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一幫青年將一腔熱血塗在了地上」。
這是曾經年少的韓寒,針對富士康頻發的員工跳樓事件而字字珠心。
時過境遷,我們的商業文明似乎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進步,各行各業發紛紛湧現的巨頭在全球市場大殺四方,在啟明星到來之前,人們率先看到的是一顆又一顆光芒萬丈的企業新星。
那是只有錢和資本才能發出的迷人的光。
01
但光芒之下的陰影仿佛也隨著擴張著自己的表面積。幾乎每一個明星企業都爆出過員工猝死的悲劇,華為、騰訊、阿里、美團……以及近日的拼多多。
人們感嘆,網際網路大廠究竟要「血汗工廠」到何種地步,才能逼得年輕生命戛然而止。深諳網際網路語境的大廠們也以「社會問題」、「例外事件」、「愛拼才會贏」等璀璨話術來自我辯護。
這還不夠,一兩條生命隕逝,也被人歸納於「國際慣例」。
君不見發達如日本韓國,年輕人也常常不堪重壓選擇自殺;心高氣傲的韓國青年們更是為了一個遙不可及的明天,擠入暗無天日的三星、LG等巨無霸企業,換來的是每日只能休息四到六小時的生活常態。
所以,「中國青年已經幸福很多了」。
所以,「996是我們這一代人的福報啊」。
所以,「你不努力自然有人比你更努力」。
總之,總有一個角度能夠以正大光明的道理來說服年輕人心甘情願的賣命。
即便真的拼多多成為徹徹底底的血汗工廠,外界對其口誅筆伐,依然活躍在崗位的員工們則不以為然,某某員工的猝死轉眼就會成為一個數據。
人們和網際網路的記憶,同金魚一樣短暫。
這也並不是魯迅說的那般,人們跪的久了忘記了站立。
而是這幾代的年輕人,都處於跪著掙錢的時代。
有一句話我們肯定很熟悉,「你不想幹這份工作,而其他人爭著搶著要」。
嗯……很多人還處於跪而不得的境地,你還不繼續好好跪著?
這便是因為在目前中國的求職供應關係中,公司往往處於強勢地位——公司不愁招不下人,人則憂慮找不到工作。
而明星公司則更為突出。
舉個極端例子。
哪怕今天有哪個網際網路大廠有一百個員工集體猝死,明天依舊有上萬人投來簡歷。
因此一個家庭喪失一個親人,而於企業所造成的代價卻微乎其微。
也就是說,員工在99%的情況下,都與巨頭公司無法處在一個對等博弈的位置上。
既然無法博弈,就只能剩下被奴役。
不加班?換一個愛加班的來。
這樣說來還太冷些,網際網路大廠的「情商」比傳統工廠更高一些。
當你有任何的逆反情緒和不滿,他則用一桶濃烈的雞湯對你進行填鴨式教育:你今天起不來的床,總有人起得來;你做不完的工作,總有人能做完;長此以往,你想過的生活,也只有讓別人過了。
這背後的本質是在告訴年輕人:只要你拼命,就能成功。
沒有人會拒絕成功。尤其在這麼一個鼓吹成功的年代。
02
李誕曾說他從不聊理想,因為他聽了很多人的理想,說到底就是變有錢。
同理,鼓吹成功並不可怕,而將成功等同於有錢則是讓年輕人繼高考之後的獨木橋,又踏上有去無回的鋼絲線。
曾經有人問孔二老師,這一代的年輕人怎麼不喜歡看武俠劇了?
你看,如今的熱播劇、票房冠軍裡,再也沒有什麼武俠片了,這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流行文化南轅北轍啊。
任何大眾商品的興衰,都離不開大眾精神的變遷。
簡單講,曾經的國人崇尚武俠精神,如今的國人,尤其年青一代則崇尚的是企業家精神。說好聽的叫崇尚創業力,說難聽的叫信仰鈔能力精神。
因為武俠精神最大的一個特徵,就是在這世俗世界裡,金錢固然重要,但總有什麼東西能凌駕於金錢至上。
而當企業家精神來臨,各種造富神話被成功學與媒體競相宣揚,人們自然而然的認為,總有什麼東西能被金錢驅動,如果不能,那就加錢。
而對於企業家而言,錢可以來自對生產資料和生產工具的控制。而對於普通年輕人來講,錢只會來自於一個渠道:工作。
——慢著,這種人究竟是企業家還是資本家呢?
