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
【解析】該實驗探究的原理是酶的專一性,即一種加酶洗衣粉只能洗滌一種汙漬,A正確;根據題幹信息「不同種類的加酶洗衣粉對同一汙漬的洗滌效果」,說明自變量為不同種類的加酶洗衣粉,B正確;水質、水量、適宜pH等屬於無關變量,均應處於相同且適宜狀態,C正確;洗滌過程中不僅要水溫保持相同而且要適宜,D錯誤。
2.C
【解析】分析題幹信息可知,該實驗的自變量是溫度和洗衣粉的種類,由表格中的實驗結果可知,同一種加酶洗衣粉不同溫度條件下洗滌效果不同,同一溫度條件下,不同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不同。洗衣粉品種是自變量,不是無關變量,A錯誤;該實驗中洗衣粉的品種是自變量,汙漬是無關變量,無關變量應該保持一致,B錯誤;分析表格中數據可知,對於三種洗衣粉溫度較低和較高洗滌效果都下降,三種洗衣粉的最適宜溫度都是40~50 ℃,C正確;洗衣粉中的酶製劑不是固定化酶,D錯誤。
3.C
【解析】加酶洗衣粉中含有的蛋白酶發揮作用後與產物混合在一起,不能重複使用,A錯誤;蛋白酶的活性受溫度、pH的影響,也受表面活性劑的影響,B錯誤;蛋白酶能把蛋白質水解成可溶性的胺基酸或小分子的肽,C正確、D錯誤。
4.D
【解析】加蛋白酶的洗衣粉含有蛋白酶,不能洗滌毛料衣服(含蛋白質);酶在熱水中容易失活,使用時不能用熱水浸開;水溫太低使洗衣粉中的酶的活性降低,但還能再恢復;鹼性蛋白酶會損傷皮膚。
5.D
【解析】鹼性蛋白酶可以將蛋白質水解成肽,但不能將肽水解為胺基酸,A項正確;根據與對照組結果的比較,可以得出Mn2+、Mg2+、Ca2+離子能激活鹼性蛋白酶的活性,Cu2+、Zn2+、Fe2+、Hg2+等離子能抑制鹼性蛋白酶的活性,B、C正確;反應液中各金屬離子濃度一樣,抑制或激活鹼性蛋白酶活性作用與離子濃度無直接關係,D錯誤。
6.A
【解析】纖維素酶可催化纖維素水解為小分子物質,因此可用於處理棉、麻製品,使其柔軟,A項正確;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適宜的條件,若洗滌條件不適宜,其洗滌效果不一定比普通洗衣粉的洗滌效果好,B項錯誤;固定化葡萄糖異構酶只能催化葡萄糖轉化為果糖,不能催化一系列化學反應,C項錯誤;腐乳前期發酵主要是依賴毛黴分泌蛋白酶將蛋白質分解為小分子肽和胺基酸,D項錯誤。
7.A
【解析】該洗衣粉中添加的是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質的水解,因此,不能用於主要由蛋白質成分的衣物。毛織品和蠶絲織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不能用此加酶洗衣粉洗滌。
8.A
【解析】欲探究溫度對加酶洗衣粉洗滌效果的影響,則將溫度作為單一變量,其他條件應該保持一致,如洗衣機的型號要相同,這樣有利於控制變量。
9.B
【解析】洗衣粉中酶的催化作用受溫度影響,因此用加酶洗衣粉洗滌衣物時,水溫要適宜,故A錯誤;洗衣粉中的酶用特殊的化學物質層層包裹,使之與洗衣粉中的其他成分隔離,因而能長時間保持活性,故B正確;不論是生物體內的酶還是洗衣粉中的酶,都屬於有機物,是生物催化劑,因此C錯誤;D項中的這種說法錯誤。
10.B
【解析】探討不同溫度對加酶洗衣粉的影響實驗中,溫度是唯一變量,其他各條件應適宜且保持不變。所以實驗中白布的汙漬程度應完全相同。
11.B
