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樓下社區工作人員大聲喊,大意是讓大家去做核酸檢測,由於天黑了我不想太折騰,就給物業打電話,安排在明天白天去做檢測。
放下電話有種想哭的感覺,像我這種敏感型的體質,是很容易感受到這些事情背後的能量的。
就像夏天時從海口回大連,也是趕上疫情二次爆發,我都上了飛機,為了配合疫情檢查,我還是下了飛機,沒錯,機票也浪費了,也沒有人給我補。我在隔離酒店從下午2點等待核酸檢測結果,午夜11點,結果出來,我可以走了。整個路程都沒有什麼特別的,可是在大連站下高鐵的那一剎那,一下子就感受到了那種撲面而來的集體情緒。
眼淚譁譁的就下來了。我能感受到,整個大連都被那種情緒籠罩著。
還有前兩天大連金普新區金潤小區封了,大家在樓上用手機點燈為一線醫護檢測人員加油,為大連加油,我也哭了。更別提當時武漢的那些故事了。
像我們這樣「敏感」型的人,並不是缺點,多少年來,別人一說我敏感我就很憤怒,因為小時候父母覺得我的敏感帶給他們負擔:別人都沒事,就你事多。
但實際上,像我這樣的人,在心理學上只是高需求寶寶而已。她們總是很敏感的感知到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關係,與其他人事物的關係而已。
這和有的人個兒高,有的人個兒矮,有的人單眼皮,有的人雙眼皮一樣,都是特點而已,並不是別人眼裡的「缺點」。
這樣的人適合做醫學類、藝術類、文學類、教育或者心理方面的工作,我能跌跌撞撞做醫生工作,也算內在能量的驅使,得償所願了。
但這樣在我父母的眼裡怎麼可以呢,不符合他們的預期,就是壞的,不好的,要被改造的,於是我花了二十幾年的時間改造自己,成為他們眼中的樣子,可終究沒有成功。
在我撞的頭破血流的時候,突然發現:是啊,這就是我啊!這就是我原本的樣子!這就是真實的我啊!根本不需要改變。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由於我有這樣的特點,所以在我還沒有強大到可以超越疫情氛圍的影響時,我選擇儘量少的接觸疫情話題。
有時候可能覺得也沒啥事,但就是心裡煩,看到家人做啥也都不順眼,那不是你的錯,疫情確實會帶給人心理上的影響。
我平時基本很少看疫情新聞,這幾天大連疫情我也只看官方的數據,被感染人的軌跡。
最多做的就是儘量減少出門,呼吸在當下,讓自己的神回歸身體,站樁,曬後背,做生活裡的每一件小事。
用心布置我的家,仔細體會哪件物品放在哪裡更舒服,家裡添點什麼顏色,切菜的時候感受刀切下去的感覺,蔬菜被切開的聲音,用幾個小時煲鍋湯,感受湯在翻滾的生氣以及對自己的滋養…
現實中我能做的是,少出門,獨立守神,活在當下,其他的就交給老天了。
無論我是什麼樣子的,什麼類型的,沒有好,也沒有壞,那只不過是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