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可怕的謀殺遊戲—冷暴力背後的精神虐待

2021-02-20 後浪

當一段感情出現裂痕的時候,你通常會怎麼做?是直面問題,積極溝通,尋找解決方法?還是亮起紅燈,閉口不言,拒絕溝通?此時,你是否在心裡默默問了問自己,你的答案又是什麼?

如果答案是前者,可以說你是一個很有責任和擔當的戀人,想必在感情中你也會相對主動和更加懂得珍惜;如果你是後者,那請你不妨花幾分鐘的時間,耐心看完今天的推送,因為有可能你是一個「冷暴力」施虐者,只是你不曾意識到或者不願承認罷了。

不少人都曾有過被朋友「轟炸式」抱怨、控訴男女朋友的經歷:

「他總是一句話也不說...」

「電話也不打,微信也不回,見到我甚至扭頭就走...」

他總是聳肩或者是嘆息,即使剛要表現出想要跟你交流溝通時,態度卻又突然108°大轉彎,冷冷地回復「嗯,沒事」之類的幾個字草草應付了事。


此時的當事人忍不住要問「我哪裡做錯了?他/她為什麼這麼討厭我?」

拒不承認兩人之間有問題,且不願溝通也不願共同尋求解決之道,是多數人面對情感問題時的常態反應。

起先可能是因為「懶得搭理」,「不願費勁解釋」之類自以為心胸寬廣式的自我暗示心理,可往往也存在一種「破壞性」的掌控式冷暴力!

「拒絕溝通」只是冷暴力關係中的非正常「溝通方式」的一種,比「拒絕溝通」更可怕的還有「冷嘲熱諷、輕蔑誹謗、謊話連篇、否定人格等」傷人不見血的畸形互動。

小時候,你可能因為自己的性格過於內向,不能夠很好地融入到小夥伴兒的圈子裡而遭到他人的挖苦和排擠。

上學時你有沒有因為成績不理想被老師貼上「笨蛋、傻子、不聰明等」帶有很濃的貶低成分的標籤,甚至直接被忽略無視。

就連在家裡,可能也會被爸爸媽媽逼迫著「學習」和「上進」,如果沒有達到他們的期待,就會聽到大人們悔恨地抱怨「天哪,他/她哪裡像我啊,怎麼什麼都學不好」!

工作後,好不容易因為自己還不錯的能力獲得了該得的晉升和獎勵,同事們卻在背後議論紛紛,自導自演一場羨慕嫉妒恨的「宮鬥戲」,「她一定是和領導有什麼吧,不然領導眼裡怎麼只有她」。

.

這些看似再平常不過的小事無時無刻的正在生活中上演、重演,我們也會對這些現象嗤之以鼻,但時間久了也在無形中將之慢慢化為「正常現象」不了了之。

但這種畸形互動,已經不僅僅是「冷暴力」如此簡單,而是上升為一種更加令人恐懼的「精神虐待」!這是一種始於不尊重他人、說謊或單純的操控行為!

沒錯,就是「操控行為」!它不再是純粹的「愛答不理」,而是一種「狩獵式」的權利關係!


法國心理學家、被害人學家,伊裡戈揚曾在《冷暴力》一書中寫到:

精神虐待其實就是一種權力的展現,施虐者透過控制與摧毀受虐者的生活,滿足他們自戀的欲望。

引誘往往是第一步,繼而是向受虐者施加影響力,其終極目的在於掌控你,讓你毫無自主判斷力,在自我懷疑和否定中完全失去自我,最終受控於他!

一段關係的產生,可能充滿著美好和愛意。他追求你,包容你,寵愛你,表現得如一位紳士一樣得體、大方、又智慧,即使有了小小的摩擦也是耐心傾聽和撫慰你,甜言蜜語像糖衣炮彈一樣,使你乖乖淪陷於他的溫柔之中。

突然有一天,當他不再展現他的紳士風度的時候,又恰巧與你發生爭執,想想他拒絕溝通,閉口不言或者冷眼旁觀、冷嘲熱諷時的嘴臉,像不像一隻不動聲色卻又攻擊欲望十足的猛獸?

