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的那些事第二期:子宮肌腺症

2020-12-21 瀟湘名醫

你是否經常在月經期間痛得無法自拔?你是否覺得自己的經量太多?你是否在疑問經期怎麼那樣長?如果三個回答都是肯定的,那就要警惕一個叫「子宮腺肌症」的病了,它是婦科常見病和疑難病。子宮腺肌病多發生於30~50歲左右的經產婦,但也可見於年輕未生育的女性,這可能與各種宮腔操作手術增多有一定關係。約15%的患者合併子宮內膜異位症,約50%合併子宮肌瘤。

1,什麼是子宮腺肌症呢?

子宮腺肌症,也叫子宮腺肌病,以往稱為「內在性內異症」,是指子宮內膜腺體及間質侵入子宮肌層,形成瀰漫或局限性的病變。也就是子宮內膜叛變跑到了肌層去,肌層也是同樣內膜周期剝脫,出血,這種異常自然引起了一系列症狀。

2,子宮肌腺症病因

子宮腺肌病病因至今不明。目前的共識是因為子宮缺乏黏膜下層,因此子宮內膜的基底層細胞增生、侵襲到子宮肌層,並伴以周圍的肌層細胞代償性肥大增生而形成了病變。而引起內膜基底層細胞增生侵襲的因素現有四種理論:與遺傳有關;子宮損傷,如刮宮和剖宮產均會增加子宮腺肌病的發生;高雌激素血症和高泌乳素血症;病毒感染;生殖道梗阻,使月經時宮腔壓力增大,導致子宮內膜異位到子宮的肌層。

3,子宮腺肌症有哪些症狀呢?

(1)月經失調(40%~50%)主要表現為經期延長、月經量增多,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月經前後點滴出血。這是因為子宮體積增大,子宮腔內膜面積增加以及子宮肌壁間病灶影響子宮肌纖維收縮引發。嚴重的患者可以導致貧血。

(2)痛經(25%)特點是繼發性進行性加重的痛經。常在月經來潮前一周開始出現,當經期結束痛經即緩解。這是因為月經時子宮肌層內的異位子宮內膜在卵巢激素的影響下充血、腫脹以及出血,同時還增加了子宮肌層血管的血量,使堅厚的子宮肌層擴張,引起嚴重的痛經。

(3)部分患者無明顯症狀大約有35%的患者無明顯症狀。

4,病理學上子宮腺肌症有哪些表現呢?

(一)大體檢查

肌層可瀰漫性肥厚,切面呈編織狀,含有出血灶,但不存在明顯的腫瘤結節。

(二)鏡下表現

(1)子宮肌層出現圓形或不規則的子宮內膜間質和腺體,腺體距離正常子宮內膜超出半個低倍視野

(2)腺體周圍平滑肌常肥大,周圍間質沒有促結締組織反應

(3)腺上皮及間質成分均無明顯異性,內膜間質細胞可有少數核分裂像。

5,治療方法

該病的治療手段較多,臨床決策需結合患者的年齡、症狀及生育要求進行個體化選擇。並且常常結合手術、藥物等綜合性治療方案。

1.藥物治療

(1)對症治療對於那些症狀較輕,僅要求緩解痛經症狀,尤其是近絕經期的患者,可以選擇在痛經時予以非甾體抗炎藥對症處理。因為異位的子宮內膜在絕經後會逐漸萎縮,所以此類患者在絕經後病痛就會得到解除而不需手術治療。

(2)假絕經療法GnRHa注射可以使體內的激素水平達到絕經的狀態,從而使異位的子宮內膜逐漸萎縮而起到治療的作用。此方法又稱為「藥物性卵巢切除」或「藥物性垂體切除」。

(3)假孕療法部分學者認為口服避孕藥物或孕激素可以使異位的子宮內膜蛻膜化和萎縮而起到控制子宮腺肌病發展的作用,但也有部分學者認為子宮腺肌病異位的子宮內膜大多為基底層的子宮內膜,它們對孕激素不敏感。所以孕激素治療子宮腺肌病的效果尚存在爭議。

2.手術治療

包括根治手術和保守手術。根治手術即為子宮切除術,保守手術包括腺肌病病灶(腺肌瘤)切除術、子宮內膜及肌層切除術、子宮肌層電凝術、子宮動脈阻斷術以及骶前神經切除術和骶骨神經切除術等。