在拼多多如何錢多多?那就加班多多唄。
工作機會成為年輕人唯一的鍊金術。只是很多人不知道這鍊金術的原材料需要青春和熱血。
有人肯定會疑惑,孔二老師你這是想讓年輕人不工作嗎?
我們要明白,現在的工作已經在企業和公眾所渲染的概念中變了味兒。
他們將工作的概念,偷換成了人生的全部。所以會在工作之前再加一個定語「拼命」,然後演變成:如果你不拼命人生則毫無意義,一無所有。
原本丈量生命尺度的標尺是人生,他們則偷換成了工作。
馬雲不斷地疾呼:我從沒見過將工作和生活完美平衡的人。
確實沒有。因為生活始終無法對等的與工作坐到同一個談判桌上。甚至嚴重到,面對任何的「剝削」,年輕人已經喪失了基本的懷疑精神,反倒不斷的在合理化企業步步緊逼地壓迫,而將這視為自我成長的福報。
現在的老虎啊,不但兇猛,還把自己包裝的跟貓一樣可愛。
03
在工業時代,知識程度不高的工人們尚能為一己之權利而抗爭;但到了看似文明的網際網路時代,遍地大學生的年輕人卻不知除了拼命加班人生還有什麼意義。
被諷為傳統產業的工廠們,在一股腦的追求自動化來減輕人力的負擔;而自命高級的網際網路依舊要靠人海戰術拿命死扛。
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曾吐槽網際網路企業,他們除了製造了消費還製造了什麼?任何技術上的創新都沒有。
曹旺德、董明珠等「傳統」企業家都深以為然。
董明珠說格力的員工不需要買房,因為我們會給每個員工分房。網際網路企業告訴員工你不拼命那沒錢買房,你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失敗者。
究竟哪種企業模式更高級呢?
而很多年輕人被網際網路的企業的表面光鮮所蒙蔽,他們在用榨乾你的方式,來教你如何再進一步的去榨乾用戶和消費者。
孔二老師支持對任何自己所熱愛事業的奉獻,多少科研人員都前赴後繼的累到在崗位才換得了時代的寸累進步。但反對任何毫無意義的以工作之名來榨乾血汗。
一個人可以以命為賭注,但前提是無論輸贏的概率高低,所可能得到的「獎品」是足以匹配生命成本的。
他們為什麼要與一個病毒死磕?為什麼要與一個科研死戰?是因為最終換來的結果,是對生命的升華而不是踐踏。如果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死於和人拼命罵帳?那我們就會說他活該。
你可以為公司為拼命,但要先想想,公司是否也是在以「命」的維度來衡量你的價值。
這時就體現出了很多國企模式的合理性。熟悉國企體制的人便知道,雖然在物質回報上往往不如民營企業,但之所以能讓幾代人是心悅誠服的賣命,是因為對方真的是在按命出價。
借用曹操的一句話「汝妻子勿慮也」;這位在拼多多猝死的女生悲劇如果發生在國企,他們父母的養老問題事後是不用擔心的。倘若換做上有老下有小的男性猝死,孩子的上學費用乃至未來的工作,都是不用發愁的,甚至有的還能享受企業房產的優先分配權。
而發生在拼多多這樣的民企呢?頂多獲得一筆相對可觀的一次性賠付而已。
所以,當很多年輕人畢業後選擇暮氣沉沉的國企未必是沒有志氣,只是在人生策略上,更想為具有後方保障的企業而賣命。
既然同樣是在商業社會賣命,自然就賣給出價更高的那位。
04
可笑的在於,很多企業不僅不願意為你的賣命而出價,還在將「你命價格太低」的原因歸咎於你自己不努力。總之一切都是你的問題。
如果一個人的賣命是自發選擇的結果,那自然無可厚非,就像不是有人刀架在脖子上逼黃崢創立拼多多。
而如果一群人的賣命是企業體制的結果,屬於被動選擇,企業就該以命而估價。日本政府就一直要求企業以整個人生的尺度來保證員工利益,而不是以基於某個年齡的優勢來利用一時。
孔二老師是堅定不移的努力者。但我們要時刻記住,在這世界能讓我們努力的對象不止是公司和錢,也有親人朋友,對於後者你就是要努力健康的活著。
在這我們早已分不清也無法去質疑誰是企業家誰是資本家的時代,人們大概率的宿命上只能淪為血汗工廠的打工人,並且通過自己的努力,進一步做大血汗工廠。
但……哎。
曾經的年輕人想打倒資本家,現在的年輕人想以資本為家。這從邏輯上不僅已經無法根治原有的舊血汗工廠,更無法遏制新的血汗工廠誕生。
打倒一個拼多多,還有更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