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什麼樣女生才叫好看?」
在不同國家的人心中,對美女的標準是不一樣的。
根據ELLE所做的「全球審美觀」數據統計,我們發現:法國女性更重視護膚品的品質,巴西女性更重視頭髮的護理,日韓女性對彩妝的依賴幾乎到了誇張的程度,而中國女性最關心的皮膚問題,則是美白。
皮膚白的人,在人群中相當搶眼。即使是明星,如果膚色不白,合照時也會吃虧。
我們有時會產生一種困惑:我和朋友使用的皮膚色號是一樣的,但為什麼出門的時候,別人都會覺得我沒有對方白呢?
其實,想讓膚色看起來明亮白淨,不能只注意美白,如果忽略了角質結構的健康,那麼用再多的美白產品,也無法達到膚如凝脂的感覺。
皮膚視覺上的明亮感,並不僅僅由皮膚本身的色號所決定。「看起來白」的視覺效果,是由皮膚的表面對光線的折射決定的。
除了皮膚本身的黑白色度以外,皮膚表面的光滑程度,皮膚角質層的含水量等等,這些都會影響皮膚對光線折射率,導致視覺上美白效果的差異。
兩個皮膚顏色天然相同的人,如果皮膚的平滑程度不同,那麼在視覺上膚色也是完全不同的。
無論再嚴格防曬,使用再好的美白產品,我們的膚色都是由基因決定的,再白也不會超過皮膚不曬太陽的地方最白的顏色,但是如果能夠做好膚質的管理,就可以讓你的皮膚在視覺效果上提高一個檔次。
既然皮膚表面的光反射效果決定了皮膚視覺上的明亮感,那我們該通過哪些方面改善這種光反射效果呢?
首先我們來看一組對比圖片,這是膚色非常相近的兩張面部照片,但是皮膚表面的光滑程度不同,大家看一看哪一邊的皮膚看起來會更加細膩明亮?
沒錯,明顯右側的皮膚表面看起來要白一些。別人眼裡看到我們皮膚的樣子,是通過我們皮膚對於光線的折射和漫反射顯示出來的,皮膚結構越穩定,角質層越平整,對於光線更容易形成鏡面反射,膚色看起來也會更加明亮。
角質層結構不理想主要含兩類情況:一類是由於角質層過厚,皮膚透明度過低而導致的。
這一類情況通常多發生在油性皮膚的人身上。對於這種皮膚狀況,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的手段來解決:
在選擇潔面產品的時候,可以選擇含有水楊酸成分的潔面產品。水楊酸是一種脂溶性的有機酸,可以沿著皮脂腺滲入毛孔內部,溶解老廢的堆積角質。水楊酸的分子量比較大,所以對於皮膚的作用比較表淺。
相比起果酸,水楊酸的作用會更加溫和,對皮膚的刺激性較小,也不容易導致皮膚過敏或泛紅。
市面上常見的去角質產品通常分為物理磨砂去角質和酵素化學去角質兩大類。
物理磨砂類產品主要是通過微小的顆粒在面部的揉搓達到物理打磨的效果,去掉堆積的角質,但這類產品對於皮膚的損傷相對比較大,因此在面部我們通常不推薦使用,多用於身體護理。
另一類化學去角質產品多含有木瓜蛋白酶或者果酸,可以軟化分解皮膚表面老化角質,這種方法對於皮膚的刺激性比較小,更適合面部使用。
乾性和敏感皮膚不建議使用去角質產品,如果要使用儘量不要超過每個月一次,而角質堆積較嚴重的皮膚可以兩周左右去一次角質。
有一些護膚品的成分可以加速角質代謝或剝脫,以酸類為主,例如果酸、水楊酸、A酸及其衍生物A醇等。需要注意的是,同一種酸類成分,在不同濃度的時候使用功效也不同。
我們以果酸為例:家用護膚品的果酸添加濃度通常不超過10%,低濃度的果酸護膚品可以改善皮膚代謝,去除堆積的角質,而濃度在10%~30%的果酸產品,通常用於改善色沉和減輕細紋。至於醫院常用的刷酸療程通常使用30%以上濃度的果酸,這個濃度的果酸對於皮膚的刺激性非常大,因此不建議大家在家裡刷酸,一定要到有相關資質的醫院或美容診所來進行,以免毀容。
另一種角質結構不健康的現象,則是由於護膚品使用不當或其他因素導致的,表現為表皮屏障受損。
和角質過厚造成的皮膚黑、黃、暗的特性不同,表皮屏障受損往往會表現為皮膚泛紅,有紅血絲,溫度變化時皮膚容易出現癢、熱、紅現象。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需要修護皮膚屏障,給角質細胞充分自我更新和修復的時間,將皮膚恢復到原有的健康狀態。這類皮膚的護理方法和上一種完全相反,在護膚的過程中,要嚴格避免損傷皮脂膜或角質層的行為,降低潔面頻率,使用更加溫和的潔面產品。
在選擇護膚品的時候,將護膚的重點放在抗炎褪紅以及修護保溼這兩個方面。
如果你的皮膚容易泛紅,發熱,可以使用具有良好的抗炎和褪紅效果的護膚成分,比如:洋甘菊、蘆薈、甘草、紅沒藥醇等。
此外,我們還需要使用一些幫助修護皮膚屏障的天然皮脂成分以及細胞間保溼因子,例如寡肽、透明質酸、神經醯胺、角鯊烷等。幫助修復皮膚屏障,提升皮膚保水能力,恢復角質健康排列。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屏幕前的每一個讀者,都學會選擇適合自己的護膚品,變得膚白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