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前應評估患者的面部輪廓美學,了解患者的手術目標和期望值,獲得詳細的現病史,既往史、過敏史、服藥史等,並做全面的術前檢查,並邀請麻醉醫師一同進行全面的術前評估。站立位設計面部填充區域,選擇脂肪抽吸部位,通常選擇腹部、大腿部,腰部等,由於面部通常所需填充量較少,脂肪抽吸面積一般不需太大,手術可在局麻或靜脈麻醉下進行。
1、腫脹麻醉
自1986年腫脹麻醉問世以來,該麻醉方法已取代「乾性吸脂」廣泛應用於吸脂手術中,目前主流腫脹液配方主要由生理鹽水,利多卡因及腎上腺素組成,將腫脹液注射進入吸脂區域的脂肪組織中。
由於腫脹液注射過程患者的痛感較強而且注射持續時間較長,因此在實施腫脹麻醉之前,可聯合靜脈麻醉,以減輕患者的不適及焦慮情緒。
在手術準備工作完畢後,外科醫生首先於切口皮內注射少量腫脹液,然後用11號刀片做1個2-4mm的手術切口,置入適當直徑及長度的注水針,連接注射器進行腫脹液注射,腫脹麻醉要求腫脹液充分均勻的浸潤到脂肪組織中,注射腫脹液時應先緩慢推注,以減輕患者的不適感,之後逐漸增加推注速度,術者操作手緩慢前後移動,輔助手感知導管尖端所處的位置及深度。
腫脹液注射的終點為:組織變得堅硬堅實,由於腎上腺素導致的血管收縮,導致皮膚變白。腫脹液注射完畢後,為防止腫脹液從切口溢出,保持脂肪組織內部壓力,可以用縫線暫時關閉切口,等待腫脹液充分浸潤,一般20min為宜。
在此後的吸脂過程中,單純依靠腫脹麻醉,患者一般不會再有痛感。由於注射腫脹液和等待腫脹麻醉起效的過程所需時間較長,在此過程中,可以把面部術區暫時交給麻醉醫師,以方便麻醉醫師進行呼吸管理,增加手術過程中的安全性。
在進行小面積吸脂時,筆者通常在每1000ml生理鹽水中加入利多卡因600mg以及1ml腎上腺素,因此腫脹液中的利多卡因濃度為0.06%,腎上腺素濃度為1:1000000。由於進行小面積吸脂時腫脹液注射量較小,通常在500ml左右,一般不會超過1000ml,因此利多卡因使用濃度稍高而不至於引起麻藥超量。
自體脂肪的獲取目前主要應用兩種方式,機器抽吸和注射器抽吸。對於吸脂量較小的手術,通常選用注射器抽吸,注射器抽吸由於可以控制負壓在較小水平,能夠更好地保存脂肪細胞的功能。
術者操作手前後往復運動,由深到淺,呈扇形移動均勻覆蓋整個吸脂範圍,每個吸脂隧道不要停留太長時間,以免造成吸脂過度遺留凹陷。輔助手觸摸皮膚,感知吸脂針尖端的運動路徑及深度,幫助術者判斷吸脂層次和範圍。由於用於面部移植的脂肪量較少,通常在扇形平掃2-3遍後,即可獲得足夠的脂肪。將所獲取的脂肪懸液收集於50ml注射器中備用。
目前脂肪處理的常用方式有三種:靜止,離心和棉墊吸附。離心法可將脂肪懸液分為油脂、脂肪和水三層,去除油滴和水後,可獲得較純的脂肪顆粒。
離心的轉速是影響脂肪細胞存活的重要因素,筆者常用1000r/min,離心3min,低速離心可以儘可能的減少因離心造成的脂肪細胞破壞,上述方式獲得的脂肪顆粒純度較高,破壞率較小。
當獲取的脂肪量較多或所需注射量較小時,我們通常也會應用紗布過濾棉墊吸附法,該方法將三層紗布疊加,置於無菌棉墊之上,將脂肪懸液傾倒於紗布之上,讓脂肪懸液與紗布和棉墊充分接觸,懸液中多餘的水分和油脂被紗布過濾吸附於棉墊之中,留存於紗布之上的為純度較高的脂肪顆粒,該方法對脂肪破壞最少,純度最高,但缺點為脂肪損耗率較大。
無論採取何種脂肪處理方式,筆者都建議將脂肪中的纖維條索組織從脂肪顆粒中分離出來。因為纖維條索組織的存在可以使推注時的阻力增加,減少了脂肪顆粒的潤滑性,一旦推注阻力增加,將會大大增加脂肪注射過程中的風險;其次纖維條索組織質地較硬,而脂肪顆粒質地較軟,纖維條索組織可以單獨用來填充需要更強支撐力的部位。
在進行脂肪處理時,即可開始進行注射術區的準備。面部注射術區首先進行局部浸潤麻醉,麻藥注射過程會產生較強痛感,因此該過程需要麻醉醫師配合進行靜脈麻醉。
注射區域進行局部浸潤麻醉除了減輕患者注射痛感,減少靜脈麻醉用藥外,還可利用局麻藥中的腎上腺素收縮血管作用,使術區血管收縮,減少注射物誤入血管的風險。筆者多採用0.25%利多卡因和1:100000濃度腎上腺素作為局部浸潤麻藥。
外科醫生首先於填充切口處進行皮內注射浸潤麻醉,然後穿刺於填充區域,均勻注射局麻藥。脂肪注射區域局部浸潤麻醉結束後,靜脈麻醉可以開始停止給藥,此後的脂肪注射過程中,患者需要保持清醒以進行手術配合以及保證手術的安全。
脂肪分裝完畢後,可以開始進行脂肪注射。術者首先用18G針頭於切口處破皮,置入鈍頭注射針於所需層次,連接注射器進行脂肪注射。目前主流觀點認為單點大丸狀注射會導致效果不佳,甚至發生併發症,目前多提倡脂肪多層次多隧道注射,以提高脂肪存活率,降低結節、囊腫等併發症發生率。
以邊退邊注,單點小劑量,多隧道,多層次的方式進行脂肪注射。注射完畢後可以局部適當按壓,進行塑型。整個注射過程中,由於局部浸潤麻藥的作用,患者不會出現痛感,因此可以使患者保持清醒狀態,以進行溝通、配合,直至手術結束,避免靜脈麻醉可能出現的風險。
手術結束後吸脂區域進行簡單加壓包紮,切口縫合。面部填充區域不需包紮,注脂針孔塗抹紅黴素軟膏,不需縫合。術後切忌揉搓按壓填充區域。
推薦閱讀:
程浩博士:假體隆乳的手術要點
程浩博士:大面積吸脂手術流程及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