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對你意味著什麼?對我而言,衣服其實就是一副鎧甲。」 日本時尚服裝設計師山本耀司這樣說。
在山本耀司的理解裡,有設計感的衣服不僅僅是衣服,而是穿著者內心在服裝上的演化。在物質大豐富的第三消費社會時代,當今的中國消費者們不缺商品,購買商品的動機更多地從「需要」到「想要」,從看重功能和實用性,到傾向於通過有設計感的商品來表達自我,來更好地感知生活和自己的身體。
擁有好設計的商品也不僅僅關注功能,它還會審視人與物品的關係,傳遞商品和消費者的個人主張和情感價值。
人們收集泡泡瑪特的Molly,搶購限量設計版潮鞋,追隨獨立設計師的包包和服裝,打卡各大設計展……這是一個消費設計的時代,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願意為設計買單。
當設計師在設計商品時,腦中在思考些什麼?作為追求設計價值的消費者們,如果能了解設計的來龍去脈,對陪伴自己的物品從設計層面有更多的認識,也能增添不少購物的樂趣。
中國的工業設計之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柳冠中教授提出過一個洞察,他認為只有設計最靠近人類的核心需求,科技和商業都不是以人為中心的,唯獨設計是。人的日常核心需求主要圍繞著身體來展開,椅子提供坐下時上下半身的倚靠,鞋提供雙腳踩地時的保護,汽車載著人們去往遠方,手機更是每個人每天都離不開的和整個世界的連結。
# 椅子 #
追求生活品質的表現之一,往往體現在對設計感家具的追求。坐,是人的基本狀態之一,英國心臟病基金會開展的研究說,人們每天約有9.5個小時是坐著的,擁有一把舒適且具有風格的椅子作為很多人的第一選擇。
有一款人體工學椅子的設計靈感來自於建築——德國Interstuhl品牌旗下的Silver人體工學椅,它的設計師是德國的設計師海蒂·特朗尼,他同時也是一位建築家,海蒂所設計的法蘭克福機場,瑞士再保險大廈均是世界建築史上的成功典範。
海蒂認為「產品設計是微縮建築」,以建築學觀點設計環狀半徑傾仰裝置,80%銀白色鋁合金一體成型,更凸顯現代極簡。坐在座椅上,仿佛坐在一座微型未來建築上。
據說這款座椅還是德國奔馳總裁的指定座椅,在人類文明史上,椅子還代表著權力,這種權力的象徵,正是通過設計的造型、材質、圖案等來體現,例如在古代,埃及法老的座椅,古代中國統治者的龍椅,椅背設計得越高,椅子越華麗,象徵著地位越高。
人只有一雙腳,卻可以囤一鞋櫃的鞋,現在無論男女,都愛買鞋,這背後是鞋履品牌的時尚設計升級之路,也是運動鞋潮文化繁榮的體現。
潮本身代表的是新新人類對前衛,對美的追求,是一種不拘泥於傳統,忠於自我精神的態度,體現這類精神,設計是最好的載體。
通過設計獨特的標識,形成記憶符號,最經典的要屬耐克的Swoosh標誌,它已經從單純的品牌標識,演變成獨一無二的設計元素,並且圍繞Swoosh標誌,產生了諸多經典的設計。
顏色也是設計中的重要元素,從1990年起,球鞋的顏色設計就開始變得越來越大膽和豐富,通過顏色來彰顯不同的個性和運動精神。作為潮鞋經典的Air Jordan系列中,紅黑的經典搭配,一度成為籃球精神的代名詞,擁有一雙飛人喬丹同款籃球鞋,在多少男性的必購清單之上。
和椅子,鞋相比起來,汽車誕生不過100多年,這項代表著人類速度和力量的發明,是人類百年工業設計史的剪影,汽車工業設計史上,經典設計數不勝數,有的消亡,有的依舊經典。
2020年大眾宣布甲殼蟲汽車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小巧,實用又美觀的甲殼蟲汽車一反當時追求「大,滿,多」的大眾汽車設計,捕獲了嬉皮士文化青年的內心。