(1)子宮切除術用於患者無生育要求,且病變廣泛,症狀嚴重,保守治療無效。而且,為避免殘留病灶,以全子宮切除為首選,一般不主張部分子宮切除。

(2)子宮腺肌病病灶切除術適用於有生育要求或年輕的患者。因為子宮腺肌病往往病灶瀰漫並且與子宮正常肌肉組織界限不清,因此如何選擇切除的方式以減少出血、殘留並利於術後妊娠是一個很困惑的問題。不同學者有不同的方案,目前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術式。

3.介入治療

近年來,隨著介入治療技術的不斷進步。選擇性子宮動脈栓塞術也可以作為治療子宮腺肌病的方案之一。其作用機制有:異位子宮內膜壞死,分泌前列腺素減少,緩解痛經;栓塞後子宮體變軟,體積和宮腔內膜面積縮小,減少月經量;子宮體積不斷縮小和平滑肌收縮,阻斷引起內膜異位的微小通道,降低復發率;局部雌激素水平和受體數量下降;在位內膜側支循環的建立,可由基底層逐漸移行生長恢復功能。(西安市第三醫院供稿)

編輯:劉少華

【來源:西部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子宮肌腺症的中醫艾灸調理
    (這是西醫的治療方法) 中醫最重要的思想就是陰陽五行學說,女子屬陰盛寒重之體,天生陽氣就較為虛弱。現實生活中多數女性手腳不溫,畏寒怕冷。加上後天的生活環境,過度勞累,愛吃生性寒涼食物,夏天又吃冰的,吹空調,冬天穿短裙的等等,更加容易寒溼重。現在女人中婦科病那麼多,痛經,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經量過多過少,不孕。用中醫的診斷,經常會聽到「宮寒」二字。
  • 當今,女性痛經到底有多普遍
    女性痛經在當今越來越普遍,社會全球約有80%的女性都曾有過痛經的困擾,可見痛經的危害範圍之廣。而其中50%是查不出原因的,可見痛經的複雜性。約13.55%,多發於女大學生。痛經在不孕女性中患病率更高。為什麼越來越多女性痛經?
  • 子宮內膜異位症——痛經的一種常見病因
    痛經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最為常見的症狀,當然痛經未必一定是由子宮內膜異位症導致的,畸形、炎症也可能是導致痛經的病因,但是可以說有80%以上的痛經是由子宮內膜異位症所導致的。不少痛經的患者,懷孕以後往往會有痛經的緩解,也就是這個道理。
  • 什麼是痛經?引起痛經的原因都有哪些?
    原發性痛經指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的痛經;繼發性痛經指由盆腔器質性疾病引起的痛經。那麼問題來了,原發性痛經是什麼?繼發性痛經又是什麼?二者有什麼區別?「原發性痛經」指月經期呈痙攣性疼痛,主要集中在下腹部正中,有時也伴腰痛、頭痛乏力、頭暈、噁心嘔吐、腹瀉等等。
  • 月經期出現「咳血」的怪事,這是怎麼回事?
    佳佳今年33歲,已經剖宮產生好一個孩子,以前月經周期也都很規律,就是痛經明顯,而且在不斷的加重。可是,最近半年出現一件怪事,每到月經期就咳血,量少,月經一乾淨就止住了。佳佳非常害怕,不知道自己得了什麼怪病。趕緊到醫院檢查,結果醫生告知是考慮「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異位症怎麼會引起咳血呢?佳佳有點迷惑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據說痛經吃止痛藥損壞肝臟,那最好的方法是……
    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原發性痛經不是病理痛,佔痛經的90%以上。繼發性痛經是由盆腔器質性疾病引發,比如子宮內膜異位、盆腔炎、子宮肌腺症、子宮肌瘤等。可以去醫院做個全面的婦科檢查,確定沒有盆腔器質性疾病。疾病帶來的繼發性痛經一定要及時治療。如果檢查之後發現身體安然無恙,那麼就可以確定是原發性痛經了。
  • 子宮內膜異位症那些事:說說你不熟悉的 10%
    在你的臨床診療中,你遇到過身體哪些部位的內異症?來自第二軍醫大學的胡蓉醫生,將與我們分享以下幾種類型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異位症分類根據 2015 年中華婦產科雜誌發表的子宮內膜異位症診治指南,可以分為以下類型:1.
