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為唐朝打下天下,為何李淵卻不喜歡他,非得偏袒李建成呢

2020-12-15 小珏說歷史

唐朝的建立是相當特殊的,與其它朝代有著顯著不同。作為開國皇帝李淵,並沒有如劉邦、朱元璋那樣生猛,反倒是佔了二兒子李世民的光。如同偉人所說「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李世民以戰神般的表現,雙手送給了父親厚禮。

然而,隨著唐朝的建立,地盤的擴大,李淵和李世民的關係卻變得微妙起來。李世民依舊銳不可當,但李淵卻生怕他立功太大,儘量雪藏,儘量讓長子李建成建功立業。後來,乾脆立李建成為太子,除非發生擺平不了的戰事,一般情況下都對李世民壓制打擊。

在後人看來,這就是李淵老眼昏發,有眼無珠,硬是看不到一代明君。李淵不把一碗水端平,怪不得李世民後來發狠。所幸,李世民來了個玄武門之變,奪得了天下。而且,他以一個盛世還給了大唐子民,讓後世佩服得五體投地,選擇性忘記了他的殺兄殺弟的行為。

那麼,李淵真的這麼不堪,真的這麼愚蠢嗎?其實,他有著說不出來的苦衷,也有充分的理由。

首先,嫡長子繼承制是漢民族的傳統,在這個遊戲規則的框架下,李建成就是當之無愧的第一順位繼承人。這個制度有缺點,往往選拔不出最優秀的人才。但是,它也有最重要的優點,那就是穩定。這個制度杜絕了其它人的非分之想,最大程度上保證了皇位的順利交接。如果是選賢,難免會走入拳頭大就是真理的死胡同,會讓任何有機會繼承皇位者蠢蠢欲動。

就是因為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改變了這個遊戲規則,立馬出現了惡果。他的嫡次子李泰有樣學樣,企圖將太子李承乾拉下馬。李承乾更是妄圖仿效父親,提前過把皇帝癮。甚至在整個李唐,精神錯亂自以為是李世民第二的皇族不乏其人,這就是一開始樹立的壞榜樣。

如果說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那麼另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就擺在李淵的眼前,讓他不得不慎重。

李淵之前的隋文帝,也同樣面臨過難題。隋文帝的兩個兒子也很優秀,嫡長子楊勇俊美異常,很早就被立為太子。嫡次子楊廣才二十歲,就作為統帥興兵滅了陳朝。他們扮演的角色與後來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幾乎一致。後來,隋文帝廢掉太子,立楊廣為太子。

楊廣繼承了皇位之後,就是後來的隋煬帝。他好大喜功,勞民傷財,聰明才智無法施展,便到處惹是生非。結果,隋朝鐵桶一樣的天下敗在他的手上,群雄四起時,才讓唐朝得以建立,白白便宜了李家。

這個教訓實在太近了,也太深刻了,讓李淵不得不警惕。大唐的天下雖然是李世民打下來的,但李淵怎麼會想到李世民上馬可以打天下,下馬還能治天下,還能治出一個盛世?他不是未卜先知的神仙,以他的閱歷,他只能看到李建成協助處理政事期間也是有條不紊。

李淵不能不擔心,李世民戰場無敵,是否就和楊廣一樣好大喜功。哪裡會料到,李世民簡直就是開了掛的人生。即便是放在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唐太宗的名字也是最為閃耀的那幾個。假如李淵能夠提前得知,小珏懷疑他會親自動手剷除太子,不用李世民沾血。

從當時來說,李淵的選擇是正確的。即便是李建成的威望差一些,李世民的能力強一些,也必須選擇嫡長子繼承制。以李淵的視角來看,後來的路漫長得很,誰知道李大家裡人才出得多,還是李二家裡人才多?只是李淵沒想到,就在他的眼皮底下,李世民卻翻盤成功,繼續在人生贏家的道路上狂奔。

唐朝是一個迷人的國度,很多人都想更了解大唐風採。《這個唐朝太有意思了》主要講述607年到907年這三百年間關於唐朝的一些故事,以官方正史為基礎,野史論文為補充,以年代和主要任務為主線,採用小說、單口相聲的敘述形式,對唐朝二十一帝及文臣武將、布衣士女的人生進行全景式展示,並涉及對大唐政治經濟制度的闡釋和評價。文風幽默另類,平臺現在有活動,一套七本150元,價格我覺得也合適,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購買:

相關焦點

  • 李世民收拾完李建成,還娶了弟媳楊氏,為何卻不敢收拾父親李淵?
    李淵作為唐朝的第一個皇帝,他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竟然一個不注意,就以最悲哀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皇帝生涯,實在是可悲可嘆,然而這一切,實際上並非沒有任何徵兆,只是李淵沒有注意而已。有人好奇,為何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敢殺兄弒弟,並且霸佔了弟媳,安置了嫂子,卻不敢殺李淵呢?實際上這一切遠遠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
  • 太子黨勢力遠勝秦王府 為何最後李世民得勝了
    武德元年(618年) 李建成被立為太子,之後又打了幾場仗,但畢竟身份已經不一樣「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大多數時間都是留在京城。李建成在朝廷中可是大受好評,被看好是下一任皇帝,且有齊王李元吉的輔助,勢力遠比李世民強大。那麼李建成對大唐帝國有哪些貢獻呢?他在唐朝建國後又聲望如何呢?
  • 《隋唐英雄傳》李建成更優秀,李淵不選擇李世民,情有可原
    在這次政變中李世民逼宮高祖李淵,射殺了當時的太子李建成,成功登上了帝位,並且還開創貞觀之治,讓唐朝開始走向真正的強盛。 如果當初李建成並沒有死在玄武門事變之中,反而順利地繼承了他父皇的位置,那麼他有沒有可能也能夠將國家治理得如此成功呢?
  • 玄武門之變:不是李世民的錯,不是李建成的過,而是李淵的鍋
    李淵建國稱帝的過程中,他最信賴的當然是三個兒子,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吉,哥仨個個都是好漢,鞍前馬後,四處徵戰,為李淵稱帝立下汗馬功勞。如果李淵不是皇帝,有三個優秀的兒子,當然是好事一樁。但李淵偏偏做了皇帝,三個優秀的兒子,就成了讓人頭疼的事。
  • 李世民:若沒有李建成的太子,李世民會是天然的繼承者
    李建成和李淵當年想要削弱李世民的力量,讓李元吉去打突厥,卻是下旨從李世民的秦王府調兵。這和後來明清後期的那些閒散王爺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李淵雖然名義上是皇帝,可是並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大權獨攬,兒子對他的效忠可能也僅僅因為他是自己的父親。而且李世民和他的武裝本身也是在戰爭中成長起來的,他們一手為大唐打下江山,似乎大唐本來就應該是他們的。
  • 李元吉為何排擠李世民而投靠李建成?為什麼他不能選擇中立?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李建成與李元吉還曾經多次痛下狠手,讓李世民的屬下們難以忍受,紛紛勸李世民逼宮,好讓李淵幡然醒悟,而李世民不忍心讓李淵被假象蒙蔽了雙眼,同時為了大唐盛世,他最終答應了屬下的請求,發動兵變,因此繼承了李淵的帝位,為大唐迎來了一個盛世。
  • 唐朝太子李建成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是什麼結局?
    李建成(589年-626年)是唐朝建立以後的第一任太子,是唐初最令人惋惜的歷史人物。 李淵起兵之後,李建成一直就跟隨自己的父親南徵北戰,在李淵起兵到唐朝建立的這段時間內,李建成都是作為一軍統帥單獨存在的,他率軍平定西河,九日往返,為李淵軍初師告捷,他也因此被成為隴西公,為左領軍大都督。
  • 李建成搶先行動,提前對李世民動手,獲勝概率多大?
    此時,李世民騎著戰馬出來,向他們打招呼,李元吉二話不說,直接彎弓射箭,卻連射三次也沒中。 李元吉射箭不給力,李世民則箭無虛發,他一箭射死李建成。隨後,李元吉在樹林中被尉遲恭射死,李世民成為玄武門事變最後贏家。那麼,若是李建成搶先行動,提前對李世民動手,他獲勝概率有多大呢?要知道,玄武門之變,李建成並未防備,被突然襲擊,一箭射死。
  • 唐朝第一任太子,李建成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李建成,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的長子、唐朝第一任太子,李世民的大哥。按照正常發展,他本來應該繼承大唐的皇位的,可是李世民提前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李建成,奪得皇位。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在歷史上,李建成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 李世民玄武門的計劃,很可能已經暴露,為何李建成還會上當