【解析】酶製劑的活性受溫度、酸鹼度等條件的影響,在適宜條件下洗滌效果比較好,同時汙物或衣物的性質也會影響到酶活性的發揮。
12.A
【解析】加酶洗衣粉中含有多種酶製劑,如蛋白酶、脂肪酶、澱粉酶和纖維素酶,酶的活性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如溫度過高,洗滌效果不一定比普通洗衣粉好。加酶洗衣粉可以降低表面活性劑的數量,使洗滌劑向低磷、無磷的方向發展,不會使水體富營養化,有利於保護環境。
13.D
【解析】加酶洗衣粉中的酶經過了特殊的化學物質的包裹,使之與其他成分隔離,這些酶在遇水後,包裹層分解,酶才能發揮作用。
14.C
【解析】考慮衣物的實際洗滌情況,當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將血清、奶漬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質水解成小分子多肽後,已經很容易從衣物上脫落了,無需再加肽酶。
15.D
【解析】衣物中的汙物一般是大分子、不溶於水的物質,如蛋白質、澱粉、脂肪和纖維素等,所以加酶洗衣粉中的酶製劑有蛋白酶、脂肪酶、澱粉酶和纖維素酶等。麥芽糖是小分子,比較容易用水洗去。
16.D
【解析】加酶洗衣粉含有蛋白酶,不能洗滌毛料衣服(含蛋白質);酶在熱水中容易失活,使用時不能用熱水浸開;水溫太低使洗衣粉中的酶的活性降低,但還能再恢復;鹼性蛋白酶會損傷皮膚。
17.C
【解析】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將血漬、奶漬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質水解成小分子多肽或可溶性胺基酸後,很容易從衣物上脫落,無需再加肽酶。
18.C
【解析】該圖示為多因子變量曲線,從圖示可以看出本實驗的自變量有溫度和洗衣粉是否加酶,因變量可能是汙漬殘留量,溫度超過t2後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可能失活。從圖示可以看出普通洗衣粉的最佳使用溫度為t2,而加酶洗衣粉的最佳使用溫度為t1。
19.D
【解析】本題考查對實驗結果的判斷。因為該同學設計的變量的梯度差為10 ℃,在30~50 ℃之間還有很多溫度,這些溫度條件下的酶活性與40 ℃的酶活性的高低沒有進行比較。考生易忽視變量的梯度差對實驗結果的幹擾。
20.B
【解析】溫度會影響酶的活性,其中高溫會使酶變性失活,A錯誤;該實驗的觀察指標可以是相同洗滌時間內汙漬的殘留程度,B正確;pH會影響酶的活性,pH過高或過低時都會使酶變性失活,因此相同pH時加酶洗衣粉洗滌效果不一定好於普通洗衣粉,C錯誤;由於酶具有專一性,含有蛋白酶的洗衣粉不能洗滌毛料、羊毛等成分的衣物,並且洗衣粉用量也會影響洗滌的效果,D錯誤。
21.C
【解析】酶對高溫、強酸、強鹼都非常敏感,A錯誤;加酶洗衣粉因為額外添加了酶製劑,能減少N、P的排放,有利於保護環境,B錯誤;固定化酶可以反覆利用,但在固定時可能會造成酶的損傷而影響活性,C正確;酶的催化功能很強,但需給以適宜的溫度和PH等環境條件才能較長時間維持其作用,不需要提供營養物質,D錯誤。
22.C
【解析】加酶洗衣粉中添加的酶製劑包括纖維素酶、脂肪酶、澱粉酶和鹼性蛋白酶等,故A正確;與斐林試劑相比,用尿糖試紙檢測尿液中的葡萄糖,特異性更強、靈敏度更高,故B正確;植物組織培養過程需要滅菌,同時在培養基中還要加入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故C錯;腐乳製作過程中,添加料酒、香辛料和鹽,均可以抑制雜菌的生長,故D正確。
