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為何對《暮色》痴迷至極,要說理由也許有很多,吸血鬼,帥哥美女,商業元素一應俱全,但仔細分析每個原因,又都並不十分站得住腳。當年帥氣的Edward,略帶憂鬱少言寡語的氣質,吸血鬼與人類感天動地的愛情,帶著那令人著迷的一次次危險和刺激,雷雨交加中的球賽,山頂陽光中Edward第一次解開襯衫袒露他那鑽石般的皮膚。
區區幾場戲已經足以俘獲無數年輕男女的心,還在大一的我自然也沒有例外,如果因此被歸類為腦殘粉,我想這並不可恥也無甚丟人,那是屬於曾經還年輕的心的一點點不需要理智分析的悸動,於是我可以忘了主演們的表演有多生硬,些許配角們的設置有多麼雞肋,故事情節有多麼狗血和無力。加上搖滾味十足的主題曲與插曲,波特蘭茂密的森林和氤氳的氣候造就的冷色調完美的襯託,讓《暮色》收穫了不錯的口碑和我的心。
大學幾年在喜愛電影的路上越走越遠,看的電影也越來越多,優秀的作品層出不窮印入大腦之後,《暮色》成為了只能讓人淡然一笑的往事,但暮光之城似乎變成了我的一種情結,就像曾經深愛過的戀人,不論它變得多麼不堪,只有傷感,卻也會一直牽掛,聽聞他人詬罵詆毀,還會傷心。
《新月》的十分幼稚的劇情和主演毫無長進反而日漸拙劣的表演,也許還能讓人忍受。但到《月蝕》,毫無主線的故事情節和Bella竟然萌生的劈腿念頭,已經讓人不在願意給予恨鐵不成鋼的憤怒,而只有絕望和漠然。以至於得知《破曉》也要跟風拍上下集的時候,我竟然不自覺的報以了嘲笑。
《暮色》當年沒有登上中國的大熒幕,而讓我無法在影院觀看成為永遠的遺憾之後,一直有想去影院看暮光之城的願望。終於在2012的12月,世界末日的氣氛的籠罩之下,在美國空蕩蕩的電影院中,我終於得以在大熒幕實現了曾經的願望。雖然《破曉下》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比如有些主角的特寫鏡頭實在讓人看得很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