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鞋盒、廢紙筒、舊酒瓶,我們每天都可以看到的這些廢舊物品能用來做什麼?合肥市包河苑小學的孩子們用他們的奇思妙想作了回答:廢鞋盒能做成逼真的磚雕,廢紙筒能改成精美的瓦當,舊酒瓶能變身成美麗的酒瓶畫。「用這些廢舊物品做手工,不僅鍛鍊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還培養了綠色環保的觀念」,校長尚昌平特別看重對學生綠色素養的教育。
廢紙盒變身「大方鼎」
一走進學校的手工美術室,記者就被眼前的一個「古董」給吸引住了,那是透著濃濃歷史氣息的方鼎,不管是色澤還是造型,都非常逼真。走上前去用手一摸,卻特別輕巧,原來是用廢紙盒做成的。
「這都是學生們自己動手做的」,美術老師孫業軍略帶自豪地告訴記者,現在孩子們的動手能力特別強,只要稍加指導就能做好。上學期有一次帶學生去省博物館參觀,看到了很多方鼎,學生都特別喜歡。回來後孫業軍就琢磨,能不能教大家自己動手做一個。
首先要解決材料的問題,孫業軍想到了廢舊紙盒,把廢紙盒改成方鼎的形狀,再塗上丙烯畫顏料就成。孩子們動手一試,效果真的不錯。學生們自己做成功後,非常驕傲地拿回家,往書桌上一擺,就是家裡最珍貴的藝術品了。
徽州三雕咱也能做好
最近學生們正在動手做徽州三雕,磚雕、木雕和石雕。「徽文化是安徽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徽州三雕可以很好地反映其中的內涵」,孫業軍說,結合我們自己的文化特色來做手工,可以加深孩子們對徽文化的理解。
這裡要用到的原料照樣是一些簡單常見的廢舊物品。看上去特別精美的一個磚雕,原來就是鞋盒子做成的。參與製作磚雕的一個學生告訴記者,鞋盒子的厚度跟磚塊差不多,只要塗上青磚的那種顏色就行了。
不過難的是磚塊上的雕飾,這些雕飾其實是用廢報紙做出來的。「老師先指導我們在鞋盒上畫出圖案來,然後再把報紙捲成小紙條,用膠水一層層粘上去,做成凸出來的圖案」,一個學生詳細介紹製作過程,最後再進行上色,等全部晾乾後就做成了精美的磚雕。
從製作中培養綠色素養
記者注意到,除了手工室,在每個班級都有一面「軟木牆」,牆上都是學生自己用紙杯、廢舊光碟、報紙做成的裝飾。每面牆都有自己的主題,都設計得非常精美,共同之處就是「所有材料都來自廢舊物品」。
「這樣的手工課可以鍛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尚昌平特別看重這些動手製作的課程,學生們首先要把圖案畫出來,這就培養了畫畫的能力,還有實際動手製作的能力。此外不管是製作方鼎還是徽州三雕,學生們對這方面的知識都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很多學生為了做得更好,特地去查了很多資料,又增長了知識。
「還能讓他們從小就培養環保綠色的理念,用廢舊物品來製作工藝品的實踐,能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所謂的廢品其實是有用的。」尚昌平覺得,讓孩子從小樹立這樣的理念非常重要,動手參與的過程比單純的說教要有用得多,今後學校還會堅持這樣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