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熊貓啃書
前段時間,瑞士一貴族學校在社交平臺發布了一張照片,細心的網友一眼就看到了王菲的女兒,李嫣。李嫣是王菲和前夫李亞鵬的女兒,今年13歲,剛小學畢業,就被王菲送到了瑞士的貴族學校學習。
資料顯示,李嫣入讀的這所貴族學校,創校於1910年,每年在全球範圍內僅招生250人,是瑞士最古老的私立寄宿學校之一,每年光是學費就接近80萬人民幣。
看到這個消息,不得不感嘆一句「有錢真好啊」。
不過,這一年80萬學費的學校,到底教啥?和普通的學校有什麼不一樣?
要知道,李嫣就讀的這所貴族學校,可不是有錢就一定能進的。這所學校被譽為全球十大貴族學校之一,是各國的皇室子女擠破頭也想進的學校。像英國威廉王子、埃及國王等都出自這所學校。
這所貴族學校他們每年僅在全球招收250個學生。招收的學生,除了要英文表達能力強之外,連談吐舉止也要有貴族的優雅氣質。
在貴族學校裡,除了基本的語言技能,學習英文、德文和法文之外,就連騎馬、高爾夫、滑雪等等,都是學校的必學專業課程。
拿騎馬來說,歐洲有句諺語:「會騎馬的不一定是貴族,但貴族一定會騎馬。」
說到騎馬,突然想到前段時間大火的電視劇《三十而已》,顧佳為了能夠拿到遊樂園的煙花燃放權,還把兒子也送到了騎馬機構裡去學習。
為了讓孩子能夠上國際幼兒園,顧佳甚至不惜背上高房貸,搬到高檔小區,還使出渾身解數討好住頂樓的校董夫人。
看這部劇的時候,真的是戳中了很多父母的心:當爹媽的太不容易了,為了孩子,什麼都得拼!
記得去年有一部電影,叫《學區房72小時》。
電影裡的主人公,是一位大學教授,叫賈重。這位父親,在女兒的教育上,可謂是費盡苦心。
為了給女兒營造一個外語環境,他把自家車上的音樂全都換成了英文歌;不滿意女兒上的幼兒園,就花重金請一對一輔導;為了把孩子送進重點小學,甚至還低價出售了家裡兩室一廳精裝修的婚房,換了一個僅30平不到的老破小,只為了爭一個學位。
這就是現在中國萬千父母的扎心現狀啊。
在電影最後的彩蛋裡,還放出了一些真實的採訪片段:
為了買學區房,夫妻倆假離婚;
背上200萬的房貸,一家三口擠在40平的學區房裡;
還有前段時間,廣西柳州一幼兒園秋季招生,家長們更是提前兩三天就在幼兒園門口排起了長隊。
採訪的時候,很多父母都表示:「沒辦法的,我們辛苦點就辛苦點,做家長的就是這樣子,我們苦也不能讓孩子苦。」
當父母的,給孩子辛辛苦苦搞到一個好的學校、學位去上學,這都不算什麼。上了學之後,還要報各種補習班、興趣班,想想這至少也得花上個十來萬啊!再看看王菲這80萬的學費,即便是有錢人家庭,誰不都為了孩子擠破腦袋呢?
但是說真的,像李嫣、王詩齡她們這樣,在貴族學校裡學習那些滑雪、騎馬,這樣的學校真的有用嗎?父母們擠破腦袋,讓孩子們去幼兒園學的那些基礎課程,真的值得父母們這樣去拼嗎?
當然,大多數父母肯定都會說,我送孩子去更好的學校,學更好的教育,就是為了孩子以後能少吃點苦,能夠變得更優秀。
但是我們也要知道,教育的本質不僅僅是學習課本知識,更多的還有培養孩子思考、承擔、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幾乎所有優秀的國際學校、貴族學校,他們教的就是這些。而不是簡單的課本知識。
同樣是富豪家庭的霍啟剛,郭晶晶,他們教育孩子的方式,值得我們所有父母學習。
郭晶晶曾說:一定不要認為把孩子交給學校自己就沒責任了。
看郭晶晶和霍啟剛對孩子的教育是怎樣的:帶著孩子下田插秧,體驗生活的艱苦和勞作的不易,把教育落實到行動上。
現在的家長都說,為了讓孩子少吃點苦,所以自己辛苦一點沒關係。但實際上,這樣的思想是錯誤的。
真正優秀的教育,就是讓孩子去吃苦,去磨礪他。
只有吃過苦的孩子,才知道努力有多重要,在未來的人生旅途上,才會一步一步越挫越勇。而不是在父母的庇護下,遇到一點困難就退卻。
王菲把孩子送去貴族學校,在國外的封閉式環境裡,沒有了父母的保護,她才能學會什麼是獨立;他們學習騎馬,一次又一次從馬背上跌倒,再爬起來,學會如何吃苦;在鄉下生活,學習下田插秧,才能體會他人的不易。
這些,就是普通學校教不會你的。
而我們不像李嫣、王詩齡家庭那樣富裕,但是卻可以學習郭晶晶他們家的「苦式」教育。這就是父母能給孩子,最精英的教育。而家庭,就是孩子最好的精英學校、貴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