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李婷】喜歡三毛書的人,想必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撒哈拉的故事」。「每天想你一遍,天上掉下一粒沙,於是地上有了撒哈拉」,三毛讓蒼涼悲壯的沙漠多了一絲柔情和浪漫。在撒哈拉沙漠腹地露營,體驗烈日下行走的炎熱,以及一眼望不到邊際的絕望,不禁令人遐想,那會是怎樣一種體驗。我選擇了離開羅不遠的「黑白沙漠」。
黑白沙漠距開羅365公裡,位於埃及西南腹地,屬於撒哈拉沙漠東部。我一連坐了五六個小時大巴,窗外的景色,除了沙漠還是沙漠。在拜維提小鎮終於見到了當地嚮導,我們換乘越野車進入黑白沙漠,今晚準備就在沙漠裡紮營了。腦海中閃過三毛跟荷西,還有此前看過的那些關於沙漠的故事,不是在講述冒險和探尋寶藏,就是朝聖和尋找自我。沒過多久,一座座曠野中拔地而起的黑色小沙丘不斷映入眼帘。下車後漫步「黑黃相間」的沙漠中,黑沙漠並非由之前想像的純黑色的沙粒組成,而是黃沙上面鋪滿了粗粗的黑沙石,就像沙丘上撒滿煤炭(如圖)。嚮導說,黑沙漠千萬年前是火山,火山爆發後熔巖冷卻凝固成粗粒玄武巖和含鐵石英砂,鋪在黃沙之上,所以整個黑沙漠的表面被一層黑色煤渣似的沙粒覆蓋著。漫步頗具史詩氣質的黑沙漠,不禁聯想到電影《指環王》的情景,感覺這裡曾上演過生死大戰,欲望和生死,掙扎和逃離,有著非真實世界的夢幻色彩。
接下來我們驅車前往白沙漠。途經「水晶山」,嚮導問要不要去尋找水晶。我興奮地爬上「水晶山」,一座座黃色沙丘中若隱若現著大塊的水晶石,那種石英結晶礦物體,大的水晶我掰不動,但是從沙子裡很輕鬆能挖到小塊的透明水晶,只不過大多數都色澤渾濁,估計上乘的水晶已經被人都挖走了。我有了一種「尋寶」的感覺,很快四個口袋都裝得鼓鼓的。淘的幾塊水晶毫不像鋒利的原石,十分圓潤,像機器打磨過,分明一顆天然的寶石吊墜。嚮導不理解為什麼中國人那麼喜歡水晶,我開玩笑地說,難道你不知道金字塔就是古埃及人利用水晶作為動能而建造的嗎,當然,這只是神話裡的解釋。
到了白沙漠之後,我心中不禁感嘆,「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原來這句話指的就是黑白沙漠!黑沙漠是火山,而白沙漠在百萬年前曾經是汪洋大海。歷經滄海桑田,海枯石爛,海底火山和紅藻類化石形成的白堊巖露出了地表,形成了一片無垠的怪石陣。
這裡也有細如粉的白沙,但白沙漠不是由「白沙子」組成,所呈現的白色大部分是因為巖石露出來,讓沙漠整體看上去是白色的。落日時分,白堊石上泛起了紫色的微光,特別唯美,此刻的白沙漠變成了粉沙漠。這些顏色呈紅色和紫色的是含鐵的砂巖。除了「水晶」,其實黑白沙漠裡,處處是礦石寶藏。
我的「撒哈拉故事」並沒有發生什麼驚心動魄的場景,只是一場安靜而美好的旅程。晚上,我們返回黑沙漠,在這裡搭帳篷露營,嚮導燒火做飯。一個帳篷,三個人,伴著浩瀚的銀河,我的夢境裡上演了古老的埃及神話。(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