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隨著農村地區的發展壯大,造富機遇也不斷顯現。加上網際網路巨頭也紛紛看好農村市場,原本平平無奇的農村,也瞬間成為了「寶藏」般的存在。
要說近些年來農村的發展機遇,農村電商自然是其中的一個。隨著城市電商已經逐漸飽和,而農村不少地區還未普及,不少巨頭都開始下沉市場。畢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人在網購這方面花的錢也不少。
當然除了農村電商之外,近兩年來農村最火的一個項目就要屬「農家樂」了。在農村旅遊業的帶動下,不少城裡人開車去鄉下,就是為了體驗純正的農家樂。根據數據顯示,2020年1至8月,中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接待人數達到12.07億人。
國內目前已經有超過19萬家與農家樂相關的企業,其中個體工商戶佔比超75%。值得注意的是,從2010年至2019年這10年時間裡,農家樂企業註冊總量由2.6萬家增長至21.6萬家,相當於10年時間漲了8倍,可見農家樂這行的機遇有多大。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曾經在農村大火的暴利行業,如今卻面臨「關門潮」,城裡人都不願再去。這又是為什麼呢?外行人眼中如此賺錢的生意,為何卻大片倒閉?對此內行揭露了倒閉真相,其中的「貓膩」在這。
沒有特色
要說農家樂最早其實是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出現的,那時候鄉村旅遊經濟才剛剛崛起,鄉鎮逐漸流行集吃喝玩樂於一體的旅遊項目,農家樂也就出現了。
然而不少人看中這行的機遇,紛紛開始跟風辦起了農家樂。不過大部分都只是將農家樂當成田園風格的餐廳,或者結合採摘園的形式。也就是說市場大部分農家樂都毫無特色可言,去過的人自然也就不想再來了。
以次充好
說白了前來農家樂的,基本上都是為了農村生態美食去的。簡單點來說就是城裡吃不到的東西,比如土雞、土豬等,這些食物的營養價值和養殖場裡的自然不一樣。然而不少農家樂為了賺錢,選擇以次充好,將養殖場裡的雞當成土雞,欺騙消費者。
這樣一來大家自然也就不願意去了,畢竟去農家樂就是圖個新鮮。吃的東西如果和城裡沒什麼不同,那也就沒有必要開車跑那麼遠了。
「宰客」現象嚴重
這一點也是目前不少農家樂會存在的現象,不少人覺得城裡人出來玩,本身就是「不差錢」的。因此就開口亂要價,明擺著「宰客」的行為。不管是餐飲費還是活動費,都比平時收的更高。這樣的行為和「坐地起價」也沒有什麼差別,雖然城裡人經濟水平可能相對好一些,但過於離譜的價格他們也是不會買單的。
看完上述這3個原因,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曾經大火的農家樂,如今卻「關門潮」不斷了。雖然數量越來越多,但生意卻沒有之前做得好了。對於農民來說,想要農家樂生意好,誠信是第一位。只有學會創新不要一味盲目跟風,才不至於成為關門的那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