冷酷的語言暴力,充滿鄙視、隱藏的敵意以及高傲、傷人的侮辱,看似無害且持續的攻擊,一次又一次,啃食破壞你的獨立性,為的就是讓你開始自我懷疑,讓你成為挑起衝突的罪魁禍首,以求一己之利。

每個人都有可能出現這種不當的行為,但是唯有長期且不斷的重複發生,它才可能具有破壞力,也就是說,「精神虐待」的危害遠比「冷暴力」更甚!

這讓我想起「房思琪」的故事,比性侵事件本身更讓人恐懼的不正是無形中「精神虐待」嘛?小說裡的老師不正是慣用「精神虐待」的伎倆一步一步控制「房思琪」使其淪陷受控,完全失去自我,任人宰割?

而回歸現實當中的「林奕含」,不也是被父母、周圍的人的「精神虐待」一步步摧殘,自尊和親情上的雙重打擊像針頭刺痛一樣一點一點地折磨致精神崩潰!最終為了求得釋放,只能走向抑鬱,走向死亡!

精神虐待往往是悄悄發生的,經常令人難以察覺,所以防守不易,很難會作出正確有效的主動應對行為。

當一個人的尊嚴被另一個人的行為傷害,一定程度上構成心理攻擊時,受虐者有時往往會錯誤的堅持要求得到尊重,反倒像一塊海綿般吸收了對自己的人格攻擊,進而受到傷害。

此時,你很有可能已經完全受控於「精神虐待」之中,無法辨別是非,變得孤立,內心複雜,有時甚至會產生報復等心理,但更多的是想要重生,重新獲得自我認同的肯定!

「精神虐待」就像一場精神謀殺遊戲,在過度尋求自我和逐漸失去自我中完成關係的建立和崩塌,在社會網中交織纏繞,令人不寒而慄。

心機深沉的遣詞用字,

不必弄髒自己的手,也能殺人辱人。

羞辱地位相當的人,

乃人生一大樂事。

——法國幽默大師皮埃爾▪德普羅日

【新書推薦】《冷暴力》

本書首次提出了「精神虐待」這一概念,它廣泛發生在婚姻、家庭和職場中,施虐者通過拒絕直接溝通、言語歪曲、諷刺、嘲笑、輕蔑、否定人格等常用手段來欺凌、控制受虐者,摧毀其自尊,改變其思維方式,使這種關係持續下去,讓受虐者無法逃脫。這類冷暴力現象並不如身體暴力明顯,只會讓受虐者有苦說不出,一味檢討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

作者伊裡戈揚探討了家庭和職場中的精神虐待、精神虐待的不同階段、施虐者的主要手段,並站在施虐者和受虐者雙方的角度做了詳盡的分析。之後,她闡明了精神虐待的短期和長期後果,並分別針對家庭和職場中的精神虐待現象提出了建議。

