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呆手戶」即保護:保護植物,保護綠色,保護自然,保護生命!
MAY BE! 我們更願意保護的是你喜歡閱讀、熱愛自然的心意。
——《植物保護學報》官方微平臺
動物中渾身帶刺的傢伙有很多,
比如生活在我們身邊的萌萌噠小刺蝟
來源:www.goodhousekeeping.com
僅分布在澳洲的奇特生物——針鼴
來源:見水印
一看就非常不好惹的豪豬
來源:animals.sandiegozoo.org
讓人無處下嘴的海膽
來源:見水印
還有圓滾滾又氣鼓鼓的刺魨
來源:見水印
當然,昆蟲中也有很多「刺頭兒」,在它們身上分布有形狀、大小和數量不同的刺,這些刺在捕食、防禦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來源:m.post.naver.com
+ 威 風 凜 凜 的 鐵 甲 蟲 +
來源:見水印
狹義的鐵甲蟲是鐵甲亞科Hispinae蟲蟲的統稱,它們屬於鞘翅目鐵甲科Hispidae,該科還有3個亞科,即潛甲亞科Anisoderinae、麗甲亞科Callisipinae和龜甲亞科Cassidinae。
© Paul Bertner
它們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前胸背板和鞘翅上常具有瘤突或枝刺,看起來就很扎手。而且鐵甲蟲的刺非常堅硬,20世紀30年代稻鐵甲在江浙地區大發生時就常把耕牛的蹄子扎傷。
水稻鐵甲蟲 © Danum Valley
鐵甲蟲身上的尖刺不但有保護自己的作用,而且這些刺的數目、排列順序等也可以作為種類鑑別的依據。
© Jawakao
當尖刺長得奇怪時,昆蟲的長相也往往相當奇葩,比如棗掌鐵甲Platypria melli,它的前胸背板和鞘翅邊緣伸出的尖刺,看起來像不像鼴鼠張開的小爪子?
來源:microsculpture.net
來源:Prokohichiro Yoshida/extension.msstate.edu
+ 摸 不 得 的 洋 辣 子 +
© John Horstman
洋辣子是大名鼎鼎的鱗翅目刺蛾科昆蟲幼蟲期的俗稱,全世界記載有400屬1000餘種,中國記錄約90種。
它們的附肢上常密布長長的刺毛,受驚擾時就用有毒刺毛蜇人,引起皮膚紅腫癢痛,其滋味之酸爽,相信體會過一次的人會終生難忘。
來源:www.projectnoah.org
而同樣是毛毛蟲,毒蛾幼蟲身上的長毛看上去要柔軟許多,但實際上它的殺傷力一點兒也不比洋辣子弱,這些毒毛與人的皮膚接觸後,也會使皮膚紅腫、疼痛。
來源:commons.wikimedia
+ 霸 氣 十 足 的 獵 蝽 +
© Robert Lord Zimlich
身懷刺殺絕技的獵蝽,常被稱為「刺客蟲Assassin bug」,其強健的刺吸式口器像鋼針一樣,可以輕鬆扎進獵物的身體,注入具有麻痺和消解作用的唾液,再將獵物吸食乾淨。
而它們身上的刺突不僅可以防禦天敵,還能擬態荊棘類植物,使它們更好地藏身其中,埋伏獵物。
刺瘤蝽Carcinocoris sp. 來源:見水印
齒緣刺獵蝽Sclomina erinacea的頭部、前胸背板和足上都分布有長短不一的尖刺,成蟲及若蟲常棲息於灌木或草叢中,捕食鱗翅目幼蟲。
來源:commons.wikimedia.org
荊獵蝽身上雖然不像齒緣刺獵蝽一樣,遍布尖刺,但它的錨狀剛毛和腺毛可以用來附著獵物(螞蟻)的空殼以便偽裝自己,避免被捕食對象(螞蟻)覺到。
來源:見水印
+ 酷 愛 偽 裝 的 竹 節 蟲+
來源:www.stick-insect-advice.com
擅長偽裝的竹節蟲會利用身上的尖刺精進自己的擬態技能。
Acanthoxyla prasina © Alan Gilchrist
原產於紐西蘭的棘刺長節葉䗛Acanthoxyla prasina,其渾身的小刺可以起到很好地偽裝作用。
拉近看,更是高高低低、凹凸不平:
來源:見水印
更為特別的是,棘刺長節葉䗛是通過孤雌生殖進行繁殖的,一直沒有雄性記錄,直到2016年才首次在英國發現雄蟲。
來源:見水印
而另一種原產於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和新南威爾斯州的昆士蘭桉䗛Extatosoma tiaratum,也是一種非常奇特的竹節蟲。
它們通常情況下為淺棕色,就像這樣:
來源:en.wikipedia.org
然而,在特殊情況下,昆士蘭桉䗛也會呈現出與地衣類似的顏色。
來源:見水印
它的身體與六足上有大的「裂片」和尖刺,再搭配上白色的「外衣」,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隱身於地衣當中。
來源:museumvictoria.com.au
當然,長刺的昆蟲還有很多,
歡迎大家留言分享~
Aspona sp. © Kenji Nishida
圖片來源:Google 來源見水印
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
本期小編:桃花島主
原創作品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公眾號轉載
1.請標註作者、微信名、微信號、二維碼
2.請尊重原創,保留「人呆手戶」名片
3.授權聯繫:zbxb7@c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