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沒有毒的水,對於動物來說基本上都可以喝;而人類卻必須要喝乾淨的、沒有細菌寄生蟲的、不被汙染的水。為什麼人類對水質的要求比較高?而動物對水質的要求相對較低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環境不同
人類與動物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生活環境不同。動物生活在野外,在生活環境中,有什麼水,就喝什麼水,在有多種選擇時,動物們也會選擇喝更乾淨的水。
動物們喝的水之所以標準不高是因為自然環境沒有專用於對水中雜質的過濾,水質的消毒的裝置和條件。偶爾出現的優良水質也是大自然的神奇之作,只不過種水源少之又少,可遇不可求。
再加上現在汙染問題的嚴重,動物喝的水的標準自然是越來越低。
人其實也不用必須雖乾淨的水,喝標準不高的水也行,只是死得比較快而已。
進化的關係
人類在漫長的演化中,隨著不斷進化的大腦,人開始對食物和水有了要求,長期的生存中,人類肯定也是各種各樣的食物和水都嘗試過,最後找到對我們人體損害最小的食物以及水。
而動物則沒有辦法。比如非洲大草原上動物,每年的旱季,草原上每一個看起來巨髒無比的小水坑都可能成為它們的救命稻草。而在進化的過程中,由於它們沒有能力獲取水,所以,只能是進化自己強大的免疫系統來抵禦大部分細菌和微生物的侵襲。其實,這一點從動物中的食腐動物就能看出,它們可以將腐肉當成美味,但是人如果吃了腐肉,後果不堪設想。
因此,這種生活習性和免疫力是漫長的進化而來的。如果要倒退,需要漫長的時間來適應。
真實情況
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都無法長期飲用髒水。自然界中的動物也是會主動的尋找流動的水源的,相比較而言,流動的水比死水中的微生物和細菌都要少很多,只不過是它們有時候必須喝髒水而已,並且這並不代表它們喝了髒水不會生病,只是它們喝了髒水之後的反應比人的要小而已。
即使在現在,一些乾旱的地區,人類對水的獲取依然比較苛刻,比如非洲的一些地區,人們甚至與動物同喝一個水坑的水。但是,喝完之後,人的反應要比動物大一些,而我們經常喝乾淨水的人是根本無法喝那樣的水的。因為,相對來說,我們對水中的微生物和細菌的免疫能力比生活在這些地區的人要差一些。
總結
動物可以喝髒水並且不會表現出不舒服,而人類卻只能喝乾淨的水,這根本就是人類因為自身生活環境的原因而少接觸到髒水,因此肚子對髒水的感應敏感度要比動物的高很多,從而使得髒水被我們肚子默認為外來的有害物質,而動物的則不會,它們不會把髒水當成有害物質,從而也就不會對髒水產生排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