟我抱怨,「但是,真的挺有成就感的,挺開心,感覺自己是在做有價值的事情。」

所以,想清楚自己要什麼,才是走向理想生活的關鍵。

當然,如果D沒有父母給買的房,有可能事情會是另一番模樣。

E

985本海歸,一線銀行管培

985本+海歸碩的E選擇了「別人家」的孩子路線,一畢業就進了一線四大國有銀行分行做管培。雖然是分行,但是光是四大國有銀行的招牌,和周圍人「才」和人「財」雲集的工作環境,已經讓人羨煞不已。

但是據E透露,他們的工資並不高,工作也比較機械和碾壓人性,ta「每天都活得很壓抑」。

「主管各種PUA員工,我每天都在想離職!」E抱怨道,「而且我們工資這麼低,什麼時候能買得起這邊的房子呢?」

有趣的是,有次ta疑惑地問我為什麼大家工資都這麼低,我問了下ta對於「高工資的定義」,ta說——「年薪35萬左右差不多(不低)」。我就知道其實ta對於現實的期待真的過分了。要知道畢業短短幾年,有機會達到這個薪水的只有幾類:大廠計算機類崗位、頭部金融機構(還得加年終獎)、頭部投行(遠超這數)、自由職業/創業。

正確的期待,和符合期待的擇業,才能讓自己過的更幸福和腳踏實地。E雖然工資不高,但比起非四大行的銀行員工,起點更高、機會也會更多。之前有個寧波銀行的管培生工作7年後,直接跳槽某單位當了投資負責人,薪水上百萬,前途無量。

但是得熬,沒有別的辦法,熬不住就出局。

現在E正在考慮接受家人的建議,去美國讀個博士。用ta的話說,其實自己是想「逃避現實,能拖則拖」。好久沒聯繫了,我覺得ta應該比之前的自己想法更成熟了。

F

考研985,優質事業編,備戰公考

朋友F是我在體制內求職群裡認識的,ta總是在群裡發言最活躍。我了解到ta是雙非一本,考研到985碩士,並利用985碩士學歷人才引進到某強勢準二線城市,事業編制,待遇22+,現在在備戰公考。我就是從ta這裡知道,體制內的待遇,要數蘇南、浙北、兩廣地區,薪水最高,性價比也比較高。

其實像F這樣發展的人,我周圍比較多。都通過努力拿到了比較好的學歷背景,入職了好地方的人才引進,然後想要找到更好的機會,或者直接考公,我們把這叫做「一步到位」。公務員確實在穩定性和福利上無可超越,如果能考到上述3個強勢地區的區級單位,工資總額比起一線網際網路公司都能打,還不用經歷中年危機。

也許這就是很多人考研、收穫更高學歷的一個意義:參與優質人才引進,或者拓寬可報名的崗位面、延長可以考公的年齡(本科35歲後不能報考,研究生則延長到了40歲)。

放一張杭州某中學招聘錄取圖,你們感受一下。

G/H

雙非海歸碩,入職500強快消/地產

G和H都是我畢業找工作認識的。我們都經過異常慘烈的競爭,進入了公司的最終輪面試,但他們2人都憑藉優秀的表現,拿到了我失手的工作機會,我曾經非常羨慕。

現在他們也都還在公司就職,比起跳過幾次槽的其他朋友和我自己,顯得穩定性更強。除開一些個人原因,我不由得感嘆,優秀的公司確實在培育人才和留住人才上面更專業,也更用心;也不由得恨自己當時為什麼就沒能再努力一點呢。我想即使到目前為止,跟我同樣惋惜的人也非常多。但是既來之則安之,我回想自己那個時候,確實太過幼稚也不夠了解崗位,現在想來如果了解了這個崗位也許我更有勝算,亦或者是乾脆也就不想去了。

所以求職的時候,最好先實習了解崗位,再不濟也要找到裡面的人親自聊聊,知道崗位實際工作內容和工作需要的特質,再去有針對性的準備。像我這樣單憑藉個人素質進入終面沒有問題,但是卻沒辦法突圍,拿到offer。

有意思的是,我參加各類人才引進面試時,周圍不乏本碩985的學霸,口才和氣質都非常了得。很多都是在知名公司歷練過2-3年,現在選擇跳進體制內,也確實是出於安家、穩定等多方面考慮。