  • 女性經前症候群,如何改善痛經,男生應該知道的常識.
    在這期間女性體溫比較低,所以也叫做「低溫期」,大約14天左右。過了這低溫期,分泌黃體化激素,刺激卵巢排出卵子,這叫排卵。排卵後到月經之間的期間叫「高溫期」(大約14天),體溫變高,由於分泌很多激素,女生容易暴躁,身體不舒服。尤其是月經的前幾天,是對女生來說一個非常不舒服的期間。量體溫是一個能知道女性「有沒有排卵」的指標。
  • 【大慶油城女子醫院】月經期能吃柚子嗎 經期吃柚子或引起痛經
    月經是女性特殊的生理現象,同時也是女性比較關鍵的時期,在這期間女性很多事情是不能做的,比如說房事,經期房事會嚴重影響到女性的身體健康,除此之外,在飲食方面更是要特別注意,為此有人問月經期能吃柚子嗎
  • 巧克力囊腫案例分析——那些緩解「痛經」的藥,這麼多年我都還沒有...
    律主任了解病情後告訴她:痛經分為原發和繼發兩類。原發性痛經生殖器官沒有器質性病變,多見於青春期,一般通過合理用藥和物理治療等輔助手段可以得到緩解。 這病「名字好聽」但危害不小 就像患者自己說的,這病乍聽上去「挺好聽的」,但律主任告訴她:痛經和不孕,其實和它有著直接關係。
  • 「來月經的那幾天,疼得我想摘除子宮」.痛經到底怎麼治? Ⅰ 安全情報 66
    痛經就是一種病繼發性痛經首先要明確誘因,比較常見的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腺症、盆腔炎、生殖道畸形等。如果下面的問題大多數回答都是肯定的,要儘快去看醫生:1.疼痛在月經開始之前;2.疼痛的時間超過月經出血的時間;3.疼痛部位在盆腔、後背、大腿或其他部位,伴有肛門墜脹感;4.性生活過程中或性生活之後感到疼痛;5.月經量多並且時間較長;6.在非月經期有不規則出血;7.疼痛嚴重影響情緒和生活
  • 月經期千萬別做這些事
    月經期千萬別做這些事 2020-08-05 15: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為何會痛經 女人痛經的7個罪魁禍首
    下面,小編幫你揪出女人痛經的7個罪魁禍首,讓你了解清楚痛經原因,注意對症補救。月經不來又著急,來了又心煩,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月經來時還帶著讓人難以忍受的疼痛出現,相信不少女性都有這樣的苦惱。女性為什麼痛經,解析引起痛經的原因。
  • 月經來臨,痛經怎麼辦?
    痛經有哪些認識誤區?什麼是痛經?       痛經,或稱為經期疼痛,是婦科最常見的症狀之一。痛經是指行經前後或月經期出現下腹部疼痛、墜脹,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適,症狀嚴重者需要及時就診,查明痛經原因及早治療。  痛經可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
  • 月經期喝冰水會痛經?月經期那麼多禁忌,哪個是真,哪個是假?
    若有嚴重的痛經、陰道不規則流血和月經量過大以及月經期延長的女性不能做運動,以免加重身體不適感。其他女性可以做緩和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或瑜伽,能促進月經血液排出,緩解月經期引起的精神負擔和壓力,同時也能改善睡眠。但不能做劇烈運動,也不能做會增加腹壓的動作如深蹲、仰臥起坐或伏地挺身等。
  • 圍麻醉期突發尿崩症典型病例分享|中樞性尿崩症|麻醉期|尿崩症|...
    為提升廣大同仁應對能力,本期,我們從《圍麻醉期突發事件的挑戰》一書中找出典型病例分享給大家:患者,男性,34歲,頭部鋼絲繩擊傷,意識喪失1小時入院,受傷前身體健康,無心、肺、腎、肝疾病。那麼,針對圍麻醉期突發尿崩症,我們有哪些思考?首先,重在預防圍麻醉期尿崩症:在腫瘤切除過程中,術者要避免損傷下丘腦及垂體柄等組織,術後下丘腦和垂體功能才有可能維持,避免損傷細小穿通動脈,以防出現神經組織缺血性壞死。但對於顱咽管瘤,由於好發於鞍區,就診時常已有了下丘腦損害的表現,腫瘤全切除後發生尿崩症最高可達7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