點擊「閱讀原文」,立刻購買《冷暴力》,了解冷暴力是如何發展成精神虐待,又能如何被抵抗。

相關焦點

  • 感情中的冷暴力,到底有多可怕?說白了就是變相的「精神謀殺」
    他不需要付出太多精力,只要直接對你冷暴力,不正面對待你,慢慢地讓感情變得冷淡。所以說,感情中,最怕的就是冷暴力,他會讓你的身心都感覺到自我懷疑。在你們相處的過程中,沒有激烈的爭吵,也沒有過分的謾罵,更加沒有對你的上心,就是平平淡淡,直接無視,你做什麼他也不會關心,這樣的人才是最可怕的。感情裡,大概就是最怕遇到這樣的人,你的熱情就變成了辜負。你回復對方秒回,他回覆你輪迴,這種態度會讓一個人消磨了所有的意志和耐心。
  • 你對冷暴力一無所知:精神虐待毀掉一個人
    ● ● ●冷暴力的精神虐待,不僅僅存在於兩性關係心機深沉的遣詞用字,不必弄觸自己的手,也能殺人辱人。羞辱地位相當的人,乃人生一大樂事。通過精神虐待,一個人真的有可能毀掉另一個人。將之稱為「精神謀殺」也不為過,相信每個人都見過某種形式的精神慮待行為,他們發生在男女、夫妻、家人之間,以及職場、社交或治政治活動中。面對這種間接形式的暴力,我們的社會往往視而不見,常以包容為藉口,對其罪行默不作聲。
  • 《冷暴力》:心理學家總結的精神虐待伎倆,每個人都深受其害
    其實我們完全不必詫異,如果我們知道冷暴力這樣的精神虐待是如何普遍地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就會明白,每一個人都曾經受到過精神虐待,並為此痛苦、煩惱。只是有些人需要承受的虐待時間更持久,方式更隱蔽,而在法律上又缺乏明確的規定製止精神虐待,導致我們忽視了精神虐待的嚴重性。
  • 冷暴力:你是不是他人精神虐待的獵物
    傷人不見血的冷暴力廣泛存在於婚姻、親子關係、職場和社會中,施虐者披著關係親密的外衣,肆無忌憚地滲入受虐者的生活,使其成為自己精神虐待的獵物。通過精神虐待,一個人真的有可能毀掉另一個人,將之稱為「精神謀殺」也不為過。相信每個人都見過某種形式的精神虐待行為,他們發生在男女、夫妻、家人之間,以及職場、社交或政治活動中。面對這種間接形式的暴力,我們的社會往往視而不見,常以包容為藉口,對其罪行默不作聲。
  • 冷暴力是暴力的一種,表現形式多樣,家庭冷暴力是一種精神虐待
    美麗的信素顏說:「我們這一年來,你和我說過幾句話?冷暴力是暴力的一種,表現形式多為冷淡, 輕視、 放任、 疏遠和漠不關心,致使他人精神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傷害,家庭冷暴力是一種精神虐待。冷暴力是一種無言的傷害,夫妻之間應加強溝通交流,杜絕冷暴力,為持久婚姻增加砝碼。
  • 精神虐待,必須了解:以防自己或親人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被虐殺
    首先來看一下什麼是精神虐待,或者叫心理虐待,儘管精神和心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這裡精神虐待和心理虐待這兩個詞通用。最早對精神虐待進行系統介紹的書是法國心理學家、被害人學專家瑪麗·弗朗斯·伊裡戈揚的代表作《冷暴力》,此書首次出版於1998年,暢銷法國二十年,盤踞法國暢銷榜50周,被譯成24種語言。
  • 《與敵共眠》:冷暴力、精神控制才是家暴最恐怖的一面
    家庭暴力究竟有多可怕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家暴往往意味著對受害者進行言語上的侮辱以及行為上的攻擊。但事實上,「家庭暴力」所包含的內容遠比眾人以往認知中複雜得多。除去常見的身體暴力以及語言暴力以外,家庭暴力還包括性暴力、經濟控制和精神暴力。在這幾種類型的家庭暴力中,精神暴力是現實生活中最為常見的暴力手段。
  • 《謀殺啟事》|一起來玩一場燒腦的推理遊戲
    一則啟事,一則謀殺的啟事,預告著在小派達克斯家將有一場神秘的謀殺。連女主人莉蒂小姐也被這一則意外的啟事困惑。她忠實的女伴,調皮的侄子、尖刻的侄女、文靜的女房客和神經兮兮的廚娘沒有一個人承認與這則驚人的啟事有關。
  • 比打罵更可怕的,是讓孩子絕望的冷暴力:靜音模式的家庭有多可怕
    可能馬上就會上熱搜新聞……可是,「打罵教育」被鎮壓了,一種更可怕的教育方式卻撲面襲來,它就是無聲的冷暴力。比打罵更可怕的,是無聲的冷暴力冷暴力,是暴力的一種形式,譬如「打罵教育」就是熱暴力,表現形式就是咒罵、毆打;而冷暴力的表現形式就是冷淡、輕視、放任、漠不關心,實質上就是一種精神虐待。
  • 你遭遇過冷暴力嗎?冷暴力究竟有多可怕?一種被忽略掉了的虐待!
    於是,兩個人都不滿意,也無法正確理解對方行為背後真正的需求,讓兩人的關係越來越緊張。 那麼批評和沉默背後真正的需求是什麼呢?是不是對方真的不愛了,不想溝通了,徹底失望了?並不是。
  • 冷暴力竟然這麼可怕!你遭遇過冷暴力嗎?剖析冷暴力人的心理!