所以,第一份工作一定不等同於你的最後一份工作,人的想法也會根據人生階段和自己的經歷而變化。停止因為一開始的失利而自怨自艾,想清楚自己的目標,慢慢來,就是快。

I

雙非海歸,現華為,考慮進體制

I同學的經歷頗為傳奇,一畢業就憑藉超凡的魄力,跟隨師兄去了一家快速上升的創業公司,去年我跟ta見面還在,最近聊天告訴我去了華為,但是忙到爹媽不認,準備跳車了。

優秀的人總是這麼優秀,但是有勇氣的人卻沒有很多。像ta這樣學歷、能力都不錯,但是一開始就選擇了創業公司、想要大幹一場的人,其實並不是很多。我不知道ta之前的公司經歷了什麼,但我相信經歷過小公司、大公司之後,ta一定會更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或者不想要的是什麼。

我有個老朋友之前說:「其實人很多時候不是知道了自己喜歡什麼才做選擇,而是知道了不喜歡什麼所以在逃避。」之前我不以為意,現在想來卻覺得不無道理。

知時務者為俊傑,我們需要了解的,是社會的變化,也是自己的內心。

以上就是我周圍9個朋友的故事,他們有的進了體制,有的去了外企、國有銀行、網際網路大廠、知名地產公司;有的繼續在公司耕耘,有的考慮跳出換一種生活。(受限於我現在在國企,如果有人感受到傾向性勿怪,並非本意)

看上去好似和讀研關係不大,畢竟本科畢業,也可以去體制、外企、國有銀行、網際網路大廠、知名地產公司呀。

是的,讀研肯定不是一種必然選擇,本科學歷也可以擁有競聘這些崗位的機會,並且只要你足夠優秀,成功入選,踏實積累,還可以利用年齡優勢,碾壓之後新入職的研究生。

但是,如果你的實力一般,還沒想好自己的方向,還沒發掘到自己的興趣,或者需要更多時間累積實習、增長實力,那麼讀研一定是更好的選擇。硬體上,讀研可以給你充足的2-3年時間,去學習、去實習,順便還能拿個學歷,拓寬自己的擇業面,起薪也會更高;軟體上,讀研拓寬了你的視野、完善了你的思維,成熟了你的心智,有些經歷是終生受益的。

不管如何選擇,也不管你的考研結果如何,這些都是身外之物。最重要的是,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因為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決定著你會做什麼樣的事;你做的事情,又影響了你可以做的選擇。而選擇權,才是對我們努力的褒獎。

不論最終是否選擇了偉大和不凡,渡過千帆卻歸因田園的人,總比一直困在大山裡的人,更加偉大和不凡,也絕不是烏合之眾能夠有資格評頭論足的。

不困於心,不愧於行。做一個勇敢的人吧,不畏後果,勇敢前行。

你覺得他們的生活怎麼樣呢?

有沒有和你產生共鳴的地方,或者給你的選擇提供了參考呢?

