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第一:總是嫉妒周圍的人
說到嫉妒,可能大多數人認為這是一個貶義詞,其實嫉妒是一個中性詞,而且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會有,只不過表現出來的程度不同。
事實上,嫉妒是源於缺乏安全感,畢竟生存的資源是很有限的,有人佔得多,自然就會有人佔得少。
當你過得比別人差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危機感,從而內心就會產生嫉妒,這是人之常情,而且適當的嫉妒是一種動力,可以催生人的上進心。
但是,如果你的嫉妒變成了幸災樂禍,看到別人過得好,心裡就堵得慌,還暗暗的詛咒人家,看到別人不幸你又會暗自竊喜,那就不說簡單的嫉妒了,而是內心陰暗。
真正善良的人,看到別人比自己過得好,只是羨慕沒有嫉妒和恨,看到別人遭遇不幸會發自內心的同情和悲傷,而不是竊喜。
所以,當你的嫉妒變成了幸災樂禍,說明你內心的陰暗要大於善良。
第二:看誰都像壞人
俗話說:「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句話本身沒有錯,因為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會把自己偽裝起來,很少表現出真實的自己,所以小心謹慎處事是出於一種自我保護,也是一件好事。
畢竟,現實的生活當中,充滿惡意的人確實也不少,有點戒備心才能少吃點虧,但是如果你看誰都像是壞人,覺得所有人都是充滿惡意的,周圍的人都想陷害你,這就不是戒備心了,而是一種被害妄想症。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絕大多數人的思維方式都是以已度人,也就是說你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就覺得周圍的人都是這樣的人。
所有,內心善良的人會覺得這個世界上還是好人多,而內心陰暗的人才會看誰都像是壞人。
第三:喜歡暗中搞破壞
嫉妒和惡意揣測別人,其實每一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一點,這兩種陰暗只要把握好度也不是什麼壞事,畢竟適者生存的客觀規律是誰也無法逃脫的。
但是,如果你喜歡暗地裡搞破壞,喜歡玩陰的,那這就不是陰暗而是黑暗,比如你看到同事的工資比你高,你心裡就很不爽,但是你又不能表現出來,於是你表面上跟人家走的很近,背地裡卻想方設法破壞人家的事情,不斷地用一些陰招來阻止同事的正常工作。
經常喜歡這樣做事的人,內心的陰暗自然要遠遠大於善良,他們的結局一般也不會太好。
總而言之,只要是個人,內心就一定會有陰暗的一面,適當的陰暗是一種自我保護,可以避免上當吃虧。
但是,過度的陰暗,就會影響到人的三觀和行事作風,到最後很可能會被自己內心的陰暗完全吞噬,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惡人,被世人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