    但是如果有一方根本不想去溝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們現在比較主流的另一種說法——冷暴力。冷暴力的表現方式大致如下面的一些情況:冷淡、輕視、不聞不問、疏遠、漠不關心等等,總之一切和冷漠搭得上邊的,冷暴力的人都會表現出來,他們對自己的伴侶停止交流,甚至停止性生活,致使對方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傷害,是一種精神上的虐待。
  • 冷暴力,一種被忽略掉了的虐待——危害及預防
    遭受冷暴力的後果有多嚴重?他需要合邏輯的解釋,可是虐待行為自行發展出的過程是不合邏輯的。 4壓 力 強大無比的內在緊張,是屈從虐待行為必須付出的高昂代價:不許自己觸怒對方,對方煩躁時要安撫他,強迫自己不做出反應。如此緊繃必然會帶來壓力。
  • 冷暴力的婚姻,到底有多可怕
    就像電影《月球》中,一個人墮入太空,處處都是虛空,你大喊,沒有回聲;你尋找,沒有同類。曾有心理學家做過一個這樣的實驗。他們找到幾十個志願者,分為兩批。第一批志願者無論做什麼,都有人反饋,或給予積極的建議,或談心,或一起八卦,或給予溫柔的批評......總之,處處有回應。另一批志願者,無論他做什麼,周圍都無人理睬。你講笑話,沒人理。你唱歌,沒人理。
  • 精神虐待的誘惑期
    1.精神虐待關係會歷經兩個階段:人格腐蝕和公開暴力。對於第一階段,精神分析師拉卡米耶稱之為「洗腦」,可能延續數年。自精神虐待關係開始,經過這段引誘的過程,受虐者的人格一步步遭到摧毀。在這個初步階段,受虐者暗中受到擾亂,漸漸失去自信。引誘是第一步,繼而是向受虐者施加影響力的時期,其終極目的在於掌控他,讓他毫無自主判斷力。
  • 冷暴力有多可怕!你是不是還沒察覺到?
    冷暴力、出軌、缺少信任、身體暴力、性暴力、性生活不和諧。最終的結果是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冷暴力」、「缺少信任」及「出軌」大家都認為最傷人的是冷暴力。「冷暴力」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但很多人對「冷暴力」的概念似乎不是很理解或理解得不夠深刻。
  • 你聽過多少次「 這都是為你好 」|關於精神虐待的迷思
    今天我們就參考瑪麗-弗朗斯·伊裡戈揚的《冷暴力》一書,和大家聊聊有關精神暴力的隱秘傷害。1. 精神虐待是社會中的個別現象。事實:精神虐待十分普遍,一般人都會認為自己想多了,由於沒有身體傷痕,這種虐待也很難被外人發現。事實:由於受虐者長期陷入在恐懼狀態裡,他們會變得高度敏感,別人也會覺得他們「緊張兮兮」的。
  • 不吵架的男人不能嫁,冷暴力是無形且可怕的感情『殺手』
    很多時候相比較冷暴力,更多人寧願大吵一架,雙方放棄估計,各種爭執吵鬧,如此起碼可以發洩彼此藏在心裡的不滿。冷暴力不一樣,雖然沒有什麼肉體傷害,但是卻把雙方交流空間完全斬斷了,讓彼此沒有餘地的進行交流。當你遇到對你冷暴力的人,請及時止損,互不打擾,各奔東西是最好的選擇。
  • 北京離婚律師事務所:婚姻中的精神謀殺「冷暴力」究竟如何破解?
    有時候躲在單位很晚才回來,打電話也不接,甚至直接關機……一開始,小 A 感到很憤怒,後來漸漸變得焦慮和煩躁,不知道該不該因此離婚……類似小 A 和男友的情況,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那這算不算是冷暴力呢?何謂冷暴力?它算不算「家庭暴力」?
  • 為什麼男生會使用冷暴力逼女生提分手?
    冷暴力可怕嗎?我給出的回答是:「可怕」冷暴力在百度上是這樣子解釋的:冷暴力,暴力的一種,其表現形式多為通過冷淡、輕視、放任、疏遠和漠不關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傷害。冷暴力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家庭冷暴力,二是職場冷暴力,實際上都是一種精神虐待。冷暴力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精神虐待,將語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施暴者通過這種不明確不回應不作為不負責的行為來給對方造成心理上的傷害。
  • 如何正確處理,戀愛中對方的「冷暴力」?
    冷暴力,顧名思義是暴力的一種方式,以冷漠的形式來對待對方,導致對方精神上的傷害,這種無形的暴力更加恐怖,因為它是精神上的虐待。當戀人鬧矛盾時,一方不斷的追問對方的看法,另一方則是選擇沉默,不去理會,只會讓想溝通的一方抓狂,如同被關進了小黑屋,不論做什麼得不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