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琳、嚴敏慧、祝麗婷、趙紫昕、溫媛媛、張躍蓮
2020年3月19日,江西援鄂醫療護理隊航機降落在南昌昌北機場,一位姑娘舉著旗幟帶領著隊友走出機艙……昂首、挺胸、闊步。
一下飛機,這位姑娘就開始搜尋她的「小媽」——葉釩護士長,直到走出機場,她才終於看見那熟悉的身影,兩人隔空擁抱……所有的思念、擔憂,在那一刻隨著眼淚一同落下。
在疫情面前,這位姑娘是奮戰一線的英雄,卸下了盔甲,她也只是個想要得到安慰的小孩。她——是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院(以下簡稱南大四附院)消化內科主管護師徐丹。
徐丹手舉旗幟同江西醫療護理隊隊員平安返昌
大疫當前,勇擔重責
1月26日,南大四附院選派第一批援鄂抗疫人員,徐丹第一個報名。「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在她看來,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又有多年重症護理經驗,「我不上,誰上?」
2月4日,徐丹隨江西省第二批援鄂醫療護理隊前往武昌方艙醫院,這是僅用33小時由洪山體育館改建而來的抗疫陣地。守衛生命,分秒必爭!方艙醫院於2月5日18:00準時開艙收治患者,江西隊需要挑選25名先鋒隊員第一批進艙,接診首批新冠患者,而原本為期兩天的培訓計劃縮短到幾小時。
雖有11年的護理經驗,但徐丹對穿脫防護服還有些陌生,作為第一批上崗的先鋒隊員,徐丹內心有些許焦慮。匆忙扒拉了兩口午飯後,她立即開始練習,「你是第一個穿好防護服的,需要確保所有組員都穿好了防護服;出來時,是最後一個出來的,確保所有人脫好之後才能去脫自己的。」唐浪娟領隊的叮囑徐丹謹記於心,她十分清楚「組長的職位代表的不僅是管理的權限,更是肩負的責任。」作為共產黨員、小組護士長,她帶頭進艙護理患者,督導並開展護理工作,解決隊員工作中遇到的困難,為患者和隊員加油鼓勁,激勵鬥志,堅定信心,與隊友並肩,與患者同行,克服重重困難。
方艙醫院中風險最高的操作——採咽拭子與靜脈採血,需要與病毒近距離接觸,護士們稍有不慎就會有被感染的風險。通常給病人採集咽拭子是由輪值的醫護人員進行,但作為組長的徐丹,總是第一個衝在最前面,仿佛如此便能為隊員們擋住病毒。
由於方艙醫院建立匆忙,醫護人員面臨的最大困難便是醫療物資不足。雖有全國各地的愛心馳援,但收到的醫療物資卻規格不一。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不管怎麼樣,病人我們一定要去救,我們是一定要進艙的,那麼就要想方設法解決所有問題。」
但防護設備裡,唯有護目鏡對皮膚的壓迫無法靠外力解決,只能由護士自身承受。有一回,徐丹戴著不合適的護目鏡進艙護理患者,如緊箍咒般的護目鏡引發的疼痛不斷加劇,考慮到方艙醫院裡每位護士要護理多達40名患者,「我知道我多忍一分鐘,我的戰友就可以少在這裡面待一會兒,就輕鬆一點」,她硬是強撐到值班結束、完成工作交接、所有隊員出艙。摘下護目鏡的那一刻,身邊的隊員都哭了,徐丹的眉骨、鼻梁已經被護目鏡壓迫得傷痕累累。
「沒有人上我上。」這是戰友程薇對徐丹最深刻的印象,亦是最好的概括。回憶起在方艙醫院與戰友們並肩作戰、攻堅克難的日子,徐丹的眼中仍然閃爍著堅毅的光芒。
將心比心,傾情奉獻
方艙醫院的工作與平常的護理任務看似相同,都是發放藥物、護理患者,唯有包裹嚴密的防護服,彰顯著二者的不同,她們面對的是歷經生死別離臨近崩潰的病患。
作為首批改造投用的方艙醫院之一,武昌方艙醫院開設了784張床位,相當於5家「移動醫院」。根據診療標準,方艙醫院收治的輕症患者僅需藥物治療,是不需要輸液的,可當患者們匆匆從社區趕來,滿懷希望,卻看見與普通醫院完全不同的場景——一張張緊湊的床位、沒有正規的隔離病房設置、沒有大型醫療設備,產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有患者在剛來醫院的第一天晚上偷偷躲在被子裡哭,寫下自己的身後事,甚至有患者反應激烈,對醫護人員以刀相向。
患者王阿姨在入院的前幾天就常常情緒失控,亂砸亂丟,對醫護人員斥責怒罵。儘管徐丹害怕王阿姨採取過激舉動傷害隊員,但她更害怕放任王阿姨不管會影響更多患者的心態與康復。一天夜裡,王阿姨的病情發作,高燒不退,痛得跪在床上,徐丹一直陪在她身邊,給她餵藥,幫她擦汗,陪她聊天。病情穩定後的王阿姨感慨道「我的女兒都沒有這樣子對過我」,王阿姨感深肺腑,通過其他的護理隊隊員找到了徐丹,拉著她的手,怎麼也不肯放開……
隨著救援工作不斷推進,方艙醫院也日新月異, 病人的生活條件在不斷改善,希望之光漸漸在人們心中點亮。王阿姨時常給護理隊的隊員們叫外賣雞湯;小夥子們會主動幫醫護人員搬運盒飯;小患者還給護士姐姐表演節目……
醫療隊的辛勞付出,讓一切都在向陽向好。正如徐丹在日記中寫到:大家總愛對我們豎起大拇指。每天,患者對我們說得最多的還是「謝謝!」「真的太麻煩你們了!」「真的不好意思,讓你們大過年的冒著風險跑來我們這邊,還不能和家人團聚。」「小姑娘穿著防護服還這麼瘦,要多吃點,注意休息。」
愛是相互的,愛亦成為了江西醫療護理隊護士們和患者之間最牢固的橋梁。
徐丹為患者製作小禮物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作為家中的大女兒,徐丹自幼便十分好強。讀書期間,便一直期望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做一些轟轟烈烈的事,對得起自己來人世這一遭」。在參加工作後,她更是一直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履行自己許下的諾言——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在一次應急操作大比武中,平時在內科工作而較少接觸外科包紮工作的徐丹,在比賽中並不佔優勢,但她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一舉奪得了大比武的魁首。榮譽背後,其實凝結了她每日長達三、四個小時的艱辛訓練。
她此次在抗疫中的優異表現,在同事們看來「一點都不意外」。在醫院工作的十餘年裡,她在重症ICU裡學習過,參加過抗洪救災行動,獲得過護理衛生應急比賽一等獎,連續7年在講課、演講等比賽中進入前三甲,多次榮獲「優秀護士」「優秀帶教老師」稱號……她以高尚的醫德,優質的服務和勇於吃苦、忘我工作的精神贏得了身邊同行的讚譽與患者的信賴。
徐丹說她第一次走進方艙醫院看到密密麻麻的床位時,腦海中立刻就出現了南丁格爾的身影,「南丁格爾是一位戰時女神,方艙醫院就相當於是我們的戰地醫院」,在這個特殊的「戰地醫院」裡,她也始終踐行著南丁格爾「讓光亮照進每一位患者的心中,讓青春綻放更加華美的光彩」 的誓言。
她是護士徐丹,只爭朝夕、不負韶華是她的堅守。
她是戰士徐丹,捨生忘死、衝鋒在前是她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