23.D
【解析】據表格內容可知,本題的自變量是不同的溫度,因變量是加酶去汙力與不加酶去汙力的大小,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溫度對複合酶製劑去汙力的影響,A正確;實驗中的無關變量包括汙布上汙染物種類、汙染程度等,這些無關變量均會影響實驗結果,B正確;據表格實驗數據可知,40~50 ℃時,加複合酶製劑的去汙力最強,洗滌衣物時應控制溫度在該範圍最適宜,C正確;據表格數據只能看出在20~60 ℃時,加入的複合酶製劑的活性先增加後減少,且40~50 ℃時複合酶製劑的活性最高,60 ℃時複合酶製劑的活性下降,無法看出60 ℃以上複合酶製劑的催化活性的高低,D錯誤。
24.C
【解析】20 U/L的鹼性纖維素酶處理汙布類型1,去汙力為60%,30 U/L的鹼性纖維素酶處理汙布類型2,去汙力約為80%,則單位鹼性纖維素酶對汙布類型1去汙力最強,A錯誤;由於汙布類型不同,不能探究不同類型的洗衣粉對鹼性纖維素酶的去汙力的影響,B錯誤;對汙布類型2、3而言,都是Y型洗衣粉,30 U/L的酶用量,但去汙力不同,說明鹼性纖維素酶對汙布類型2、3 的去汙力不同,C正確;該實驗沒有針對同一類型的洗衣粉加大酶用量的探究,則不能判斷加大酶用量是否能提高洗衣粉的去汙力,D錯誤。
25.(1)表面活性劑 三聚磷酸鈉
(2)①蛋白 酶具有專一性,血漬、奶漬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蛋白酶可催化蛋白質分解 ②使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充分催化分解衣物中的蛋白質類汙漬 用溫水浸泡衣物 ③溫度過高會使酶變性失活 ④皮膚細胞中有蛋白質,如不清洗雙手,會使手的皮膚受到蛋白酶的腐蝕
【解析】
26.(1) 鹼性蛋白酶和鹼性脂肪酶 胺基酸 (2)溫度、鹼性蛋白酶的含量對去汙力的影響 0.6 (3)①對照、單一變量②酶失活 (4)②④ (5)用溫水洗滌、適當增加洗衣粉的用量等
【解析】(1)根據題意可知洗衣粉中的酶製劑裡含有的酶主要是鹼性蛋白酶和鹼性脂肪酶;酶的化學成分是蛋白質,其基本單位是胺基酸。
(2分析圖中曲線可知,實驗的自變量是溫度和鹼性蛋白酶的含量,因變量是去汙力,所以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溫度、鹼性蛋白酶的含量對去汙力的影響。50℃時鹼性蛋白酶含量為0.6%以後去汙力不再變化,說明加酶洗衣粉中鹼性蛋白酶的最適含量是0.6%。
(3)①分析表中數據可知,本實驗的自變量是溫度及洗衣粉中是否加酶,因變量是洗滌效果,用洗淨所需的時間表示;表中1與2(或3與4)組構成一組對照實驗,探究是否加酶對洗滌效果的影響;1與3(或2與4)組構成一組對照實驗,探究的是溫度對洗滌效果的影響;實驗設計體現了對照原則和單一變量原則。
②若實驗組1號洗淨所需時間接近7分鐘,則與第2組效果相當,可能是45℃的溫度導致洗衣粉中的酶失活,因此洗滌效果與普通洗衣粉相當。
(4)上述衣料中②毛織品和④蠶絲織品的主要成分都含有蛋白質,接觸到蛋白酶後會被催化分解,不適宜用添加蛋白酶的加酶洗衣粉洗滌。
(5)分析表中數據可知,用溫水洗滌、適當增加洗衣粉的用量均可以縮短洗淨衣服所需的時間,均可提高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