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5天,一直陰天,仿佛抽了大獎一樣,真的是一天晴天都沒遇見,每天舉著花傘漫步在臺北街頭,還是有一些小浪漫的。
喜歡臺北的各種細節,整座城市很安靜,也沒有人大聲講話,走扶梯的時候大家都很自覺地站在右邊,雖然這些小細節不算新聞,but一想起北京的地鐵扶梯,就由衷感嘆眼前的這一切。
沿著細雨的馬路,走在很mini的小街上,這裡的地產廣告也做得非常文藝,看著地上的地標,內心感嘆這座城市細節的文明,小心的遵守著,慢慢地體會著。
走到位於大安區永康街的永康牛肉麵的時候才下午四點多,門前擺了一塊「休息中」的牌子,於是很自然地坐在門口等位區,等待著服務員阿姨的召喚。
已經得知永康牛肉麵有著40多年老店的歷史,於是更是迫不及待地想與美食相遇,期待會奔跑的麵條快點跑到我的嘴裡。店裡面的服務員大多是當地的阿姨,每個人都很親切的樣子,麵條可以在銀臺看餐牌或是在座位上點都可以,小菜需要自己到涼菜區選,然後服務員會按照你選的送到你的位置上。我點了自己喜歡的半筋半肉,同伴點了一碗招牌紅燒牛肉麵,又加了三個小菜,對門口招牌的粉蒸肉沒有興趣,於是放棄。
有時候我常在想,一碗好的牛肉麵到底是因為湯頭、牛肉還是面,或許是三種都恰到好處,才能出關?永康牛肉麵的湯頭和麵條我個人覺得略顯一般,只有伏在麵條上的半筋半肉讓我回味深刻,我喜歡牛筋咬下去即斷並且快速融化在口中的感覺,卻體會不到湯頭的美妙及麵條的奔跑。倒是小菜附贈了我一些驚豔,很喜歡小菜裡面的竹筍,讓我忘記了湯頭的平淡,或許相對於牛肉麵,我更喜歡夜市的滷肉飯,於是隔天路過老張牛肉麵的時候沒有再走進去。
等到出門的時候發現外面早已排起了長隊,一多半是遊客,香港來的、南部來的、內地來的,大家都在等著麵條在嘴裡奔跑,我就開始自己的一路小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