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雪瓊枝
無言是一種沉默的美,沉默是一種無言的升華。
話說地太多,別人無意也會聽出你的埋怨,抱怨多了,別人真的會以為你就是「怨婦」
生活中,真正內心淡泊的人早把「廢話」戒掉了,抱怨丟棄了,早就練就了一顆花開花落,無喜也無憂的凡心。
不爭也不搶,不吵也不鬧。
前些日子,無端被人傷害,排擠,因此內心倍感鬱悶和憤慨,總想找個機會發洩一下,達到報復的目地,傷人者自傷,也因此體驗一下被傷的後果。就在昨天,看到朋友圈發的一篇說理文,頓然心境釋然了許多。
故事的情節是,一條蛇無意識的爬到了一家木工店,它從一把鋸子上面爬過,被劃傷了。疼痛向它報了警,它轉過身來,死死咬著鋸子,鋸子卻割傷了它的嘴巴。這時,它以為鋸子在攻擊它,就決定繞著電鋸打滾,以便用自己的整個身子把它悶死。它擠壓得越緊,鋸子就切得越深,這讓蛇變得更生氣,從而更用力地擠壓,直到最後,蛇死於自己造成的創傷。
曾經在知乎上有人提到過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樣的人生道理讓你享用一生?
其中有一個獲得頂級高贊的回答是::無喜不悲,言喜無語。
即便生活再不如意,也不要悲傷難過,即便生活喜事盈門,也不要喧賓奪主,沒有過多言語,悲不言悲,喜不言喜是一種靜默的美德,也是人性的大智慧。
《莊子》裡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傷人者人自傷。
人在關鍵時刻學會低調,即是對自己的保護,也是對他人的尊重,不輕易傷害別人,只有你在中傷別人的時候,說到底其實是你自己傷害了自己。
能沉住氣的人那叫本事,能藏住事的那叫胸懷。
所有事情我們要做到拿得起,放得下。待人有餘有剩,事事無需太計較,方能活得自由隨意。
正確的評價自己,才不會落入他人的圈套。
生活中我們總有諸多的不如意,儘管如此,我們整天也無需自怨自艾,活得像現版的祥林嫂,唯恐別人不知道你心中所想,所怨。
當你總是抱怨,訴說,難免給人造成的錯覺你是一個負能量的人,自怨自憐,只是痲痺的是自身,毀了的是你對生活的動力。
就讀於碩士畢業的王同學,畢業後去了三線城市的基層單位,由於自身學到的東西和這裡所需環境不匹配,整天抱怨,怨天憂人,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好多年,卻終因無法適應環境被淘汰出局,同齡的比他學歷低的同學卻在穩步的提升自己。
墨西定律啟示:
「容易犯錯誤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弱點,不論科技多發達,事故都會發生。如果事故有可能發生,不管這種可能性多麼小,它總會發生,並引起最大可能的損失。」
反之,我們經常做不好一些事情,是自己給自己設阻力,如果你自己經常設阻力,肯定做不好一些事情。
抱怨的成份多了,你真的會成為「怨婦」;廢話多了,你就成了「廢物」。生活中,你越是負能量,傷害的可能是自己,傷人者人自傷,你在一刀刀割傷別人傷口的時候,最終傷害的其實是你自己。
真正有本事的人,早就戒掉了對別人的抱怨,壓傷自己唯一一根 稻草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內心。
俗話說得好:「好話不出門,壞話傳千裡,」有的話能不說就不說,你的人生有十分,與外人道不過十之一二,最後留下的是七八分的福氣。
如果事事抱怨,還不如把自己調成靜音,任其在沉默中發酵,拋開外界對自己的幹擾,靜下心來,沉澱自己,做好自己。
曾在朋友圈裡看到這樣一個怪事,有一位大學教授登錄頭條之後,要求小白與自己互關,這個新鮮事一出臺,眾人失笑皆非,在大眾的笑眼裡,我卻看到了教授的另一面,也許教授忙於日常,很少於人互動,人際關係淡漠,他學習時間多過人際交往,難免關注度低,也是情有可原。
但是話說回來,就算你有上千個好友,真正能讓你提升自己的又有多少?
當前社會有人把浮躁當作炫耀的資本,在圈子裡認識多少人,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經營圈子,專注自己光鮮的外在形象,卻忘記了提升自己,專注自己的能力才是王道,終有一天打敗自己的終舊是內涵和能力。
與其喧譁奪賓,不如靜下心來深耕自己,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人生短短,何須計較多言,有人從無知小白,一路高升,把自己打造成了模板,優秀人物,知名人士,而有的人究其一生活得碌碌無為。
靜下心來,為避免外界幹擾,我們把自己調成靜音,在等待中釋放自己的才華。
人生需要時不時的修煉,和自己心靈對話,和人和事少點摩擦和抱怨,減少不必要的浮華,多一些內心的沉澱,做好自己。
所謂金口玉言,也就如此。
靜靜的欣賞曼妙的風景,讓內心是獲得的不一樣的從容。
作者:若雪瓊枝,喜歡深度文字,喜歡吃瓜群眾,邀你一同進入文字世界,喜歡就@我