Best Wishes

相關焦點

  • 那些努力考上研究生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努力考上研究生之後, 現在的你們怎麼樣了? 後來我覺得我人生不該這樣隨便。 後來我考研進了浙江大學醫學院,然後轉成碩博連讀。 期間,我拿到了國家留學基金委的獎學金,赴新加坡國立大學留學。 現在,我知道,我未來不會把能留在家鄉市醫院作為理想了。
  • 護理專業有必要考研嗎?護理研究生畢業前景
    你是學什麼的?護理的。你的學歷是什麼?研究生。什麼?你是護理研究生!大眾對護理公認的認知是「又累又髒幹苦力活」。雖然現在護理學已經發展成為了一級學科了,雖然臨床上也有很多護理研究生了,雖然現在也有護理博士了,但是還是有很多人對於護理的認知還是停留在中專的、學歷低的、沒技術含量的。我們學護理專業的對於本專業的認知才是比較清晰理智的,本文的論點是「護理專業有必要考研嗎?」,你之所以會點開這個文章,相信你也是有這樣的疑惑,那我就廢話不多說,直接擺出我的論據,以供參考。
  • 考研或不考研有什麼不同?研究生有四種領先優勢,你都清楚嗎
    考研和不考研,結果有什麼不一樣呢?在很多同學看來,唯一的區別就在於「一張紙」的區別:文憑不一樣。相比本科生,研究生有4種領先優勢,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清楚。學歷研究生的第1個領先優勢就在於,在學歷方面有領先優勢。成為了研究生,實現了學歷一步到位。工作之後,不用考慮要不要繼續提升學歷的問題。相比之下,有一部分本科生,雖然在本科畢業時,並沒有考慮要考研。但是,他們中的很多人,走上職場之後,同樣面臨著晉升學歷的需求,被迫考研,花費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反而更大。
  • 今年考研人數超出預計,研究生遭遇就業難題,畢業前景出「危機」
    大部分畢業生選擇考研的原因原因一:就業起點高關於為什麼這麼多人報考研究生,最大的原因莫過於為了能更好地找到理想工作,除此之外,研究生的就業機會也非常多,現在的就業市場面對成千上百的畢業生,應聘要求也發生了變化。
  • 考研倒計時!你適合讀研究生嗎?
    這個周末就是2020年的考研日了,相信廣大在校大學生們正在進行著最後的衝刺,今年將有341萬在校生參加考試,也是歷年中最高的。其實很多學生其實只是因為身邊的人要考研,而覺得自己也要參與其中,如果動機沒有那麼強烈或者考研的目標感不強的話,是很可能成為陪考大軍了(每年最終會有70%的考生分數不夠研究生錄取線)。
  • 擔心考研失敗,秋招籤了一份工作,現在又考上了研究生該怎麼辦?
    早在10月份秋招的時候,不少考研人就有這個顧慮,自己複習考研已經好幾個月了,但是成績卻沒有太大的提高,馬上就要考研報名了,擔心自己考不上,不知道應不應該先籤一份工作?同樣的問題,現在準備複試的考生也有這方面的顧慮,如果複試沒有過,又錯過了春招,那該怎麼辦?
  • 研究生導師忠告:大四考研和畢業考研有差別,早知道早受益
    隨著時代的發展,目前報考研究生的大學生越來越多,很多學生為了提高自身的學歷,能夠在未來的就業當中能夠比其他應聘者有一些優勢,所以會選擇在學校參加考研。還有一部分學生想要在畢業之後,一邊工作一邊考研,雖然這種方法也可行,但是很對於自身的壓力就會很大。
  • 考985/211到底有多難?那些二三本報考名校的人怎麼樣了?
    有那麼一部分人考研,是為了離自己心中的名校更進一步,是為了獲得更好的學校認可,去到自己想去的大學。但考研又是十分困難的,想要考取名校的人數不勝數,最後被錄取的人又寥寥無幾,考985/211到底有多難?我們今天用數據來說說這個問題。
  • 考研人,你的思想很危險!
    @星期七為了985平臺,我現在連簡歷關都過不了,更別提找到好工作了。@陽光我雙非本科畢業,專業是行政管理,我們這個專業讀研出來也基本上都是考公務員考教師的,我前兩年一直在猶豫為啥要讀研,我其實對本專業並不感興趣,雖然考研的時候也比較努力但是英語太差導致單科沒有過線,去輔導機構當了老師,等踏入社會才曉得原來自己的學歷什麼都不是,現在如果你想考教師編制的話高中老師要求研究生學歷
  • 新祥旭考研一對一:如何看待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值得...
    一直以來,研究生報考人數都在不斷增加,競爭也是越來越大。一部分同學會選擇攻讀非全日制研究生,那麼,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值不值得報考呢? 首先要弄清楚一個概念,什麼是非全日制研究生?
  • 碩士研究生畢業,學生還會繼續考博嗎?導師:大部分學生都不會
    從2021年研究生考試的試卷難度就可以看出來,試卷的難度明顯提升,如果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相對一般,可能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為什麼現在學生在本科畢業後,紛紛選擇加入考研隊伍中?本科畢業生就業壓力太大這一點是非常明顯的,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很大,不少學生面臨著畢業即失業的困境。2020年,高校畢業生的人數達到了874萬人。