另一款經典汽車保時捷911的設計已經傳承發展了近60年,自1963年誕生以來,保時捷911的汽車輪廓始終有著相同的設計基因,把很多代的911的一部分拼接起來,會發現它們依然呈現出完整的911輪廓,讓駕駛者感受到簡潔有力的線條之美和操控駕駛的樂趣。
在電動車時代,當發動機變得隱秘而安靜,保時捷的新款電動車Taycan運用設計語言,把車身和車燈的細節處做出肌肉感和線條感,車身採用了多面型的有機銜接,更加突出了力量感,仿佛那就是人體的延伸。
同一種設計語言通過不斷地演進和傳承,在保時捷設計(PORSCHE DESIGN)這一品牌上形成了獨有的風格。保時捷設計的創始人,費迪南德·亞歷山大·保時捷在設計之初就有著這樣的願景,要將保時捷設計這項和賽車運動相關的設計美學帶到賽道之外,發揚賽車之美。
設計元素的跨界融合是當下的趨勢之一,海蒂·特朗尼將建築設計的靈感融入了椅子的設計,保時捷的超跑設計基因在手機上也能找到。
讓消費者在一臺手機上找到超跑賽車的感覺,最新的華為Mate40 RS保時捷設計秉承著這樣的理念,該產品的原始概念源自華為法國巴黎美學研究中心團隊,在其頗具辨識度的手機後殼上,可以看到幾項標誌性的設計元素。
首先是線條的運用,以直線型超跑賽道設計風格,機身採用了上下貫穿式垂直條紋設計,來體現保時捷跑車基因的速度感和線條感。
其次是藉助雕塑藝術的創作靈感,顛覆以往「一馬平川」的後背造型,通過手機背蓋打造凹凸有折面的外觀造型,創造出可以觸碰的力量感。
除此之外,最吸引眼球的是被網友們戲稱為「八卦陣」的八邊形大鏡頭,此處八邊形的設計語言已經使消費者產生了文化上的聯想。八邊形這種幾何圖形應用在諸多領域的設計上,有其獨特的數學和造型美感,傳達著穩定、尊貴和典雅,如明代四川平武報恩寺御碑亭,中式古典八角窗,標準鑽石的八面切割等。
設計的思維和元素從古至今,從西到東,從跑車到手機,匯聚於此,在華為Mate40 RS保時捷設計上融合了德國的品牌精髓,法國的藝術氣質還有中國的文化哲學。
自從跨入了智慧型手機時代,人們平均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長約為5-8個小時,手機不可避免地成為了陪伴日常生活的重要夥伴。在比拼手機性能的同時,手機的外觀設計被納入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考量,畢竟性能是隱性的,外觀是顯性的。你拿著什麼樣的手機,某種程度上在向外傳遞你是個什麼樣的人。
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唐納德·諾曼在《情感化設計》裡提到:每個人對設計的認知都是從感性反應——我想擁有它開始的,而後才是實際操作層面——它是否好用?最後到達品牌效應層面——啊,那關乎我的個人形象。一旦到達品牌效應層面,人們就會願意為這個產品或者服務支付更高的溢價。
選購任何一款產品,都是在定義以及塑造自己。根據麥克盧漢「一切媒介皆是人體的延伸」的觀點,椅子是人臀部和背部的延伸,鞋和汽車是人行走能力的延伸,智慧型手機甚至可以看作是大腦的延伸。物品和內心相互映照,設計是媒介,映照著人們的渴望。
配置一把舒適的椅子,在感到疲憊的時刻讓它提供坐下來歇一歇的空間;穿上喜愛的鞋,多出去走一走,結識新的朋友,探索新的生活;擁有一臺特別的手機,以提醒自己在這個時代保持一些不一樣的思考。
這個2020年即將過去,經過這特別的一年,我們值得將儀式感寄託於心愛的物品之上,珍惜現在,渴望未來。
互動:
分享新年你的心儀設計好物,
分享它們給你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和改善?
(部分圖片來自網際網路、華為)
策劃:三聯.CREATIVE
作者:Tiana
設計排版:趙星宇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