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5G手機產品線後,vivo開始積極布局IoT產品線,在TWS藍牙耳機後終於推出首款智能手錶。雖說比競爭對手要晚入局,但復刻腕錶設計並採用精鋼陶瓷材質的vivo Watch,在曝光之初九吸引了不少眼球。也就是說,vivo Watch在質感顏值上已經先聲奪人。
vivo Watch提出了「藝術為表,科技為裡」的概念,簡單翻譯過來就既要好看、又要好用。vivo Watch全系標配316L不鏽鋼表體,堅硬、抗腐蝕、耐用。不過46mm款表面採用蝕刻工藝,而42mm款表面採用噴砂工藝。
兩款尺寸分別採用1.39英寸和1.19英寸AMOLED屏幕,解析度為454 x 454和390x390,像素密度都達到了326PPI。上手的第一感覺是比較輕,特別是42mm款無錶帶重量只有35.6克。值得一提的是,vivo Watch是支持AOD熄屏顯示的。
陶瓷表圈也是全系標配,不同的是手上的42mm為全拋光棕色表圈,46mm款雷射鐳雕向心拉絲設計。從設計不難看出,42mm款更考慮到女性用戶溫潤時尚的需求,46mm款則更傾向男性用戶硬朗的一面。
錶冠(側邊旋鈕)的設計也很有心思,42mm款有兩個錶冠分別打開菜單和運動模式,關鍵還真的可以旋轉。而且兩個錶冠一個為光面,一個為霧面,設計上很用心。至於46mm款則是按鈕式,可惜這裡沒拿到,實際上兩款除了尺寸差別也是挺大的。
vivo Watch的心率血氧傳感器,由5顆PD傳感器和2個LED組構建。這裡簡單說說血氧檢測的原理,血液中含有的氧合血紅蛋白HbO2和血紅蛋白Hb有一定比例,而兩者對紅外線和紅光吸收率也不一樣。根據透過皮膚光線的反饋信號按照算法計算,最終測算出可參考的血氧值。
血液中含氧量越高,人的新陳代謝就越好。當然血氧含量高並不是一個好的現象,人體內的血氧都是有一定的飽和度(95%),過低會造成機體供氧不足,過高會導致體內細胞老化。vivo Watch支持自動檢測,不過建議是睡眠時或平靜休息的時候檢測數據更準確。另外比較讓人滿意的是,vivo Watch佩戴後就會自動檢測心率,不需要額外操作。
其他檢測數據方面,vivo Watch內置三軸加速度傳感器、三軸陀螺儀,可以記錄不同的運動狀態和軌跡,甚至是遊泳數據(50米防水)。對於戶外運動,則能記錄氣壓、海拔、爬升高度,獨立的地磁傳感器還能指明方向。
包括跑步、步行、遊泳、騎行、登山、越野跑、橢圓機、HIIT、自由訓練,vivo Watch能自動識別11 種運動模式,並記錄不同的運動數據。同時,vivo和歐洲FIRSTBEAT合作,會給出運動後的數據分析和建議。當然,實際使用效果還得後續才能給大家分享。
相比傳統腕錶,能夠隨心更換錶盤、錶帶是智能手錶的優勢。vivo Watch標配就是縫線真皮錶帶,原材料為小公牛頭層皮,檔次就上去了。錶帶也使用了易拆結構,後續更換不同的錶帶很方便。
至於錶盤方面,vivo Watch提供了超過30個免費錶盤,不同的錶盤在外觀和功能上也有所不同,後續還有更新用起來也是足夠了。
對了,vivo Watch可以一鍵配對,連接步驟非常便捷。
藍牙、NFC、AI語音支持也是一應俱全,所以行動支付、門禁卡、公交卡功能在vivo Watch上也是默認支持。從公交卡的數量來看,已經支持相當多的城市。
42mm款內置了226mAh電池,官方給出的典型使用場景最長續航為9天——開啟智能心率監測、開啟睡眠監測、每周平均鍛鍊 90 分鐘(GPS 開啟)和音樂播放 30 分鐘、每天 100 條信息和 6 次來電(5 秒掛斷)、每天抬腕亮屏查看時間 180 次(AOD 熄屏顯示關閉)、每天鬧鐘 2 次,其他為出廠默認設置。 從半天下來的使用情況來,vivo Watch確實比較省電,478mAh電池的46mm款更是達到了18天。關於實際的續航表現,還得再體驗一下。
雖然是第一款智能手錶產品,但不難看出vivo Watch在打造上的足夠誠意。首先是功能設計上,行業平均水準該有的都有,關鍵是在顏值質感上花費了不少心思。其實當下做智能手錶的品牌不少,vivo Watch的競爭對手也不少。顯然,vivo Watch更希望得到追求品質的用戶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