  • 研究生和公務員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10年之後差距明顯
    選擇考研意味著將來可以選擇的就業面更廣,研究生順利畢業後可以獲得研究生學歷,而學歷現在也成為了找工作的敲門磚,更有利於求職。並且如果日後想往科研工作方向發展,那無疑考研才是最正確的選擇。而選擇公務員意味著公務員工作更加穩定,提前步入社會工作,能夠鍛鍊自己。
  • 畢業10年感覺很迷茫,有沒有必要去讀個研究生?有什麼好的建議?
    畢業10年感覺很迷茫,有沒有必要去讀個研究生?有什麼好的建議?我覺得在你感覺到迷茫的時候,第一反應不應該是是否考研,而是應該先規劃你的人生,具體點的話,就是規劃下你的職業規劃。說句直白話,就是你至少要琢磨未來的五年甚至十年,你要在哪個領域創造出什麼價值;再說直白點,就是想達到什麼職位,薪級待遇能到多少。如果你規劃完之後,發現必須要有知識的儲備、學歷的升級 、校友導師的資源的時候,那你就可以選擇考研了,有這麼一句話,學習不是成功的唯一出路,但是是邁向成功相對最輕鬆的路。
  • 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後到底有什麼區別?你都清楚了嗎?
    高考想必是每個人都不會忘記的事情,考上了就是本科生,沒考上就是大專生。大學有本科和專科之分,近些年來,高考報名的人數越來越多,很多新的學校都設立了起來,所以才會出現擴招的現象。這也是為什麼現在人都感覺到處是大學生,本科生遍地走的錯覺。
  • 300萬研究生,什麼專業的研究生最多?什麼專業的好就業?
    大部分的學生讀研主要是為了就業,更好找工作,獲得更高的收入。那哪些專業好就業呢?看各個學校的就業報告就一目了然。比如,我們選取浙大作為例子。下圖是2019浙大畢業生分學院的就業率。首先,就業率最差的是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的就業率只有75%。
  • 專科畢業考研有多難?不難,但有一點硬性條件!
    #很多小夥伴在專科畢業後,想要提升自己的學歷參加考研。但是總會有各種疑惑,我到底能不能參加考研,我參加考研需要什麼條件。那答案是否定的,各位專科畢業的小夥伴專科畢業以後是不能直接參加考研的。但是專科學歷與研究生學歷之間隔了一個本科學歷,所以不能跟本科生一樣正常報考研究生考試。也就是說,有本科畢業證(只要是國家承認的,不論是自考還是成考)的,都不屬於(本科)同等學力了。
  • 為什麼大家都想考心理學研究生?
    隨著初試成績的臨近公布,考研黨們可以說是焦慮萬分。作為一枚心理學專業的大四學子,我也步入了考研之路,因為心理學最近幾年,無論是本專業還是跨考的人數都是每年考研的熱門之一。現在的心理學的研究和成就幾乎來自國外,中國的心理學發展還處於一個非常基礎的階段,所以先去嘗試和發展心理學的人,門檻不高,起步更簡單。而且就本科四年,對於複雜和充滿無限神秘的心理學來說,我們是很難學到更多的知識,本科大多數都是一個全面的了解,都不做深入的講解,所以對於許多對心理學感興趣的學生,考研就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 考公和考研到底哪個好?過來人告訴你,十年後發展「天壤之別」
    如果您能使兒童愛好名譽,懼怕羞辱,你就是他們具備一個真正的原則,這個原則就會永遠發生作用。 ——洛克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編陳三,很開心又和大家見面了!其實在筆者看來,努力學習也是為了將來尋找一份好工作,從人群中脫穎而出,隨著大學生的數量日益增多,本科生含金量大不如前,專科生更是不好找工作,所以不少的畢業生就開始考研和考公,這都是熱門的選擇,至於這兩樣有什麼區別,那就要看多年之後的發展,簡直是天壤之別,非常的現實。
  • 同樣是研究生,讀2年和3年有什麼區別?想考研的學生應該了解
    文/宸媽說教育近年來,我國考研的人數越來越多,大部分同學選擇考研應該都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就業,增加自己的就業機會。至於選擇3年制還是2年制,就要看個人的意願了,如果想早點畢業,早點參加工作,就選擇2年制。2、學位證書不一樣很多人會好奇,研究生的學位證書不是應該一樣的嗎?實際上不是,不管是2年制研究生還是3年制研究生,他們的畢業證是一樣的,但是學位證卻大有不同。
  • 今年研究生報考人數預計420w,為什麼那麼多人選擇考研?
    教育是提高就業競爭力、抵禦風險的途徑 圈子平臺小、現狀不滿在更好的環境可以遇到更高層次的人,可以有試錯的機會,身邊更優秀的人激勵著你前進,你的自尊心也會激發你自己。對於大多數人來講,考研提升自己是個換池水的過程。從池塘到長江,再到大海,優越環境逼著你變強。走出校園那一刻都認為:我在社會上也可以這樣,我能成長的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