    結局是李世民勝出,好像一句話就解決的事,可實際上,李世民為了這場勝利,前後謀劃了不少。比如他先去李淵那裡告狀,稱李建成、李元吉與李淵的后妃有不正當關係,又說他們想謀害自己。於是,李淵打算第二天召見他們,一同到宮裡對質。在第二天到來之前,就是留給李世民部署「玄武門之變」的時間。
  • 玄武門之變以前,李世民勢力明顯不如太子李建成,他是怎麼取勝的?
    李世民取勝的原因只有一個:出其不意。 李家這兩個兒子都非常出色,大可稱作「人中龍鳳」。因為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所以李建成在歷史上的痕跡比較少,仿佛他真是一個無能太子,只會暗害大有聲望的李世民。 其實不是這樣的,李建成也為大唐做了許多事。
  • 聰明反被聰明誤,李淵因3點不立李世民為太子,從而致眾子相殘!
    唐朝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最璀璨的朝代之一,與漢朝並列為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兩個朝代。雖然高祖李淵是唐代第一任皇帝,但是真正開始唐朝盛世的則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作為李淵的次子,按道理是無緣當上皇帝的,但是玄武門事變則直接改寫了歷史。
  • 在「玄武門之變」的前夜,李世民和李建成到底誰佔優勢?
    武德九年(626年),唐朝爆發了著名的「玄武門之變」,秦王李世民殺死了自己的大哥、太子李建成,由此成為名垂青史的「千古帝範」唐太宗。那麼在「玄武門之變」的前夜,李世民和李建成到底誰佔優勢?
  • 史料記載李建成在酒中下毒,為何李世民沒被毒死?魏徵說出原因
    李世民是在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個話題,也是有不少朋友都特別感興趣的,一個人當然了解他的朋友都知道他的皇位並不是通過正規途徑得來的,而是通過發動政變得來的,而他發動政變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由於在在此之前他的哥哥想要下毒謀害他,那麼他為什麼能夠倖免於難呢?
  • 李建成墓志銘揭示出李世民果然篡改歷史,李建成真的被黑上千年!
    當然,這個諡號被李世民一口否決了,於是大臣又建議說改為「靈」,這也不是什麼好詞,李世民還是不同意。後來改來改去,李世民給李建成一個諡號為「隱」。 因為他搶了自己哥哥的皇位。不過從李世民執政的政績來看,他應該無須內疚才對,太子李建成本來就不學無術、無治國之才,我這是在幫助大唐,他又何內疚的呢?
  • 李世民打不過他,唐朝差點被他亡國,雄霸隴西無人能敵
    隋朝的衰相讓作為其近親的李淵有了覬覦天下的心思。617年李淵揮師萬人直逼長安,在李世民、李建成等人的徵戰下佔領長安。之後在李世民的南徵北討下,李唐的版圖也與日俱增。雖說李唐將領眾多,但處在動蕩時刻危機依舊存在。
  • 李建成集團為何敗給李世民集團,兩項能力,李建成集團缺一項
    說起來,李建成真正是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 他是太子,未來的接班人,這就是「天時」。他位居東宮,有隨時傳喚李世民去他府上的權力,這就是「地利」。他有齊王李元吉幫他。李淵一生有很多兒子,但是成年的兒子也就這三個。李元吉幫李建成,相當於兄弟們都在幫李建成,這就是「人和」。
  • 李建成在李世民的酒中下毒,本該喪命卻沒死?真相也許是這樣的
    從時間上分析,下毒事件與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只相隔二三天的時間。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矛盾,已經完全激化,李世民已經做好了與太子李建成徹底攤牌的計劃。他派出了心腹大將張亮,率領一千多人的得力幹將前往洛陽,暗中聯絡結交山東英雄豪傑,蓄積軍事力量。同時,李世民本人,也正在積極謀劃退路,如果天下有變,將帶領秦王府的人馬前往東都洛陽,與太子李建成平分天下。
  • 李靖未參加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照樣重用他,秦瓊卻為何得不到重用
    導言:李靖未參加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照樣重用他,秦瓊卻為何得不到重用?大唐王朝是可以算得上是封建王朝的一大高峰,在公元618年李淵建立帝位開始,國祚二百八十九年。唐朝以武立國,從唐朝建立持續到唐末五代時期,中原大地猛將如雲。
  • 李淵為什麼不立李世民為太子,而立他為太子?網友:套路太深
    在最開始行軍打仗的時候,李世民在軍隊當中的威望相比李淵其他的幾個兒子的為威望要高出來很多,而對於太子的繼承,在最初的李淵就承諾給了李世民,但是在後來的時間裡面,李淵卻反悔,把太子給了李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