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馬新怡 通訊員 王忠 高璐 東營報導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較長的假期中,為豐富學生生活,發揮「社會大課堂」重要作用,東營區黃河路街道興河社區積極為學生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搭建平臺,讓孩子們用不同的視角認識生活,了解社會,獲得課堂之外的知識,促進了他們心靈的成長和進步。
為了滿足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需求,興河社區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和實踐能力,設計不同的志願服務角色,讓學生們在不同角色的實踐中學會服務他人,培養社會適應能力、公共服務意識和公民責任感。家住興河社區的牛恩奇是大四學生,還是一名預備黨員。2月份正在新冠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她和另一位大學生來到興河社區參加志願服務。在安排她擔任助理網格員以後,牛恩奇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門衛值守、入戶排查、防疫宣傳、疫情上報,還幫助隔離家庭購買食品、參加清理小區的義務勞動,她樣樣事情完成得都很出色,經受了考驗,受到社區居委會和小區居民的交口稱讚。由於牛恩奇的突出表現,四月份雖然還在疫情期間,興河社區黨支部經請示上級黨組織,給她如期轉正,給了牛恩奇一個具有特殊紀念意義的人生實踐。
徐欣然和王志業等6名高中學生,8月份來到興河社區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這時正是創城和居民信息錄入的關鍵時期,興河社區工作任務繁重。興河社區安排這幾名高中生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參與小區安全隱患巡查、衛生環境整治和居民信息錄入工作。特別是在居民信息錄入工作中,他們深入到幾戶行動不便老人家中調查,對居民生活狀況有了更為直觀清晰地了解和認識。興河社區還組織他們參與到垃圾分類投放宣傳工作中來,學生們分組發放宣傳單、擦拭垃圾桶、垃圾臺、垃圾分類宣傳欄,大家邊學邊做,不怕熱、不嫌髒,經受了鍛鍊。這種志願活動將孩子們的綠色環保意識付諸實踐,不僅僅使他們受到了教育,還影響和帶動了廣大居民。徐欣然和王志業兩位同學還結合自己的感受分別寫出了《歲月無悔,期待明朝》、《致敬,中國》兩篇散文參加了「強國徵文」活動。
而對於年齡較小的初中生和小學生,興河社區鼓勵他們義務投送報紙和宣傳單、撿拾小區垃圾。譬如,小志願者們在參與「打擊傳銷」宣傳活動中,有模有樣地向居民講解非法傳銷的性質和危害,解答居民的提問,提醒居民充分認識傳銷的欺詐性、隱蔽性和危害性,永遠遠離傳銷。此過程同樣讓小孩子們體驗了不同的社會角色,收穫了快樂,獲得了成長。
社會實踐活動,讓青少年學生體會到了責任與擔當,感受到了勞動的辛苦與榮光,通過實踐不同的角色定位,認識、感悟了不一樣的自己,激發了他們作為小公民的社會責任意識。興河社區的這一嘗試也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